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先说两组数据。
截至2017年,漯河市常住人口约为265万人。另一组数据是,双汇发展及母公司万洲国际在全球约有10万员工,若考虑员工家庭及产业链上下游,直接覆盖人群则多达数百万。
这就是双汇。每天,都有近20万头生猪经由双汇及万洲国际分布在各地的厂区,变成冷鲜肉及各类肉制品,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若论规模,双汇已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不过双汇漯河总部大楼前写的是“中国最大”,我们还曾问及双汇为何不将“中国最大”改成“全球最大”。
漯河人民完整见证了双汇的发展史。公司前身是漯河肉联厂,这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当时漯河肉联厂在河南省内并不突出,且一度资不抵债,最后万隆接手改制,创立双汇品牌,走出漯河,几十年间将双汇做成规模全球第一的国际化企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人并不知道双汇总部在漯河,只记得在河南,恰如诺基亚巅峰时期,很多人不知道它是芬兰企业一样。规模的日趋增长及全球化布局的加快,很容易令一家企业摆脱地方印记,对于地方而言,这其实是“甜蜜的尴尬”。
万隆是性情中人,时至今日,他依然会说自己“就是个杀猪的”,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事实也的确如此,双汇被称为现金奶牛,账面资金充盈,维持了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但双汇很少跨界经营。正因为一辈子都在杀猪,所以万隆比大多数人都更了解猪周期,历史上双汇多次精准操作,包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不是偶然的。
在双汇我们得知,万隆每天坚持至少走一万步,很多年轻人都未必能做到。他有一个计步器,不到一万步不会停下,如果说万隆还在坚持做另一件事,那就是走步。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说,公司很多人被万隆感召,也会下意识地多走两步。
杀猪和走步,成了万隆的日常。据说,万隆经常在走步时听取双汇高管汇报工作,不少重大决策就是他在走步时酝酿出来的。
除了制定重大决策外,万隆还经常去厂区走一走,看一看生猪宰杀及肉制品加工情况。在漯河一厂区,我们也见到了双汇的生猪屠宰流水线,场面颇为壮观,每个工人负责其中一道工序,一头猪在流水线上完成屠宰全过程。
有几处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一是两头生猪之间会进行物理隔离,前一头猪被电击的场景不会让后一头猪看见,我们称之为“猪文关怀”;二是,一般的环节都是一个工人负责,而检验环节则是好几个工人,一旦检验有问题,整头猪立即处理,不会流向下一个环节,厂区负责人告诉我们,检验是屠宰流水线上最重要的环节,从这里流出的猪肉,必须是放心肉。
马相杰说,万隆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其他事情好商量,唯独质量问题没有商量余地,“食品安全大如天”。因此,双汇在质检方面投入了巨大人力和财力,增设一道又一道防火墙。近期全国多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事件,就充分验证了双汇的质检能力,双汇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猪,当即决断对同批次生猪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处理及时,此次事件并未对双汇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稳健的经营和铁腕式的质量控制,令双汇在前行道路上越走越宽。在这样的背景下,万隆及双汇管理层正在考虑调结构、促转型,将杀猪事业越做越大,希望为双汇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