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文毅家庭农场是一个响亮的招牌。
作为安徽认定的示范农场之一,文毅农场拥有600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全程机械化管理,现代化堪比美国大农场;产出稳定,销路不愁,70%产出直接进入国家粮库;其最为人称道的,则是近一年稳定而又充裕的现金流,让其他农场经营者羡慕不已。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加速,种植大户等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正逐渐成为新农村的发展趋势,集中性资金需求日益旺盛和迫切。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互联网金融兴起,一些借贷平台针对农村缺乏有效抵押物、借款难等痛点,创新性地推出无抵押、放款快、期限灵活的创新型金融借贷产品,帮助种植户解决资金难题。“农发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文毅家庭农场则是借助“农发贷”而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
(文毅家庭农场里尚未收割的水稻)
投身家庭农场遇资金困难
2009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行土地流转,原本在全椒县一国营农场工作的文毅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于2010年成功流转了2300亩土地。付完租金,购买了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后,农场就投入了运营。但农产品收成销售时,文毅却遇到了资金难题。
“水稻成熟后,大规模采收需要收割机、烘干机等机器,还需要仓储,我们是第一次干,没经验,也没资金,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但由于没有抵押物和担保,银行不给贷。”文毅无奈说道,最后他只能把预留的流动资金转投到固定资产上面。
第二季播种期如约而至,此时仓库建好、设备齐全,但文毅发现,他手里用于购买种子等农资的资金一个子儿也没了。无奈之下,文毅只能向当地农资经销商威正公司请求赊销农资,以缓解流动资金困境。
2013年,文毅又筹了一笔钱,将农场规模扩大至6000亩,一跃成为当地最大的家庭农场。但流动资金问题加剧,经营也出现了困难,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向银行申请贷款。在进行了固定资产抵押,提交了一系列材料,并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一个米厂的担保后,文毅分别从当地农行和农商行获得了100万和350万贷款,“农行额度最高是100万元,从申请到贷款拨放需要一个月,时间长;农商行贷款,是一个米厂给我们担保,贷款下来后,米厂拿去了175万的担保费,利息却由我来出,压力大。”文毅说。
(农发贷工作人员和文毅一起查看作物长势)
借助“农发贷”解决资金难题
文毅农场有6000亩土地,种植结构单一,一年两季,水稻和小麦轮种,每年的农资投入大概在300万元左右。“做农场很难,投入大,风险高,一旦经营不善,连本都收不回来。” 文毅说。而农资投入作为农业生产的必需品,一点都省不得。
2015年5月,合作经销商威正公司向文毅推荐一家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发贷,并介绍农发贷是专门针对种植模式,以农场主、大种植户为主要放贷对象的平台,不需要任何抵押,只需要提交简单的资料,由威正做担保后,七天内即可发放贷款。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文毅通过威正公司向农发贷提出了200万元的贷款申请,并由威正公司担保,并向农发贷工作人员提交了银行流水、土地合同等资料。一周后,工作人员通知贷款已经拨放,他随时可以去蒋正处拿同等价值的农资产品。简单的手续,不可思议的放款速度,让文毅一度觉得不可能。农发贷工作人员告诉他,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和种植结构,水稻播种期可以贷款200万元,待水稻收成后将贷款还清,下一季播种小麦时,还可以申请同等额度的贷款,保证作物整个种植生长期的良性发展。
“农业生产对资金的使用要求比较集中和快速,传统银行和其他借贷方式流程手续复杂,放款慢,跟不上我们的生产节奏;农发贷手续简单,放款快,是根据种植结构和作物生长周期设计的,我们不用再为农资投入品的流动资金问题操心,可以专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农发贷的助力下,文毅农场2015年经营明显改善,净利润也由往年的150万元增加到了300万元。
在农发贷的资金助力下,文毅计划着,未来丰富种植结构,引进一些蔬菜、玉米等经济作物品种,还打算辟出一块地搞观光农场,多元化发展。
(文毅家庭农场负责人--文毅)
“农发贷”已服务种植户超3000家
文毅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其间遇到的融资难题是全国众多农场经营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规模化种植对资金需求的迫切。农发贷专注于农业领域的农资消费金融服务,能够解决在规模化种植中农资投入品的资金需求,同时通过引入优质、有实力的农资经销商作担保,保证了农资产品的质量,有助于形成种植生产的良性循环。
除了针对种植户提供贷款的“种植贷”外,农发贷还推出了“农机贷”、“经销商贷”、“冬储贷”、“收储贷”等农资消费金融服务,目前项目已覆盖全国26个省及自治区、1000万亩耕地面积,服务经销商600家、优质种植户3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