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redis分布式锁超时造成的并发_spring boot redis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超时造成的并发_spring boot redis分布式锁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最近在项目中遇到了类似“秒杀”的业务场景,在本篇博客中,我将用一个非常简单的demo,阐述实现所谓“秒杀”的基本思路。

所谓秒杀,从业务角度看,是短时间内多个用户“争抢”资源,这里的资源在大部分秒杀场景里是商品;将业务抽象,技术角度看,秒杀就是多个线程对资源进行操作,所以实现秒杀,就必须控制线程对资源的争抢,既要保证高效并发,也要保证操作的正确。

在介绍Redis高可用之前,先说明一下在Redis的语境中高可用的含义。我们知道,在web服务器中,高可用是指服务器可以正常访问的时间,衡量的标准是在多长时间内可以提供正常服务(99.9%、99.99%、99.999% 等等)。但是在Redis语境中,高可用的含义似乎要宽泛一些,除了保证提供正常服务(如主从分离、快速容灾技术),还需要考虑数据容量的扩展、数据安全不会丢失等。

在Redis中,实现高可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持久化、复制、哨兵和集群,下面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以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Java开发!Redis持久化与分布式锁实现秒杀?

一、Redis持久化概述

持久化的功能:Redis是内存数据库,数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为了避免进程退出导致数据的永久丢失,需要定期将Redis中的数据以某种形式(数据或命令)从内存保存到硬盘;当下次Redis重启时,利用持久化文件实现数据恢复。除此之外,为了进行灾难备份,可以将持久化文件拷贝到一个远程位置。

Redis持久化分为RDB持久化和AOF持久化:前者将当前数据保存到硬盘,后者则是将每次执行的写命令保存到硬盘(类似于MySQL的binlog);由于AOF持久化的实时性更好,即当进程意外退出时丢失的数据更少,因此AOF是目前主流的持久化方式,不过RDB持久化仍然有其用武之地。

下面依次介绍RDB持久化和AOF持久化;由于Redis各个版本之间存在差异,如无特殊说明,以Redis3.0为准。

二、Redis高可用概述

  1. 持久化:持久化是最简单的高可用方法(有时甚至不被归为高可用的手段),主要作用是数据备份,即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保证数据不会因进程退出而丢失。

  2. 复制:复制是高可用Redis的基础,哨兵和集群都是在复制基础上实现高可用的。复制主要实现了数据的多机备份,以及对于读操作的负载均衡和简单的故障恢复。缺陷:故障恢复无法自动化;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

  3. 哨兵:在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实现了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缺陷: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

  4. 集群:通过集群,Redis解决了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以及存储能力受到单机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高可用方案。

三、方案选择与常见问题

前面介绍了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方案的细节,下面介绍RDB和AOF的特点、如何选择持久化方案,以及在持久化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等。

1. RDB和AOF的优缺点

RDB和AOF各有优缺点:

RDB持久化

优点:RDB文件紧凑,体积小,网络传输快,适合全量复制;恢复速度比AOF快很多。当然,与AOF相比,RDB最重要的优点之一是对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缺点:RDB文件的致命缺点在于其数据快照的持久化方式决定了必然做不到实时持久化,而在数据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数据的大量丢失很多时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AOF持久化成为主流。此外,RDB文件需要满足特定格式,兼容性差(如老版本的Redis不兼容新版本的RDB文件)。

AOF持久化

与RDB持久化相对应,AOF的优点在于支持秒级持久化、兼容性好,缺点是文件大、恢复速度慢、对性能影响大。

2. 持久化策略选择

在介绍持久化策略之前,首先要明白无论是RDB还是AOF,持久化的开启都是要付出性能方面代价的:对于RDB持久化,一方面是bgsave在进行fork操作时Redis主进程会阻塞,另一方面,子进程向硬盘写数据也会带来IO压力;对于AOF持久化,向硬盘写数据的频率大大提高(everysec策略下为秒级),IO压力更大,甚至可能造成AOF追加阻塞问题(后面会详细介绍这种阻塞),此外,AOF文件的重写与RDB的bgsave类似,会有fork时的阻塞和子进程的IO压力问题。相对来说,由于AOF向硬盘中写数据的频率更高,因此对Redis主进程性能的影响会更大。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根据数据量、应用对数据的安全要求、预算限制等不同情况,会有各种各样的持久化策略;如完全不使用任何持久化、使用RDB或AOF的一种,或同时开启RDB和AOF持久化等。此外,持久化的选择必须与Redis的主从策略一起考虑,因为主从复制与持久化同样具有数据备份的功能,而且主机master和从机slave可以独立的选择持久化方案。

下面分场景来讨论持久化策略的选择,下面的讨论也只是作为参考,实际方案可能更复杂更具多样性。

(1)如果Redis中的数据完全丢弃也没有关系(如Redis完全用作DB层数据的cache),那么无论是单机,还是主从架构,都可以不进行任何持久化。

(2)在单机环境下(对于个人开发者,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常见),如果可以接受十几分钟或更多的数据丢失,选择RDB对Redis的性能更加有利;如果只能接受秒级别的数据丢失,应该选择AOF。

(3)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配置主从环境,slave的存在既可以实现数据的热备,也可以进行读写分离分担Redis读请求,以及在master宕掉后继续提供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行的做法是:

master:完全关闭持久化(包括RDB和AOF),这样可以让master的性能达到最好

slave:关闭RDB,开启AOF(如果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开启RDB关闭AOF也可以),并定时对持久化文件进行备份(如备份到其他文件夹,并标记好备份的时间);然后关闭AOF的自动重写,然后添加定时任务,在每天Redis闲时(如凌晨12点)调用bgrewriteaof。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开启了主从复制,可以实现数据的热备份,还需要设置持久化呢?因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主从复制仍然不足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例如:

  • master和slave进程同时停止:考虑这样一种场景,如果master和slave在同一栋大楼或同一个机房,则一次停电事故就可能导致master和slave机器同时关机,Redis进程停止;如果没有持久化,则面临的是数据的完全丢失。

  • master误重启:考虑这样一种场景,master服务因为故障宕掉了,如果系统中有自动拉起机制(即检测到服务停止后重启该服务)将master自动重启,由于没有持久化文件,那么master重启后数据是空的,slave同步数据也变成了空的;如果master和slave都没有持久化,同样会面临数据的完全丢失。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使用了哨兵(关于哨兵后面会有文章介绍)进行自动的主从切换,也有可能在哨兵轮询到master之前,便被自动拉起机制重启了。因此,应尽量避免“自动拉起机制”和“不做持久化”同时出现。

(4)异地灾备:上述讨论的几种持久化策略,针对的都是一般的系统故障,如进程异常退出、宕机、断电等,这些故障不会损坏硬盘。但是对于一些可能导致硬盘损坏的灾难情况,如火灾地震,就需要进行异地灾备。例如对于单机的情形,可以定时将RDB文件或重写后的AOF文件,通过scp拷贝到远程机器,如阿里云、AWS等;对于主从的情形,可以定时在master上执行bgsave,然后将RDB文件拷贝到远程机器,或者在slave上执行bgrewriteaof重写AOF文件后,将AOF文件拷贝到远程机器上。一般来说,由于RDB文件文件小、恢复快,因此灾难恢复常用RDB文件;异地备份的频率根据数据安全性的需要及其他条件来确定,但最好不要低于一天一次。

3. fork阻塞:CPU的阻塞

在Redis的实践中,众多因素限制了Redis单机的内存不能过大,例如:

  • 当面对请求的暴增,需要从库扩容时,Redis内存过大会导致扩容时间太长;

  • 当主机宕机时,切换主机后需要挂载从库,Redis内存过大导致挂载速度过慢;

  • 以及持久化过程中的fork操作,下面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一下fork操作:

父进程通过fork操作可以创建子进程;子进程创建后,父子进程共享代码段,不共享进程的数据空间,但是子进程会获得父进程的数据空间的副本。在操作系统fork的实际实现中,基本都采用了写时复制技术,即在父/子进程试图修改数据空间之前,父子进程实际上共享数据空间;但是当父/子进程的任何一个试图修改数据空间时,操作系统会为修改的那一部分(内存的一页)制作一个副本。

虽然fork时,子进程不会复制父进程的数据空间,但是会复制内存页表(页表相当于内存的索引、目录);父进程的数据空间越大,内存页表越大,fork时复制耗时也会越多。

在Redis中,无论是RDB持久化的bgsave,还是AOF重写的bgrewriteaof,都需要fork出子进程来进行操作。如果Redis内存过大,会导致fork操作时复制内存页表耗时过多;而Redis主进程在进行fork时,是完全阻塞的,也就意味着无法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会造成请求延迟过大。

对于不同的硬件、不同的操作系统,fork操作的耗时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如果Redis单机内存达到了10GB,fork时耗时可能会达到百毫秒级别(如果使用Xen虚拟机,这个耗时可能达到秒级别)。因此,一般来说Redis单机内存一般要限制在10GB以内;不过这个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可以通过观察线上环境fork的耗时来进行调整。观察的方法如下:执行命令info stats,查看latest_fork_usec的值,单位为微秒。

为了减轻fork操作带来的阻塞问题,除了控制Redis单机内存的大小以外,还可以适度放宽AOF重写的触发条件、选用物理机或高效支持fork操作的虚拟化技术等,例如使用Vmware或KVM虚拟机,不要使用Xen虚拟机。

4. AOF追加阻塞:硬盘的阻塞

前面提到过,在AOF中,如果AOF缓冲区的文件同步策略为everysec,则:在主线程中,命令写入aof_buf后调用系统write操作,write完成后主线程返回;fsync同步文件操作由专门的文件同步线程每秒调用一次。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如果硬盘负载过高,那么fsync操作可能会超过1s;如果Redis主线程持续高速向aof_buf写入命令,硬盘的负载可能会越来越大,IO资源消耗更快;如果此时Redis进程异常退出,丢失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可能远超过1s。

为此,Redis的处理策略是这样的:主线程每次进行AOF会对比上次fsync成功的时间;如果距上次不到2s,主线程直接返回;如果超过2s,则主线程阻塞直到fsync同步完成。因此,如果系统硬盘负载过大导致fsync速度太慢,会导致Redis主线程的阻塞;此外,使用everysec配置,AOF最多可能丢失2s的数据,而不是1s。

AOF追加阻塞问题定位的方法:

(1)监控info Persistence中的aof_delayed_fsync:当AOF追加阻塞发生时(即主线程等待fsync而阻塞),该指标累加。

(2)AOF阻塞时的Redis日志:

AsynchronousAOFfsyncistakingtoolong(diskisbusy?).WritingtheAOFbufferwithoutwaitingforfsynctocomplete,thismayslowdownRedis.

(3)如果AOF追加阻塞频繁发生,说明系统的硬盘负载太大;可以考虑更换IO速度更快的硬盘,或者通过IO监控分析工具对系统的IO负载进行分析,如iostat(系统级io)、iotop(io版的top)、pidstat等。

四,一些可能的实现秒杀

刚才提到过,实现秒杀的关键点是控制线程对资源的争抢,根据基本的线程知识,可以不加思索的想到下面的一些方法:

1、秒杀在技术层面的抽象应该就是一个方法,在这个方法里可能的操作是将商品库存-1,将商品加入用户的购物车等等,在不考虑缓存的情况下应该是要操作数据库的。那么最简单直接的实现就是在这个方法上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通俗的讲就是锁住整个方法;

2、锁住整个方法这个策略简单方便,但是似乎有点粗暴。可以稍微优化一下,只锁住秒杀的代码块,比如写数据库的部分;

3、既然有并发问题,那我就让他“不并发”,将所有的线程用一个队列管理起来,使之变成串行操作,自然不会有并发问题。

上面所述的方法都是有效的,但是都不好。为什么?第一和第二种方法本质上是“加锁”,但是锁粒度依然比较高。什么意思?试想一下,如果两个线程同时执行秒杀方法,这两个线程操作的是不同的商品,从业务上讲应该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但是如果采用第一二种方法,这两个线程也会去争抢同一个锁,这其实是不必要的。第三种方法也没有解决上面说的问题。

那么如何将锁控制在更细的粒度上呢?可以考虑为每个商品设置一个互斥锁,以和商品ID相关的字符串为唯一标识,这样就可以做到只有争抢同一件商品的线程互斥,不会导致所有的线程互斥。分布式锁恰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五,何为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是控制分布式系统之间同步访问共享资源的一种方式。在分布式系统中,常常需要协调他们的动作。如果不同的系统或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主机之间共享了一个或一组资源,那么访问这些资源的时候,往往需要互斥来防止彼此干扰来保证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使用到分布式锁。

我们来假设一个最简单的秒杀场景:数据库里有一张表,column分别是商品ID,和商品ID对应的库存量,秒杀成功就将此商品库存量-1。现在假设有1000个线程来秒杀两件商品,500个线程秒杀第一个商品,500个线程秒杀第二个商品。我们来根据这个简单的业务场景来解释一下分布式锁。

通常具有秒杀场景的业务系统都比较复杂,承载的业务量非常巨大,并发量也很高。这样的系统往往采用分布式的架构来均衡负载。那么这1000个并发就会是从不同的地方过来,商品库存就是共享的资源,也是这1000个并发争抢的资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将并发互斥管理起来。这就是分布式锁的应用。

而key-value存储系统,如redis,因为其一些特性,是实现分布式锁的重要工具。

六,具体的实现

先来看看一些redis的基本命令:

SETNX key value

如果key不存在,就设置key对应字符串value。在这种情况下,该命令和SET一样。当key已经存在时,就不做任何操作。SETNX是”SET if Not eXists”。

expire KEY seconds

设置key的过期时间。如果key已过期,将会被自动删除。

del KEY

删除key

由于笔者的实现只用到这三个命令,就只介绍这三个命令,更多的命令以及redis的特性和使用,可以参考redis官网。

这篇文章从业务场景出发,从抽象到实现阐述了如何利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完成简单的秒杀功能,也记录了笔者思考的过程,希望能给阅读到本篇文章的人一些启发。

后台私信回复(学习) 就可以马上免费获得内部教材!

相关阅读

  • 银翼杀手影评分析_银翼杀手知乎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最近人工智能在世界乌镇互联网大会成为了核心议题,各大公司纷纷进军,抢占阵地。作为人类多年来的梦想,能突破吗?今天来评论下人工智能方面之牛气冲天的电影,银翼杀手。
  • 电脑的基本配置_电脑配置基本知识入门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一、处理器CPU知识 CPU的分类 CPU品牌有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和AMD,这两个行业老大几乎垄断了CPU市场,大家拆开电脑看看,无非也是Intel和AMD的品牌(当然不排除极极少山寨的CP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