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丽)11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8年社会心态及大学生人才资本实证报告。记者了解到,研究对全国10个城市16所高校的4317位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近6成大学生持积极心态,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出现积极心态,医学类专业学生容易出现着急心态。61%的大学生希望成为职场精英,75%的大学生看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
供图 人民大学
报告称,2018年,借助全国高校统计学科平台建设联盟平台,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联合四川师范大学等全国10个城市的16所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心态与人才资本研究,最终获得有效样本4317份。
纵观积极、中庸和消极三种社会心态,2016年,持积极心态的大学生仅占20%,到了今年上升比例明显,将近60%,与此同时,中庸和消极心态占比减小。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更容易出现积极心态,这可能是因为研究生对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有更加强烈的社会奉献精神。家庭年收入中低的人群比家庭年收入较高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积极心态。此外,社会科学类大学生更易出现积极心态,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消极心态。
报告显示, 在奋斗目标上,2018年,61%的大学生希望成为职场精英,相比2016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18%希望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一流专家,也比2016年增加3和百分点。这说明,与2016年相比,今年,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使命担当感更强。
研究还发现,男性、博士生、医学和农学专业、获得国奖和参加过创新项目的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较强,女性、专硕、社会科学和文学专业、未获得国奖和未参加过创新项目的大学生目标使命担当较低。
在专业认知水平上,7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学专业有世界级大师,8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会出现世界级大师。从专业满意度来看,88%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满意,9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在大学的教学水平满意,表明在校大学生整体上对学校专业学习环境比较满意。
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75%的大学生都看好“互联网+”政策的发展前景,81%的大学生偏向于将大数据定义为新型的数据与分析,大学生对大数据的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把大学生分为四类人才:顶尖人才、骨干人才、潜力人才和待培养人才。与2016年相比,顶尖人才的占比从32%上涨至39%,同时,待培养人才从27%下降至21%,说明我国人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涌现出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的优秀人才。
研究指出,社会心态与人才资本的形成有强关联性,社会心态在学校层次、学生年级上呈现差异化,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使命担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