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基金手续费打折的原因_基金服务费和手续费

基金手续费打折的原因_基金服务费和手续费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1折!

最近几个月几大互联网基金销售公司的网站或APP均将基金前端手续费调整为最低的1折,步伐比较统一。据传闻还是因为监管机构的“指导”或“要求”,不然直接就是手续费为0,希望以此作为吸引客户的手段。

笔者对此完全不认同,几家互联网公司一家比一家价格低,很多时候像一种无奈的“博傻”行为(不排除个别公司也不认可,但大家都降低,自己也比较无奈)。

基金投资不是买卖消费品,投资者难以有独立判断能力。基金手续费高低绝对不是判断基金是否值得购买的首要因素(甚至不能成为判断基金购买的因素)。本来手续费1.5%,打个一折变为0.15%,帮助客户节省了1.35%。那又如何呢?

以本文撰写时间2016年12月23日为例,上证指数下跌0.94%,沪深300下跌0.84%。但我们看下这天股票型基金的跌幅(见下图)。

基金手续费争相打折,恐怕是行业的竭泽而渔!

(点击查看高清图)

辛辛苦苦节省的手续费,不过是市场的一次正常波动就没有了!

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笔者实在懒得再去运用繁琐的统计逻辑去证明节省手续费有多么的不靠谱。(如果连此道理到要来争论一番,笔者建议您首先补充基金投资基础知识。)

抛开手续费不谈,按照收益率排名买进基金呢?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惯用的一种宣传方式。打开网站或APP,扑面而来就是满满的过去一段时间的涨幅排名和实在有点淳朴的乡土气息!过去一个月20%实在不过瘾,今年以来50%、80%的口味才叫重!

假如投资者按照这个排名买进了这些基金呢?大概率是要亏钱的。简单看下下面数据就可以了。下表中详细统计了过去几年每年前十名在接下来几年的表现,结果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吧。(这个统计结果并不表示这些基金好或不好,这只是投资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而已——不能这么决定基金的买卖)

基金手续费争相打折,恐怕是行业的竭泽而渔!

(点击查看高清图)

再举一例,下图A和B两只基金过去两年的业绩,你买哪个?如果你决定买入A,因为A业绩好,那再增加一个条件:在C时间点两只基金都换了基金经理,A换的基金经理只有60分,过去三年都没帮客户赚过钱,B换的基金经理非常牛,过去3年年化收益20%以上。那么你又如何决策呢?如果除了基金经理再增加一个条件呢,是否你的决策又变了?

基金手续费争相打折,恐怕是行业的竭泽而渔!

来源:Beta理财顾问工作站PC版

关于如何选择和评价基金,不是本文核心,如有兴趣请移步Beta理财师APP!

基金手续费争相打折,恐怕是行业的竭泽而渔!

扫码下载

基金投资的核心,是帮助客户带来买方顾问价值服务,而非手续费打折。

但顾问服务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手续费恰恰不能打折。从根本上讲,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质优、价廉、服务好的事情。如果价格低,那么必然在其他方面打折,比如服务。而普通投资者购买基金,恰恰需要的是顾问服务。即使是过去几年,整个市场综合来看,基金带给投资者的回报收益体验也是很差的,更别提单纯的基于优惠手续费自助在网站上购买。

基金手续费争相打折,恐怕是行业的竭泽而渔!

数据来源:Beta策略小组整理

基金手续费争相打折,恐怕是行业的竭泽而渔!

数据来源:Beta策略小组整理

Ps:参考相关文献,投资者回报采用每个时期基金净增量作为权重计算。从结果看,市场综合的投资者回报体验远远差于基金本身的回报。

价格战不是万能的,性价比也不是。君不见今年手机出货量最高的不再是性价比最高的小米,也不是华为,而是最高毛利率的OPPO和VIVO。

这两个英文单词品牌的手机居然还是一家,而且是一家从不讲手机参数和手机跑分的公司。高毛利率保证这两个手机品牌在四五线城市的优质服务。(什么?你说买个手机还需要啥服务?请先了解OPPO和VIVO购买人群的特性)

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金融产品只是金融服务的必须,但不是核心,客户需要的本质是综合金融顾问服务,产品只是实现服务的媒介和工具。没有价格保证的利润,优质的服务实在难以提供。

行文至此,有的朋友可能想到了过去一年火的一塌糊涂的智能投顾。

手续费打折后让智能投顾给投资者提供投顾服务啊!但笔者想跟你说不要再提“智能投顾”了,叫好不叫座。由于投资者财务数据和需求难以采集,目前专注于需求端的各家的智能投顾都很难给买方(即投资者)带来明显的收益改进体验,在商业上价值不是很大(资产端的智能投顾可能还会有些机会)。招行“摩羯智投”是这个细分领域的高潮,同时可能也是终结。

前面说的都是互联网公司。更有甚者,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跟进互联网公司开始基金打折。这简直就是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Beta财富曾整理专题——《理财师,跟余额宝比收益你就输了》,点击结尾阅读原文。只要去比,不管收益率是否比余额宝高或者低,就已经输了,因为是拿自己的劣势去对比别人的优势。银行有巨大的网点和地面服务营销成本,却要和一家互联网公司比较价格。线下的优势在于投顾服务,而价格恰恰是劣势。只有较高价格保证的利润才能保证优质服务的提供。

大众投资者永远是上涨时过度贪婪,下跌时过度恐惧,永远是贪图短期利益的(过度自信或贪婪导致频繁交易、集中投资;过度恐惧或骄傲导致过早卖出或长期持有亏损基金;惯性思维、错误归因)。

这其实本无可厚非,你我皆凡人,大多不过如此。投资从来都是反人性的,投资顾问存在的价值,一定程度可以说是,就是根据客户家庭财务情况,给出合理的投资建议和配置,在执行过程中一起帮助客户对抗投资的反人性。

在商业银行里面,基金服务最受赞誉的招行(笔者不是招行员工,笔者只是Beta财富的小编),其实也很少见到基金打折,即便是各大银行常见的基金定投业务。即便最近招行手机银行推出的“摩羯智投”也没有对基金手续费打折。你也不能说招行没有互联网思维,招行仅“掌上生活”一个APP就有六七千万以上下载量(估计数字),日活几百万,仅此一项就能让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望其项背。笔者不是招行员工,不太清楚招行思考的底层逻辑,但很显然是不认可手续费打折就能够带来更大销量。

基金的配置,单靠投资者自己是搞不定的,必须依托理财顾问帮助客户选择产品做好配置(至于很多银行或券商的理财顾问、投资顾问是否具备投顾能力或给客户带来了顾问价值,属于另外一个话题,另文讨论。投顾服务的核心是良好的收益体验和服务体验,二者缺一不可)。单靠业绩排名选择基金,永远都是追涨杀跌。长此以往,基金投资者很难赚钱(当然,这可能并不妨碍基金公司赚钱),只能给投资者带来越来越差的基金投资体验,越来越不太信任基金这个品种。

互联网公司试图通过手续费打折吸引客户,而把投资决策交给不专业的投资者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带来越来越差的收益体验,无他。

投资顾问和理财顾问才是基金销售过程中最有价值的链条。但由于帮助客户配置基金激励不断降低,会越来越没有动力给客户配置该类品种,特别是替代类品种不断丰富的今天。因此,基金行业的长期发展是一件值得基金从业者思考的一个问题。(不要再来讲国外的财富公司都是收财务顾问费了。不去深入了解国内投资者习惯,片面参考国外月亮是否更圆是没有意义的)

即使我们从商业价值链条上来思考,基金也很显然不是一个互联网定义的“标品”(至多算信息比较透明而已),淘宝早已撤掉各家基金公司店铺就是一个侧面证明。需要人来提供顾问价值,进而实现销售和配置。所有需要人来提供服务的行业都应该是涨价来保证顾问的激励,而不是反过来打折。适当的收费才能保证优质顾问服务的持续供给。

基金手续费打折,长期来看,对整个基金行业只有损害,没有帮助。

笔者:GENHAOER

相关阅读

  • 基金对冲策略_对冲基金原理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喜欢,何不关注“猎股社区”微信公众号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 ———— 一般情况,我们只是谈论一项投资有多少收益,或者说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对投资收益获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