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大家都知道,支付宝们都是可以设置免密支付的,即在一定数额的限制里面,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但为了安全,不少人都关掉了这个功能。可有些人或许不知道,您手中的银行卡,也有这个功能,而且还是被默认开通的。
“闪付”终端机
最近各大银行都在力推银联“云闪付”,7-11、全家等便利店门口都写明“推荐使用闪付”的字样。“闪付”是中国银联联合各家成员机构推出的一项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在用户开卡时会自动开通。卡面标有“闪付Quick Pass”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在实际支付时,只要支付金额在一定范围内,交易均无需输入密码。
根据中国银联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带有“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卡片,目前全国大约已发出超10亿张。今年6月起,小额双免单笔限额已由300元提至1000元。针对近期颇受争议的“小额免密免签”功能,有记者进行了专访。
免密免签功能默认开启
为“卡主”做主的权力从何而来?
免密免签服务于2015年推出后,广泛应用于杭州地铁、广州地铁、广深高铁、武汉高校园区、麦当劳、星巴克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但不少消费者对于这一功能仍存疑——“不输密码不签字就能消费,我怎么不知道我的银行卡默认有这个功能?”“办卡时没被提醒过,这是不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针对消费者的反馈,记者在多家银行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柜台进行人工办卡,还是在自助发卡机上进行办卡操作,都没有得到包括口头或书面形式在内的任何主动提示。
近日,在中国邮储银行厦门某网点内,记者在柜台要求办理一张银联卡,全程未得到银行柜员就“双免”功能的任何提醒,在一张包含三份用卡协议的纸质合约中,也未对“双免”功能做出任何提示。最后记者在办卡结束后反复追问“是否有什么要提示”时,柜员仿佛才“恍然大悟”表示:“有个小额免密免签的东西……”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建设银行厦门某网点的自助发卡机的操作上,尽管在办理新卡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多次协助进行指纹解锁、拍照认证等程序,但同样未对记者做出任何有关“双免”功能的风险提示。
对此,银联方面认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默认开启并不是不尊重客户知情权,而是因为这是银联标准下银行卡的一项基本功能,与银行卡的跨境消费、插卡取现等功能一样,无法把银行卡的每项功能都载入到合约中。根据国际惯例,银联也无法在持卡人的每项功能开通时都要求用户签字确认。银联方面负责人认为,这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新功能”,所以默认开通不存在不尊重用户知情选择权的问题。
有法律界专家表示,现如今支付方式日趋多元化,“小额免密免签”功能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简化交易流程、便捷交易的作用,但默认开通此项功能应该及时提示开卡者,保障持卡人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银联、银行互相“甩锅”?
即使是“基本功能”,但对免密免签支付情境下的刷卡风险,中国银联是否负有对消费者的提醒告知义务?
对此,中国银联方面认为,小额免密免签业务虽然是银联标准下银行卡的基本功能,但银联在小额双免业务开展之初即重视持卡人权益的保护,并通过业务规则明确了发卡银行应向持卡人告知小额双免的业务,保护持卡人的选择权与知情权。以中国银行为例,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借记卡章程(2017版)》第十二条中有这样的表述:长城借记卡默认开通免密码免签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实施限额管理。持卡人可根据风险偏好自行修改交易限额或关闭此项服务。
但针对记者遇到的普遍“无提醒无告知”情况,中国银联表示,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联合组织,并不与用户直接接触,银联只能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敦促银行尽到告知业务,但由于各银行操作流程不同,因此告知效果存在差异。
默认开启且上调额度后,告知义务究竟归谁?记者咨询多家银行客服时均得到类似回复:这项功能是银联芯片卡本身具备的,银行也只是按规定发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吐槽”:“柜员在给客户办卡时要承担大量的营销任务,还要注意一系列操作流程问题,一般用户如果不问我们也不会主动说,因为要说的实在太多了。”还有银行柜员认为,银联将“双免”功能默认开启,到头来却要银行在办卡的时候告诉别人“这个功能是默认开启的”,让银行挨骂,“这个锅银行不背”。
多家银行客服都表示,如果持卡者觉得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这项功能不安全,可以拨打发卡银行的客服电话进行取消,或者在办卡的时候直接关闭该功能,也可以申请降低“闪付”功能的限额。
赔付设上限有时限
银联:不想“喊口号”
据测算,目前约有10亿张银行卡因开启免密免签功能面临风险。而免密免签功能一旦遭遇盗刷,如何赔付?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个问题,中国银联表示,设置有专门的赔付机制,即银联可对银行卡挂失前72小时内被盗刷的资金损失,做出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赔付。
对此,消费者却并不“买账”。有许多消费者留言表示,风险赔付不应有限额,更不应有时限,此类服务已有可对比的例子,支付宝、微信支付虽然不是这种默认开通的场景,但都是“风险足额兜底,赔付无上限”。据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发生盗刷事件,均可以对用户做出不设上限、不做追诉时效的赔付承诺。
对此,银联方面给出这样的回应:“我们更愿意踏实做事,而不是喊‘你敢付我敢赔’这样的口号就完事了。”
还有部分网友担心,银联卡的盗刷风险不仅来自卡片丢失或失窃,还来自非持卡人主观意志的冒名使用。“本来我想着银行卡是需要密码才能消费的,可孩子拿着我的卡直接刷卡消费了,去找商家却说让我自己报案,这种情况下难道银行没有责任吗?”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应当取消“双免”功能默认开通的形式,将知情选择权归还用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建议,对于已经被默认开启相关功能的老用户,从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银联和银行应该先关闭该功能,再以适宜方式告知用户,在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后重新开启“双免”功能。
国际惯例还得“接地气”
在国际上,小额免密支付已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支付方式。人们习惯于采用contactless payment(非接触支付)的方式支付小笔开支。将银行卡放在标有“非接触”标识的终端机上即可在几秒内完成支付。
带有非接触支付标识的卡
这种服务源于1997年。美国莫尔比石油公司是最早采用非接触支付系统的企业之一,这样他们的顾客在加油时能得到更多便利。在英国,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博资、赛百味、乐购等企业都给顾客提供非接触支付的服务。截止到2014年底,在英国大约有5800万张在使用的非接触支付卡和14.7万个支付终端。
金融芯片卡、手机闪付等免密免签功能是以具有高安全性、可靠性的金融芯片技术为基础的。金融IC卡技术的安全性已经过一段市场实践并被全球广泛认可,是目前全球欺诈水平最低的支付工具。因此银联和各家银行才敢于在IC卡基础之上开展小额免密支付这种创新业务。
由于国内应用时间较短、范围较小,大众接受度不如国外高。更重要的一点,消费者对免密支付的安保系统存疑。同时许多消费者没有在银行卡上签名的习惯。在商户消费时,许多商户缺乏二次核对、“验明真身”的意识和措施,收银员很少对着刷卡单据,一一核对刷卡人姓名是否与持卡人姓名一致,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安全漏洞。
但不可否认,免密免签更便捷,也符合市场普遍做法。如果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完善银行卡被盗刷的赔付机制,这种支付方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有风险专家给出了用卡安全提示:首先,建议持卡人尽快到银行将手中的磁条卡升级为安全性更高的金融IC卡;其次,建议开通卡片动帐提醒功能,通过短信、微信、APP能够及时了解资金变化情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持卡人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卡片,千万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避免遗失,注意防范芯片卡丢失或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