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运行了两年多的ATM转账政策,如今迎来重大调整。3月28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近日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如果客户确认收款方信息,并明确知道为实时到账,银行不必再执行必须24小时后才到账的规定。
对电信网络犯罪实施高压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形势严峻,严重影响公众合法权益。据《光明日报》报道,自2015年11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年内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31.5万起,查处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人员14.6万人,检察机关批准逮捕7.9万人,起诉7.7万人,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47.4亿元。为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201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发布《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
9月3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俗称261号文。该通知要求,从2016年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含其他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央行相关负责人当初表示,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不明真相的群众不小心把钱转给了不法分子,造成资金损失。
不再强行要求24小时后到账
应该说,央行的这项设置,的确起到了保护公众资金安全的效果。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影响了普通民众在日常转账中的效率。
红星新闻记者3月28日获悉,央行在最新发布的《通知》第十一条中指出,“银行通过自助柜员机为个人办理业务时,可在转账受理界面(含外文界面)以中文显示收款人姓名、账号和转账金额等信息(姓名应当脱敏处理),并以中文明确提示该业务实时到账,由客户确认。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不再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第八项关于自助柜员机转账24小时后到账的规定。鼓励银行在自助柜员机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积极探索兼顾安全与便捷的支付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意味着,无论是同行还是跨行,无论是转给本人名下账户,还是转给其他人,只要你确认对方相关信息,也明确了是实时转账,商业银行就不需要在24小时才进行转账处理。换言之,转账可实时完成。如果是非实时转账业务,央行在《通知》也指出,从2019年6月1日起,对于客户选择普通到账、次日到账等非实时到账的转账业务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在办理结果回执或界面明确载明该笔业务非实时到账。
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
央行最新的《通知》,主要从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加强转账管理、强化特约商户与受理终端管理、广泛宣传教育、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在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方面,央行要求,从2019年6月1日起,银行和非银支付机构,对公安机关发起的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和冻结业务,符合规定的,应当立即办理并及时反馈。
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冻结7*24小时紧急联系人机制,设置AB角,并于2019年4月1日前将紧急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报送法人所在地公安机关。
6月1起 个人可跨网点变更账户
在账户实名制管理方面,红星新闻记者从《通知》中获悉,要优化个人银行账户变更和撤销服务。从2019年6月1日起,银行应当为个人提供境内分支机构跨网点办理账户变更和撤销服务。同时,当客户在银行或支付机构开户时,应当在申请书醒目位置告知客户出租、出借、出售、购买账户的相关法律责任和惩戒措施。
冒名开户 5年内禁止新开账户
《通知》还要求加大买卖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冒名开户的惩戒力度。从2019年4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含银行卡)或者支付账户的,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机构或个人,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
另据了解,《通知》还要求加强单位支付账户开户审核,完善账户密码安全管理,开展存量账户批量核实,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核实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 杨斌
编辑 陈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