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10月30日,创业板成立八周年。八年来,创业板快速发展,新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到690家,总市值5.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9.5%。从上市之初的首批28家企业发展到现在,虽然中间也有过“创富板”的争议,但是创业板秉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历史使命,培育了国内一批新兴成长企业的发展。八周年之际,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上市公司德尔未来(002631.SZ)第一大股东德尔集团的副总经理张锐,详述其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下为专访实录:
我认为预期基本一致,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于成熟的英美国家无论从时间还是经验以及监管制度上都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抛开创业板,主板中小板也会存在上述的问题,这是发展的道理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从开板以来监管部门逐渐在调整和完善上市条件、交易系统、再融资条件、收购兼备及退市制度、监管体系。因为市场结构和一些历史原因,中国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还是以散户居多,随着散户的专业能力在持续进步,监管原则也在慢慢成熟,现在基本上是以强调信息披露为主。
创业板设立之初上市条件基本是鼓励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申报挂牌,随着监管部门因为各种原因暂停IPO再重启后,审核的“堰塞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弯道超车、加快上市进程也选择了创业板作为目标市场。现在A股的层次的确有点“边界模糊”。但是相对于主板来说“中小创”板块更多还是中小型公司的首选,而且85%以上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况且随着2013年的新三板扩容,新三板市场更偏向于对标纳斯达克的实际情况。
发审委合并与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一致,从实质审核向形式审核过渡。目前发审委需要审核的是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备性、一致性,在信息披露要求方面主板与创业板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具体上哪个板块,证监会不再干预,由发行人自主选择,交易所做出最终决定。前面我也提到现在监管机构的监管原则逐渐变为强调信息披露,而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也有盈利门槛的窗口指导意见。创业板的要求相对于主板、中小板还是偏低的。创业板和主板发审委的合并主要是为了提高审核效率,更好的发挥发审委的职能,并不会抬高创业板的审核标准。
随着经济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耗能、高污染、科技含量低、缺少核心竞争力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的企业将陆续被淘汰。资本市场上也是如此,快速、持续的盈利能是将成为考核公司估值的唯一指标。中小创板块上市公司的估值相对于主板企业虽然偏高,但是相对于前几年已经明显下降,A股创业板估值持续接近美股纳斯达克综指。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创业板指数基于已公布业绩的市盈率目前为36.2倍,略高于纳斯达克综指的34.3倍,两者之差是中国创业板指数2009年启动以来的最低水平。加上发现常态化,上市公司壳的价值也在持续缩水。以后市场上“二八”现象必定会成为新常态。
虽然设立之初有对标纳斯达克的定位,但是随着近八年的持续发展,创业板发展方向跟纳斯达克逐渐有了差别,毕竟两个国家的管理制度和发展周期不一致,发展到现在这样子也是正常的。相比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诞生了像苹果、微软、谷歌这样的全球知名公司,这些公司的市值不仅在全球创业板市场中傲视群雄,而且其股价上涨与盈利增长实现了良性循环。之所以如此,是这些公司都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我理解,我们的资本市场与纳斯达克还有很大的差距,能孕育、留住和引来全球伟大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应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