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随着A股成功纳入MISC新兴市场指数,境外对冲基金对A股投资的兴趣悄然升温。
“这两天基金投资委员会一直在讨论将向A股投入多少资金。”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曾诚(化名)向记者透露。不过,是效仿同行采取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还是直接跟踪MISC新兴市场指数权重配置A股,目前基金内部仍有争议。多位基金投委会成员认为跟踪MISC新兴市场指数配置A股一篮子股票风险不小,一方面A股大面积停牌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设计发行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也存在监管审批不确定性。
一家美国智能投顾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打算将部分A股股票纳入智能荐股范畴。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将令中国下游众多产业受益,其中蕴藏不少A股投资机会。
“考虑到境外投资者初期不会在A股投入大量资金,我们对智能荐股系统也做了风险参数调整,先确保A股荐股成功率,再逐步吸引他们追加投资。”他直言。
初期聚焦大盘蓝筹A股投资
在上周A股纳入MISC新兴市场指数那一刻,曾诚向基金投资委员会建议——通过深港通跟踪MISC新兴市场指数权重调整,配置A股一篮子股票。
“当前美股估值偏高存在回调压力,今年以来中国A股涨幅又落后于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平均涨幅,存在一定的估值套利机会,何不趁此机会加大A股配置比重。”他向记者分析说。
为了说服投资委员会,他专门对外资投资A股操作方式优劣做了全面比较。比如QFII渠道存在每月汇出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20%的监管规定,导致投资的流动性风险增加,而通过深港通投资A股可以实现资金相对自由地进出;此外指数化投资能最大限度避免主动投资的操作错误,有效解决A股散户投机情绪浓厚、估值偏高等潜在投资风险。
不过,他的建议很快遭到基金投资委员会驳回。原因是在A股大量上市公司停牌问题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前,投资一篮子A股股票同样会引发不小的流动性风险。
“最终,基金投资委员会认可了投资A股正当时——必须在明年8月MISC调整新兴市场指数前完成A股投资布局,等待更多资金进入待涨而沽,但初期投资策略主要聚焦A股大盘蓝筹股。”曾诚告诉记者,令他颇感意外的是,近日他听说不少对冲基金同行也采取类似的投资策略。
香港三甲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陈健祥向记者分析说,这背后,与国际大型投行主要研究大市值上市公司息息相关。比如在港股,多数大型投资银行主要关注市值超过150亿港元的大型蓝筹H股,很少将中小市值中资H股列入调研范畴,无形间造成蓝筹H股相对中小型成长型H股存在交易溢价。事实上,随着外资不断涌入A股,A股市场很可能复制类似的状况,大量投行与大型国际对冲基金首先会聚焦绩优蓝筹大盘股,中小市值A股关注度相对减弱。
曾诚并不否认,基金投资委员会之所以先聚焦A股蓝筹大盘股投资,也有寻求A+H股价差套利机会的考量。
衍生品审批掣肘待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少海外基金之所以先聚焦投资大盘蓝筹A股,而不是跟踪MSCI指数权重配置一篮子A股股票,另一个原因是他们通过设计发行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的操作难度并不低。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A股纳入MISC新兴市场指数,但境内相关部门尚未全面放宽与A股挂钩的金融衍生品预先审批权限。
“这也是基金投委会不愿投资一篮子A股股票的根本原因之一。”曾诚向记者坦言。
MSCI主席、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Henry Fernandez)坦言,这的确对境外基金规避A股投资风险造成一定的冲击。当前全球投资者往往通过多种方式投资某个国家股票,比如个股投资主动管理,或复制类似MSCI的指数进行被动投资,甚至通过结构性产品、以及收益互换(swap)、期权、股指期货等场外金融衍生品进行间接投资,达到对冲风险锁定收益的目的。若相关衍生品设计发行缺乏,很可能会让他们感觉A股投资风险变相加大。
“未来,随着A股占MISC新兴市场指数的比重越来越大,我感觉衍生品预先审批权需进一步松绑。”他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已经涉足A股投资的海外基金似乎找到了解决方案。目前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这些海外机构一面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直接投资A股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一面通过QFII渠道投资境内股指期货或结构性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
“目前,这种交易架构更多起到对冲A股投资组合剧烈波动风险的作用,由于股指期货持仓依然受限,若海外对冲基金要以此开展流动性套利、市场中性、阿尔法策略等量化投资套利策略,操作难度依然相当高。”一位通过QFII渠道投资A股的海外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