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从利率角度分析,形成了利率下调的稳定预期_假设某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

从利率角度分析,形成了利率下调的稳定预期_假设某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8月17日,人民银行公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具体方案,包括报价方式改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增加5年期以上的品种,报价行扩容至18家,银行贷款定价"新老划断"等。新的LPR报价方式将于8月20日起正式施行,并将执行情况纳入MPA考核。

利率市场化下半场开启,对贷款影响几何?研究发现这几点变化

本次LPR形成机制改革代表着利率"两轨并一轨"征途的正式开启,宣告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下半场。改革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此次也只是探索性的第一步,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此次改革中,商业银行可能要承担较多的成本,需要尽早布局应对。

一、政策特征:改革式的非对称降息

利率市场化改革往往要借助于降息环境,而本次LPR形成机制改革则承担着利率市场化以及为降息打基础的双重任务。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 LPR为4.31%,MLF利率为3.30%。8月20日"新LPR"的首次报价相较目前的基准利率水平将有所下降。在全球降息潮开启的大背景下,央行可能在后续月份小幅下调MLF利率,带动LPR继续下行(各家报价行的加点可能保持稳定)。

利率市场化下半场开启,对贷款影响几何?研究发现这几点变化

从政策的导向和效果来看,此次改革事实上是一次"改革式的非对称降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是短期内更为重要的目标,利率市场化改革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此次调整仅涉及银行的资产端,具备单边特征。LPR改革在理论上应当只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切换,单边的降息或者加息效应并非必然;而在政策利率切换成MLF利率后,需要经过银行两次加点,才能传导至贷款利率。这事实上赋予了银行更多的自主权,可能会对政策利率的传导产生干扰。为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央行需要和银行进行充分的沟通,给予必要的指引,以确保"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还将银行应用LPR的情况纳入MPA考核,保证实际贷款利率不过分偏离LPR。因此,此次LPR改革在短期内更多体现了宏观政策导向,而自主、市场化定价的因素仍有待在后续逐步体现。

二、LPR定价体系评估:现实选择与优化空间

本次LPR改革的方案主要是基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的,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未来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利率市场化下半场开启,对贷款影响几何?研究发现这几点变化

首先,LPR的挂钩利率可以进一步优化。LPR在形成机制上其实可以挂钩不同的利率品种,包括最优客户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政策利率以及采用平均负债成本加成等。上述方法在银行自主性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方面各有优劣,各国往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偏好来选择不同的LPR形成机制。我国选择政策利率加点法,主要意图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推动利率并轨。LPR形成机制的后续优化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一是挂钩货币市场利率。MLF存量规模只有3.68万亿元,影响力不足。从提升挂钩利率代表性的角度,LPR的挂钩利率可以从MLF拓展到其它政策利率,再延伸到货币市场利率。二是选择负债成本加成法。日本的LPR就是由各报价行行根据平均资金成本加点来确定,核算的资金成本包括流动性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同业拆借资金。负债成本加成类似于行业性的"FTP曲线",将大幅提高利率传导的效率。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有所突破的前提下,负债成本加成法是更优选择。

其次,LPR应当去权威化,以实现结构性调整的政策目标。根据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LPR并不具有官方权威性和强制性,其应用范围并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全部贷款,而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贷款和零售客户消费贷款的定价。贷款定价机制的差异化,恰恰是利率市场化的最本质体现。央行可以根据宏观调控政策的需求,重点引导中小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参考LPR定价,以达成结构性降息的效果。这样,LPR就能突破传统货币政策属于总量政策的局限,发挥出结构性的政策效果。

利率市场化下半场开启,对贷款影响几何?研究发现这几点变化

最后,LPR报价行和MLF的参与机构都有扩容必要。(1)本次LPR改革对报价行数量扩容80%,增加了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的代表行各2家。银行类型的代表性已非常完备,但忽略了信贷规模的代表性。同时对有效报价是采用算术平均得出LPR,在没有窗口指引的情况下,可能造成LPR失真。因此LPR有必要将大中型银行都纳入报价行序列,以提升LPR的规模代表性以及稳健性。(2)MLF的参与机构范围则只涵盖大中型银行(国有、股份制、大型城商),代表性也不足。所以MLF也需要大幅度扩容和增加规模,以提升市场影响力,成为市场利率的定价中枢。

三、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

首先,"非对称降息"下,商业银行的息差将承受下行压力。其次,银行的定价管理体系的调整面临较大挑战。MLF利率对于银行负债端成本影响很小,所以MLF利率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引导作用是不对称的。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比只有12%,而存款占比高达73%,也就是说高达七成的负债成本因素只能体现在银行的自主加点当中。这对银行的定价管理包括FTP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第三,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也面临变革。利率风险当中的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都将出现结构性变化,近期也可能面临期权风险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下半场开启,对贷款影响几何?研究发现这几点变化

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举措通常是寻求业务多元化,或者提升风险偏好。我国银行当前在同业、表外业务领域面临较严格的监管要求,可选择的创新空间集中在投商行一体化、交易银行、财富管理等领域,谋求非息收入的突破。提升风险偏好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都有着大量失败的教训。前车之鉴,值得警惕。

(本文文字版权属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交流使用。)

相关阅读

  • 工商银行年度总结_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工商银行(601398)2018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讨论与分析 经济金融及监管环境 201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势头,但受美国发动的贸易摩擦规模不断扩大、全球货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