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陆金所与中国平安的关系_平安银行旗下的陆金所是什么

陆金所与中国平安的关系_平安银行旗下的陆金所是什么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9月26日,业界知名新媒体《铑财》对外发布了一篇标题为《平安旗下陆金所并不“平安” 频频踩雷陷信任危机 还有多少投资者买单?》的调研文章,引起了中访网和各大财经媒体、社会公众的关注。

据《铑财》撰文: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似乎不太认同这一观点。其代销的“同吉”系列资管计划频频踏雷,着实让人对其风控能力产生质疑。

人们常说“事不过三”,细数之下,陆金所已四度“踩雷”。其中,大同证券占了三席。面对如此成绩,投资者除了懊悔“韭由自取”外,也只有在各大论坛上“韭逢知己”,控诉对方的“对韭当割”。

被套的老铁们终于明白,万无一失从来都是童话,理性投资也不是说说而已。陆金所这块金子招牌,是不是也有不灵的时候?那么,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承诺是否也变成了一句空谈?

作者:聂凯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阵痛期”。这在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身上,往往表现更为明显。例如滴滴的顺风车事件、阿里巴巴早期的假货风波等等。

这样的敏感时期,对于企业发展事关重要。反应快速处理得当,便可平稳度过危机期,比如刚刚上市的海底捞。若明知问题所在却反应迟钝、态度冷漠,则可能极大减低企业公信力,甚至酝酿更大的发展危机。

从此来看,陆金所的第四次踩雷,不知其在投资者心中的信任力还有多少余额?

“爆雷”的硝烟

陆金所代销的理财产品再度曝雷,成为近期媒体报道的焦点。继踩雷龙力生物、凯迪生态、东方金钰之后,陆金所这次又踩了问题上市公司神州长城。

本次陆金所涉及神州长城的资管计划有2个,分别为“同吉58号”、“同吉59号”,均为陆金所代销的同吉系资管计划,资金投向为“长安宁-神州长城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通过长安信托通道向神州长城提供信托贷款。

大同证券官网显示,同吉58号成立日期为2017年8月24日,运作期1年,起投金额100万,利率6.8%,资金规模6000万。同吉59号成立日期2017年7月10日,资金规模4000万。

平安旗下陆金所并不“平安”?频频踩雷陷信任危机

图片来自网络

之后,接近一个亿的规模的资管计划,被陆金所打造为“尊理财系列”出售。

今年7月10日和8月24日,这两个产品分别到期后,均未如期兑付,最终以延期的方式处理。

9月11日,大同证券发布公告称:“长安宁-神州长城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自9月6日终止,故两项资管计划按约定均于2018年9月6日提前终止。

大同证券表示将“依法采取相应措施要求神州长城还款”。

在此次陆金所代销产品踩雷的事件中,涉及其中的四个企业分别扮演下面角色。神州长城为借款人,是直接使用资金的一方;长安信托是信托发行人;大同证券为资管管理人;陆金所则为前端代销平台。

资料显示,该资管计划的风险等级为R4级,也就是说并不保本,这就意味着若神州长城违约,投资者将会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同时,产品的投资门槛设定在100万,对一般投资者而言并不是小数目。

而作为前端代销平台的陆金所,则不承担任何责任,这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

据中访网财经报道,有投资人表示,上述资管计划放款给神州长城时,无任何抵押和质押,只有神州长城董事长陈略个人担保,因此风险极高。部分牵涉其中的投资者已打算联合向陆金所讨要说法。

事实上,这种不满在意料之中。不少投资者是冲着陆金所强大的品牌效应,才选择了上述产品。专家表示,在法律层面,陆金所虽能在“爆雷”中独善其身,由此引发的恶性信任危机,则会对陆金所产生深远影响。

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有投资人指出,尽管陆金所只是该资管计划的代销机构,但当时其信任的是陆金所平台,现在“同吉”系列资管计划频频爆雷,不得不让其质疑陆金所的风控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次“踩雷”,陆金所的风控能力早已引起投资者多次质疑。而最令人不解的,大部分的“雷”竟都与大同证券有关。

平安旗下陆金所并不“平安”?频频踩雷陷信任危机

图片来自网络

四爆三碰”大同证券

在近期踩雷神州长城前,陆金所已踩ST龙力、ST凯迪、东方金钰这三雷。其中ST龙力、东方金钰涉及大同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2月,陆金所代销“同吉9号”与“同吉8号”发生本息逾期,这两项资管计划为大同证券分别向ST龙力与东方金钰发放的信托贷款,涉及金额分别为2.27亿元、7793万元。

加上此次踩雷神州长城,陆金所的已在大同证券“同吉”系列资管计划中三次爆雷。值得注意的是,与“同吉58号”、“同吉59号”同样逾期的还有“同吉57号”。不同的是“同吉57号”并未由陆金所经手,而是由大同证券自己销售。

那么,这家频频暴雷的大同证券到底什么情况呢?

公开资料显示,大同证券是一家注册在山西的中小型民营券商,注册资本7.3亿,在证监会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大同证券评级BB。

BB,是个什么水平呢?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98家证券公司被分为4类。其中,40家获得A类评级,49家获得B类评级,8家获得C类评级,D类评级1家。每类又分3个级别,如AAA、AA、A等。

BB级别的大同证券在98家券商中排在78位,地位连中游都算不上,尴尬的排位让人不免生疑。为何国内最大的投资理财平台、一向眼界极高的陆金所,会选择这样一家不那么出众的券商合作。

同时,“同吉系列资管计划”主要开展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底层资产也多为非标产品,从去年以来就开始频频暴雷,这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关系密切。一位资深的行业人士表示,非标产品我们早就不做了,风险实在不可控。

平安旗下陆金所并不“平安”?频频踩雷陷信任危机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业内知名的一站式理财平台,陆金所一向以自己强大的风控能力为豪。只是,上述这些风险为何偏偏遗漏,或者似乎更是忽视了呢?

事实上,陆金所目前代销的资管计划中商既有申宏万源、国泰君安等这样排名前十的券商,也有中山证券评级为BBB的小券商,还有新湖期货这样的非券商。由此,不少媒体质疑,陆金所对合作券商的选择标准不一,风控存在一定问题。

同时,值得强调的是,有投资者爆料,实际上,陆金所在推荐投资者购买尊理财产品的时候,仅表示该理财为1年期。这让不少投资者购买时误认为是定期,从而忽略了合同中计划运作期不设管理期限、可以提前或延长等关键的条款。

对此,铑君向陆金所发去采访函,提出“同吉系列资管计划频频爆雷,是否意味着贵方风控出现问题?”以及“贵方销售的理财产品尊理财先后发生展期、违约,目前尚无解决方案。请问是何原因?贵方将如何解决?在推荐投资者购买尊理财产品的时候,贵方是否让投资者充分了解投资风险,对于不少投资者购买时误认为是定期的报道,如何对应”等问题,截至目前,未收到陆金所方面任何回应。

值得信赖的投资理财平台!打开陆金所的官网,这句话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作为业内知名的理财平台,陆金所应该明白信赖的重要性。

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投资者的支持信任,支撑起了陆金所庞大的业务布局和显赫行业地位。而频频爆雷事件,无疑暴露出陆金所风控能力的差强人意,在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同时,更对其投资的专业性产生质疑。甚至还会引发连锁反应,怀疑其他产品的投资价值。

实际上,事件的负面效应已经在发酵。一个力证就是陆金所旗下的陆金服。据媒体报道,一些小额投资者听说陆金所逾期了,纷纷开启债转模式,曾经一天有上万条债转信息,涉及资金数十亿。也就是平安集团的雄厚实力,不然一旦引发“挤兑潮”,对于陆金所,就不是信任危机,而是生死考验了。

虽然,危机没有继续发酵,但危机的根源仍然存在,投资者已对陆金所的投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最为可怕的。那么,陆金所还会得到多少信任?后市又将表现如何?铑财将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

  • 余额宝理财下架_余额宝投资理财靠谱吗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在两天,深圳一家从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的平台叫做钱爸爸,突然在官网首页上宣布停止交易,平台也不运营了,这个平台在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算是排的上中等,交易额也活跃在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