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2日无锡讯 从改革开放伊始,“天下第一村”——江阴华西村一直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从最初的“农转工”,到后来闻名全国的炼钢、热轧、冷轧、焊管等特色产业,再到今天的“陆上有仓储,江边有码头,海上有巨轮”,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自1998年正式牵手,“第一大行”工商银行20年持续支持华西转型升级,以25亿元的授信规模居华西所有合作银行之首,并正以不断的金融创新,助力华西向着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伟大新时代再出发。
相约九八:“天下第一村”牵手“第一大行”
“华西大队1961年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才53元。为了冲破单一农业经济,华西村1964年冬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到1995年,全村95%以上劳动力投入工业生产,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的历史积累,华西仅仅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有100万规模的贷款。在企业发展和上市的需求下,我们开始向各大银行抛出了绣球。1998年,华西与工商银行正式牵手,获得了4000万的授信。”华西新市村委副书记、华西集团副总经理包丽君表示。
工商银行江阴支行相关负责人回忆,20年前的华西,不动产多为集体所有,这为办理银行抵押贷款设置了障碍。工商银行为了方便企业运作,在当时开创性推出了动产质押服务。华西的企业始终有一批相当数量的周转动产,将这些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换取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这一下子就提高了华西的资金周转效率。
包丽君笑言,企业是最现实的,选择合作伙伴永远是货比三家,综合考虑每一家银行的服务效率、授信额度。因为这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更低的财务成本、最快的效率、最大程度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历年来的合作中,工商银行的精准服务解决了华西村的实际财务难题,这让双方的的合作不断深入和扩大。所以,才有了今天,华西村在工商银行的授信规模达25亿元,居所有合作银行之首。
扶持转型:创新服务支持华西进军新兴产业
对于1961年才建村的华西村来说,“转型”一直萦绕在华西的发展脉络中:当全国还在“学大寨”时,吴仁宝就总结出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从“偷偷摸摸”置办地下小五金厂,到成为国内第一家超百亿元的村级企业集团,成就了该村现在“天下第一村”的美名;在新历史时期,华西村又果断关闭了8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工业再升级和新产业布局,向“身边看得见优势”的旅游业、“效益来得很快”的现代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的远洋海洋工程和现代仓储物流全面进军。在这一轮大洗牌中,工商银行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工行江阴支行营业部负责人介绍,现代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正遭遇资产荒、存款荒、收入荒的三大压力,也面临着资产质量、市场竞争、经营转型的三大考验。自前年工商银行确立大投行发展战略以后,就把投贷联动作为未来整个工商银行经营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近年来,工行江阴支行不仅向华西海工板块放款共计7.5亿元,达到该项目整体融资70&以上,更将在华西未来即将进入的新能源、高科技等领域提供更多创新金融服务。
不改初心:持续输血助力江阴制造改革再出发
“江阴能够连续14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榜首,就是因为以华西为代表的江阴制造业,用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不断开拓进取!工商银行江阴支行荣幸地见证,并坚定支持着这些企业一路前行。”
无锡工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江阴的5.45万家企业中,5.02万家是民营企业,充分体现江阴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民营制造业的特点。从1985年起,工商银行江阴支行就开始发挥第一大行引领作用,持续扶持实体经济成长。截至2017年底,工商银行江阴支行累计向该市企业输血超5000亿,贷款余额达307.18亿元,助力“中国制造业第一县”领跑中国县域经济。在未来支持江阴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面,无锡工行将继续落实总省行信贷布局要求,将制造业作为投融资业务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行业,推动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强市的首要战略,以支持江阴企业和经济发展为己任,为江阴经济的腾飞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