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保定市十四五规划_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保定市十四五规划_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十三五”时期,是保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黄金机遇期,是全市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转换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推进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突破期,是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提质升级期,必须抢抓战略机遇,超前谋划发展新格局,实现跨越赶超,努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取得经济社会重大进展。

二、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搭建平台、完善服务、营造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各级各类园区、驻保高校等平台和载体,发挥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场地、培训、项目对接等服务,建立更多的“孵化+投资+服务”平台。大力支持我市高校建设发展具有创业孵化功能的高科技园区,积极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模式,加快建设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和创新基地、保定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豆芽创客空间2.0、支点创客空间等“双创”项目。积极引导国内外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机构,在我市建设一批市场化、国际化的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一批县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回乡创业园,构建一批市场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设立市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县(市、区)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产业资本扩大参与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基金规模。加强我市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七大工程包,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创业企业开放共享。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改革步伐,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推进京津冀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税收、金融、土地、外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创新创业政策执行到位。制定具有保定特色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破除中小微企业发展瓶颈,营造公共服务完善、要素保障有力、竞争公平有序的创业创新环境,让创业者热情竞相迸发,让初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专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下大力引进用好京津人才。探索京津保人才公培公用机制,建设适宜京津人才来保创新创业的人才特区、示范基地和区域人才开发孵化基地,健全区域人才合作机制,建设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承接京津高端成果转化的平台,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学会专家服务站”的作用,吸引更多京津高层次专家来保进行技术指导。实施“候鸟计划”,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业缘优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原则,大力吸引京津人才通过兼职、咨询、讲学等方式到保定发展或进行短期服务。

推进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引进方式,柔性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海内外高层次专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引进、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育一批专业能力强、创新活力足的青年拔尖人才。加强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加强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培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体制机制。完善跨区域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户籍、住房、教育、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险转移衔接制度,推行紧缺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强化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集聚人才的社会服务体系,形成包容开放的人才环境。

四、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坚持改革推进,放活主体,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发明专利水平。引导企业由参与全球产业链向融入全球创新链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主动参与国际研发合作和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综合运用并购、专利授权、知识产权转让、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关键技术,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建立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投入,引导社会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大力发展服务创业创新的股权投资和互联网金融,推动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代表的创投发展,努力壮大活跃天使投资人队伍,发展社区银行,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租赁,拓展初创期、成长期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展投融资渠道,支持更多的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发展壮大。

加强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服务。充分利用中国知识产权华北运营中心和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华北调度中心的建设机遇,促进我市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运用和交易。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和奖励制度,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司法和行政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发展,健全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加强国内外知识产权合作交流。

第四章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把握京津冀功能布局调整、产业链重构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契机,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推动我市产业体系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对接,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循环低碳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树立高端发展理念,以智能制造、柔性制造、低碳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方向,以基地和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三大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三大传统产业,形成“3+4+3”产业格局,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一)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继续用好基础优势,按照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完善链条、聚集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装备、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以长城、中兴、风帆、凌云、立中、中汽零等企业集团为龙头,以基地和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自主品牌优势,做大整车规模,不断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打造京广沿线百公里汽车产业带。加强对汽车共性技术的支持,提升先进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开发、底盘匹配、关键零部件总成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水平,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丰富乘用车产品线,加强商用车和专用车的开发与市场开拓,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整车及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充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加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积极开发具有车联网功能的智能汽车新产品,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测试。重点抓好保定汽车科技城、大王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中汽零保定产业基地、顺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促进产业深度集聚。促进汽车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打造汽车主题公园,开展工业旅游。支持以长城、中兴为代表的重点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将“保定·中国汽车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8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

推动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优化提升。着眼占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充分发挥起步早、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巩固英利、天威、四方三伊、国电联合动力等企业的行业领军地位,着力促进新能源及其装备、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工艺水平,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推动示范应用,在光电、风电、智能电网三大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将保定建成为全国著名的新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和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新能源之城”。光电产业大力开发单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光热发电系统等新产品,增强关键零部件和辅料的配套能力;风电设备产业重点推进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提高产品稳定性、降低机组生产成本;智能电网产业以打造能源互联网装备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新型储能和快速充电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和电网智能化设备。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推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战略机遇,加强与中航工业、航天科技、中国商飞等央企合作,依托惠阳航空产业园、向阳航空产业园、涞水航天产业园、保定江城机场产业配套园区等项目,布局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大飞机与支线客机、通用飞机及火箭、卫星装备零部件等产业,融入京津航空航天产业链。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依托标正机床、向阳精密制造、维尔铸机等龙头企业,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精密传感器、特种装备、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零部件与核心装备。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和系统方案提供能力,形成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带动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技术前沿和市场需求,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集聚和信息融合,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740亿元以上,占全市增加值比重30%。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京津冀地区消费升级,重点发展车联网、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产品。着力引进行业领先的品牌厂商、OEM厂商,积极引进软件开发、电子元件研制、精密电子仪器制造、电子产品专用材料等产业环节,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推进保定市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涿州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发展“数据经济”。

新材料产业。抢抓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乐凯新材料产业园、清苑新材料产业园、中石化保定精细化工产业园、涿州钢研冶金新材料产业园等为载体,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需求,继续强化磁记录材料、热敏材料等产业优势,力争在第三代半导体、合金、石墨烯、高分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膜及镀层材料、纳米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新材料领域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加强对新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成型工艺,掌握向下游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在安国、满城、望都、定兴、唐县、徐水等县(市、区)建设一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科技园区。发挥道地药材、专业市场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中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打响安国中药都品牌。与大型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六大产业工程,支持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巩固在数字医学影像、生物科技、诊断试剂等领域的优势地位,积极开发高端诊断设备、精准医疗设备及关键部件,加快发展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介入支架等高端植介入产品,率先在肾透析、核磁共振等领域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节能环保产业。抓住行业大发展的机遇,丰富保定低碳经济内涵。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研发和生产高效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利用、蓄热传热等节能装备和脱硫脱硝、除尘、工业废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监测等环保仪器和装备,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开展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节能监测、合同能源管理、环保生态修复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着力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鼓励长城、保定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废金属、报废汽车的资源化利用、废旧设备再制造等企业发展,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建设。

(三)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强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地区商会、科技型企业等对接合作,通过改造、提升、引进,推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发挥化纤、纺织、服装、箱包等传统产业优势,加快产业整合和升级步伐,推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水平和档次,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对接京津高端、定制化和快时尚服装、箱包的市场需求,加强与京津专业院校和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重点推进北京服装学院产学研基地以及中关村时尚产业(保定)示范基地建设,增强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实现由贴牌加工基地向自主品牌生产基地的转变。着力发展新型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纺织品和高档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纺织业的创新升级。着力推进高蠡纺织、容城服装、白沟箱包三大产业聚集区建设,构建“百公里纺织服装产业带”。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食品加工产业。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毗邻京津高端市场的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行业知名龙头企业扎根保定发展,承接首都食品企业的加工、制造链环节转移,以绿色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大力发展满足京津冀都市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面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设,打造环京津、保南、保西三个食品加工制造产业带,建设京津冀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新型建材产业。依托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相关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传统建材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步伐,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精深加工的新型建材产品。做大做强高效节能门窗、新型环保涂料、防火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钢结构材料等新型建材,促进绿色住宅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推进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徐水新型环保涂料产业园、清苑绿色建材产业园、望都钢结构住宅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建材企业开展低温余热发电,加强对矿山尾矿、建筑垃圾、粉煤灰等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实现建材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到2020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二、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促进服务业扩容提质增效。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催生现代服务业,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电商物流,构建以保定市为枢纽,衔接京津冀与环渤海,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内陆型物流枢纽,建立国家二级快递物流园区,争列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促进物流基地合理布局。支持一体化、综合性、全功能的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建设,在清苑、涿州、涞水、涞源、高碑店、白沟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面向京津冀市场的都市配送型、农产品供给型、空港服务型现代物流基地,使之成为承载京津物流外置的载体、满足区域市场供应的基地、东出西联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清苑发展城市配送型综合商贸物流基地;涿州打造枢纽型和城市配送型物流基地;涞水打造承接首都地区物流外置和农产品配送型物流基地;涞源发展面向京、津、冀、晋、蒙区域的资源型物流基地;高碑店依托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发展面向首都、辐射周边的蔬菜、食品、建材产品物流集散基地;白沟新城发展以箱包、服装、原辅材料、小商品、灯饰等为主,其他货种为辅的商贸物流基地和资源配置中心。

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加快保定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白沟新城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等物流园区建设,围绕汽车、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专业物流发展,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围绕安国制药、高阳纺织等县域特色产业和高碑店、徐水、定兴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谋划建设一批以产地物流为主的商贸集散型物流园区;加快保定无水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设施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外向服务型物流园区。

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与安博、普洛斯、中农批等国内外物流名企合作,加快培育一批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提高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好物流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支持快递企业发展,优化快递业市场准入机制,推动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联动发展,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和快递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

(二)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

按照繁荣城乡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积极承接首都专业市场转移,提高商贸流通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提升流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

优化布局商贸流通设施。积极承接首都专业市场转移落户,重点推进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带动相关制造和服务业态发展。加快流通设施提档升级,结合城市发展有序推进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建设,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商品集散型和产地型批发市场,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和流通能力。壮大发展保百、北国、茂业等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和业态配置,启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以“和社区”为代表的新型“O2O”商业模式,打造足不出户的社区服务平台。加强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工农路蔬菜市场、农大农副产品市场等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上档升级,扩大农产品直销网点。

促进传统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大宗农产品,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引进知名电商,加快电商产业园(基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做实做优“淘宝特色?中国保定馆”、“中国网库?电商谷”等一批地方专业电商网站,提升白沟箱包等电商园区运营水平,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本地电子口岸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

(三)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地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企业,支持金融企业创新服务产品、延伸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范围,建设金融生态市。

加强京津保金融业互动交流。加强与北京金融总部和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联动,高水准规划建设华融金融中心、涞水产业新城等载体,引进一批重点金融机构设立功能总部或业务分支机构,建设区域金融数据后台、支付、培训、呼叫中心。大力发展面向京津冀及全国市场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全力争取国内金融机构在保定设立产品研发、客户服务、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基地。推进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共同发展,健全金融服务链。

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合理布局。积极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在保定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保定地方金融企业,支持银行机构增设网点、延伸服务,实现服务网点覆盖全市各县(市、区)。支持保定银行向域外扩张,实现跨区域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支持符合条件政策要求的县级农信社逐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扶贫金融等新业态,满足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创造有利条件,培育发展民营银行。

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城市投融资平台建设,各县(市、区)都要组建和完善综合的、专业的投融资平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保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到2020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数量突破100家。

推进金融生态市建设。加强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动,建立跨部门监管协作机制、平台共建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搭建资本、需求对接合作平台,建立政、银、保、企等多方互动和常态化对接机制。发挥各类金融主体的互补优势,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形成活力足、信用好、规模大、机制优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信贷、证券、保险、信托、理财等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和辐射力。

(四)壮大发展休闲旅游业

借助“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大品牌,积极整合区域优势旅游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旅游业提升计划,开展“京畿胜境 醉美保定”品牌创建工程,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京津冀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到2020年,全市5A级景区超过6家,游客接待量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亿元,旅游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

强力推动京津保大旅游发展。发挥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山水保定”的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环首都旅游产业带,构建京津保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化和“旅游+”、“互联网+”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商贸购物等旅游新业态。支持涞水野三坡、安新白洋淀、易县易水湖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把我市建成集“山水生态休闲、历史文化休闲、美丽乡村休闲、康体运动休闲、商务会展休闲、养生养老休闲、特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

实施古城保护改造与恢复工程。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实施古城保护改造与恢复工程,搞好直隶总督署西路、淮军公所、清河道署、光园、直隶审判厅、城隍庙、迎薰门(南门楼)、保定军校纪念馆、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核心景区的恢复和保护,把古城区打造成保定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建设精品旅游景区。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野三坡和白洋淀2个5A精品景区,推进白石山、狼牙山、清西陵、满城汉墓、天生桥等5A级景区创建和易水湖、奥润顺达国际门窗城、中央电视台涿州影视基地、佛光寺、六祖禅寺、秀兰山庄、唐县古北岳森林公园、云花溪谷等4A景区创建工作。建设狼牙山、城南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易县燕都古城、安国药王庙文化景区、满城汉文化景区、涿州六祖文化景区、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唐县古北岳恒山等文化旅游亮点,拓展旅游空间,提升旅游品质。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开展“京畿胜境、醉美保定”旅游形象宣传,建立由宣传、外事、文化、旅游、商务、广播、电视、报刊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宣传平台和联合促销机制,在全市文化交流、外事接待、招商引资等活动中加强旅游品牌推介。以大型旅行社联盟为核心,拓展跨区域合作。重点做好“跟着老电影去旅行”、“两白一山一城”、北太行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推介,实现保定旅游进入品牌时代

(五)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

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和技术转移服务。依托高新区、各产业园区和开发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育扶持一批科技服务机构。推进高新区科技服务业试点建设,打造朝阳北大街科技服务业隆起带,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的战略合作,促进北京的创新成果到我市实现孵化和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采取自建、共建、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鼓励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在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资质认定流程,为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等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开通快速认证绿色通道。建设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以做精、做专、做强为方向,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公司,引导技术研发、投融资等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向总承包企业转型。在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河道和湖泊综合治理、矿山开发生态恢复治理等环境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开展特许经营、污染合同治理、减排合同治理等第三方治理服务,引导和鼓励其他各类企业引入第三方治理服务。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积极开展碳排放、排污权、节能量交易试点,做大节能环保交易市场。

(六)高标准发展健康养老业

承接京津养老产业转移。发挥我市独特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引入有经验和实力的社会资本,高起点规划发展面向京津冀市场的养老服务产业,引入京津养老政策,承接京津养老转移。通过资金补贴、政策优惠、舆论引导、市场运作等多项措施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保障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健康发展,快速提升我市养老接纳和养老服务能力。

建设高水平养老产业基地。瞄准京津冀市场,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立足环首都地区和环白洋淀地区,与京津专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地区的标杆性、高品质养老产业园区和专业养老小镇。采取PPP等模式,吸引房地产、金融保险、医疗养生、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投资建设养老产业新城,促进养老产业与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加快发展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瞄准信息消费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模式,建设专业园区,吸引首都信息服务企业群体转移,重点发展信息外包服务、信息加工服务等业态。面向新能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10个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商务会展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借助外部资本和智力资源,做大做强白洋淀国际创新论坛、白沟箱包节、容城服装节、安国中药材交易会、曲阳石雕节、高碑店国际门窗节等特色论坛展会,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场馆。

三、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京津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农业强市。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推进粮食高产增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照“稳面积、调结构、保总产”的思路,以12个县(市、区)的4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以优质粮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核心区小麦、玉米单产合计稳定在900公斤以上。

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按照一线(以京港澳、京昆和107国道为主要干线)、三区(保北优型温室、保南大棚设施和西部山前拱棚)、八大优势特色蔬菜基地的总体布局,加强蔬菜生产示范县和环首都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积极培育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到2020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10万亩。

提升畜牧业主导地位。加快养殖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饲草饲料产业化工程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加快都市型水产养殖业发展,面向京津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力争到202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5%以上。

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促进优势果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建设苹果、桃、磨盘柿、优质梨、大枣、核桃、杏扁和城郊观光休闲果品等八大特色果品生产基地,推进西部山区果品产业带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林果种植总面积达到320万亩,果品总产量280万吨。

做优区域特色农业。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西部山区和东部黑龙港地区优质杂粮优势产区,建设一批无公害谷子、杂豆、薯类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渔业、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加强品牌培育,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二)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业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挥环京津和环市郊县(市)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着力打造一批生态观光农业园、主题农庄、农家乐专业村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大力探索工厂农业、体验农业等各具特色的六次产业。

加快农业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