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 更多的农民工返回输出地进行创业, 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的快速增收。基于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 比较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及其创业绩效, 研究发现, 相比资源驱动型模式, 总体来看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下的创业绩效更好, 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我们的研究将有利于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指导和精准扶持。
一、引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调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 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更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包容性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推动农民工创业有着重要意义。首先,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社会创业的重要范畴,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脱贫减贫工作意义重大。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形式实施了自身收入的提升, 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是社会创业进程中可行的商业模式 (刘志阳、金仁, 2015) , 也是全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应有之意。其次,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返乡农民工带回了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 对于农村精神风貌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也将推动科学技术观念和新知识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普及。返乡创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 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完善。最后,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有力举措。特别是中西部农民工利用所学的领先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返乡创业, 将大大促进所在地区经济增长, 从而逐步缩小中西部和沿海以及城乡的差距。
然而, 在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实过程中, 政策制定者可能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现实中农民工自身的知识、资金储备和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参差不齐, 忽视输入地和输出地资源、产业结构的不匹配, 这些都可能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着经验驱动和资源驱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当下, 如何准确把握不同返乡创业模式, 对农村所在地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影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通城县的170位农村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地调研, 研究了经验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两种不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对其创业业绩的影响, 同时就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相关的政策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回顾
目前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模式、影响和问题几个方面, 学者们主要是针对我国特定地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样本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 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因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 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农民工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刘光明、宋洪远 (2002) 发现促使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动因存在于自身和宏观环境两个方面, 即子女教育、照料老人和创业条件的利好。朱红根等 (2010) 针对江西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农民工个体及家庭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两类, 其中个体及家庭因素主要是指创业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技能获取、风险态度及外出务工收入等因素;社会资本因素是指每月话费支出、常联系的朋友个数、亲戚担任村干部或公务员状况。朱明芬 (2010)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耕地规模及区域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创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石智雷等 (2010) 则总结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 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个人信仰和生产积极性, 并且创业意愿最强的往往是那些有着共产主义信仰、外出务工时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个体经营、参加过技能培训、交际能力强的返乡农民工。
(二) 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
结合现有研究, 我们发现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可以概括经验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两种模式, 其中经验驱动型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与原打工时的行业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选择创业的行业是原打工时期从事的行业;资源驱动型主要是依靠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创业类型。吴昌华等 (2008) 认为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三种主要的模式, 即自主开发性创业模式、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创业模式和老村官带动型创业模式。朱红根、康兰媛 (2013) 提出了生存型创业、成长型创业和价值型创业三种创业类型, 并且发现成长型和价值型创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更好。魏凤、闫秡燕 (2012) 将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划分为批发零售模式、建筑建材模式、居民服务模式、餐饮模式以及种养殖模式五种。檀学文等 (2016) 具体指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发展休闲农业四种类型。吕惠明 (2016) 从创业内容和行业角度将浙江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模式分为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居民消费性服务业、家庭手工业演变以及现代工业企业五种模式。
(三)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
现有研究发现, 农民工返乡创业会对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王西玉等 (2003) 认为农民工返乡不仅实现了自我就业, 还带回了技术, 带动了非农产业的发展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对农区发展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创业活动自身的意义, 对农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曹明贵 (2008) 认为通过资金、技术和经验的引入,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陈文龙 (2010) 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在推动生产力较快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李岳云等 (2008) 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镇统筹发展。
(四) 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现有研究发现, 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创业资本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刘唐宇 (2009) 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启动资金困难和后续发展资金缺乏的双重困境, 严重制约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后续的发展。石智雷等 (2010) 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主要面临着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知识、缺乏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缺乏信息五大困难, 其中缺乏资金是最广泛存在的困难。张秀娥等 (2012) 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金融支持缺失、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姜慧忠 (2013) 指出创业氛围不强、创业主体不强、创业服务不优的问题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黄迈等 (2016) 进一步指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金融支持不足表现在贷款产品的适应性有待提高, 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返乡创业人员的金融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有效且可操作的抵押担保方式不多。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对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地区———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者的实地调研。本次调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首先抽取县和县级市, 然后按照城乡和行业分布情况随机抽取, 最后直接访问被调查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企业主, 本次抽样调查总共发放200份问卷, 总共回收192份问卷, 总问卷回收率为96%。我们从样本中选取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 (包含) 8年的新创企业, 然后根据研究需要, 剔除那些我们关心变量问题上信息不完整的企业, 最后得到170家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构成我们研究的样本。
(二) 变量定义
(1) 因变量
创业绩效。参照已有研究选择企业财务绩效的方法, 本文首先选择企业营业额来衡量创业绩效。然而, 对于农民创业来说, 其所创事业一般规模较小, 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测量其所创企业的财务绩效往往不够准确。因此, 本文同时选择了创业者创业收入来对创业绩效进行测量。
(2) 自变量
创业模式。按照创业与自身打工经验的相关性, 本文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划分为经验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两类。其中, 经验驱动型创业是指主要依靠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经验技术开办企业的创业类型。资源驱动型创业是指主要是依靠农村现有生态资源发展起来的创业类型。因此, 本文通过创业活动与创业者打工经验的相关性来测量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 相关定义为1, 表示为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 不相关定义为0, 表示资源驱动型创业模式。
(3) 控制变量
本文也选取了一些控制变量, 它们都可能对创业绩效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创业年限、员工人数和资产规模。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2.0软件对创业模式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1和模型2是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对营业额的回归方程, 用以检验创业模式与营业额的关系;模型3和模型4是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对经营收入的回归方程, 用以检验创业模式与利用式学习的关系。
根据表1中各模型的估计结果, 对创业模式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表1 创业模式与农民创业绩效的回归结果检验
图1 不同创业模式下的营业额与创业收入对比
图2 农业领域中的营业额与创业收入对比
图3 制造业中的营业额与创业收入对比
图4 服务业中的营业额与创业收入对比
1、相比于资源驱动型创业模式, 经验驱动型创业对营业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模型估计结果显示, 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营业额 (系数估计值是2.169) 。说明经验驱动型创业企业普遍有着更高的销售量。
2、相比于资源驱动型创业模式, 经验驱动型创业对创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模型估计结果显示, 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收入 (系数估计值是0.199) 。说明经验驱动型创业者拥有更高的毛利润。
同时, 从本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 经验驱动型的创业企业的平均营业额为41.42万元, 相对于资源驱动型的37.71万元较高;在相关创业者的平均创业收入中, 经验驱动型企业的创业者收入为19.93万元, 相较于资源驱动型创业企业的创业者的14.17万元较高。经验驱动型创业企业的营业额和创业收入均高于资源驱动型企业的原因我们总结为:经验驱动型创业者相对于资源驱动型创业者更加善于对成本进行控制, 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经验驱动型创业者由于在打工时期获取了相关产业的、更加高效率的企业生产模式, 或是获取了能够帮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或知识, 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资源利用, 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 这使得经验驱动型创业企业的产品拥有更好的质量或是相对较低的价格, 这又能帮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 扩大了销售量, 拥有更高的营业额。
对于各行业具体分析如下:
(1) 农业
农业领域中经验驱动型模式的企业营业额及创业者创业收入均略高于资源驱动型模式企业, 两种创业模式的企业年均营业额分别为46.5万元与42.5万元, 创业者创业收入分别为12.2万元与10.4万元。可见, 农业领域中经验驱动型模式的创业绩效要更优, 因为经验驱动型模式下的农产业侧重于生产结构的优化与生产模式的提高, 创业者在城市里接触了高效的生产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应用到农产业上;而资源驱动型模式下的农产业侧重于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很大程度上轻视了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2) 制造业
制造业行业中经验驱动型与资源驱动型的企业营业额相差不大, 分别为33.9万元与32.8万元, 然而两种模式下创业者的创业收入差别较大, 经验驱动型模式下创业收入较多, 为22.3万元, 资源驱动型模式下创业收入较少, 为13万元。受城市打工经验驱动的创业者在城市从事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工作, 对高效的生产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技创新的意识, 提高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从而大幅度节省了企业成本;相对而言, 资源驱动型模式下的创业者对生产流程、生产技术等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因素还知之甚少, 因此他们获取高营业额的背后难免是高消耗的资源及大量的成本, 因此最后创业者创业收入比经验驱动型模式下的创业收入要少。
(3) 服务业
服务业领域中经验驱动型模式下的企业营业额和创业收入均远高于资源驱动型模式下的企业营业额。返乡农民工创办的服务业企业大都集中在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 如酒店业、旅游业、日用品销售等。服务业注重企业的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 显然曾经在城市里有相关服务经验的农民返乡创业者更容易利用优质的服务环境、卓越的服务水平打造独特的服务品牌, 提高企业营业额和控制成本。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 分析了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 并对两种模式下的创业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 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体现出了经验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两种典型模式, 且总体来看, 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下的创业绩效更好, 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 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本文结论的得出有利于今后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指导和扶持, 同时对于加强返乡创业农民工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扶持力度, 增加对于资源驱动型创业延长产业链方面的引导, 以及推动农民工进城务工中经验的积累以及理论技术的总结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 对策及建议
1、改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
第一, 加强生产技术与特色资源的结合。在资源驱动型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中, 第一产业是其关注的重点。当前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 应该鼓励农民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走上致富道路, 改善农村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 更应当避免简单的复制型创业和单一资源模式推广。应当加强对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对基础设备、厂房等购买和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从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扩大农产品深加工, 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 深入挖掘特色产业, 寻找商业机会, 打造独特品牌, 增强产品竞争力。
第二, 拓展互联网创业模式。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与媒介能够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带来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将互联网的便携优势、成本优势、信息优势应用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 其本质就是将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村创业发展, 对返乡创业者而言, 相当于在原有创业基础上添砖加瓦, 实现广大农村企业“弯道超车”, 跑步进入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实现农村“数字脱贫”, 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应用对于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既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也有利于提高返乡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比例。但调研发现, 现阶段虽然已经有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期间意识到互联网将与创业项目相结合带来的发展前景, 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农民工创业的资金较为短缺, 导致互联网在农村创业的应用上仍有待提高。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大环境下, 单纯依靠线下交易意味着相对较少的覆盖面、较少的客户群体和较低的竞争力, 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农民工创业企业的发展。因此, 应当加强农民工互联网知识和技术的普及, 在创业园、孵化器等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满足其技术需求。同时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拓展创业和经营方式, 鼓励农民工创办电子商务企业, 对于现有企业鼓励其增加线上交易渠道。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增设线上商城和服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优惠, 增派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扶持, 尽可能减少技术壁垒。
2、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
第一, 开展基于创新素质的创业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作为从城市向乡镇逆回流的主要人群, 不仅仅相较于城市创业者缺乏硬性的资本投入, 并且在创新创业领域缺乏相应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就从单一返乡农民工的创新素质着手而言, 返乡农民工由于在城市打工期间从事的大多为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并且付出的基本上为体力劳动, 文化程度低、安于温饱、小农思想仍是创新素质方面的一大短板, 由于从事领域、工作经验、视野广度的限制, 常常缺乏敢为人先、标新立异的创业勇气。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 努力建立基于返乡农民工创新素质的专项培训计划, 帮助返乡农民工完成从劳动参与者到经营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在对返乡创业者的培训过程中, 应采用“政府推动, 多方联合”的原则,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创业故事及创业经验, 激发创业者从不同方面看待创业面临的前景与问题, 借此摒弃并纠正有悖于创新视野的主观理解与认识。
第二, 开展基于专业技能的创业培训。在开展致力于提高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水平的政府培训项目时, 不仅仅要着眼于对于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对于企业管理及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技能也同样不容忽视。首先, 在培训内容上, 对于返乡创业者从事的不同行业的共性及个性要加以区别。例如, 针对农业和餐饮业, 相关的负责培训部门应该基于不同行业的管理方法及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为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同时融资意识缺乏问题, 应组织相关金融培训, 以扩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针对不同的创业人群需求, 创业的不同阶段, 创业人群的不同技能知识储备, 进行分层、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积极探索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其次, 在培训形式上,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以及返乡农民工掌握水平, 应当采用科学有效、易于创业者理解的培训方法, 例如, 将实际案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将理论学习与实地操作相结合, 将“大班化”培训制度与“一对一”导师帮扶制度相结合等。最后, 在培训机制上, 负责培训项目的主管部门应设立收集采纳农民工意见及建议的反馈机制, 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现有的创业技能、所需知识、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 基于农村创业大环境下, 创业者所需要掌握的普遍技能和个体对于特定知识的不同需求, 制定符合农村创业发展规律的培训计划, 从而更好地贴合返乡创业者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经营、善创业的农民企业家队伍。
第三, 重点普及互联网在创业中的使用。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与媒介能够为返乡创农民工带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将互联网的便携优势、成本优势、信息优势应用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 其本质就是将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村创业发展, 对返乡创业者而言相当于在原有创业基础上添砖加瓦, 实现广大农村企业“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实现农村“数字脱贫”, 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根据调研发现, 现阶段虽然已经有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期间意识到互联网将与创业项目相结合带来的发展前景, 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农民工创业的资金较为短缺, 导致互联网在农村创业的应用上仍有待提高。所以, 重点普及互联网使用无疑是扶持返乡创业的当务之急。在其中, 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农民工机会与窗口学习互联网技术, 同时通过硬件设施建设, 相关培训的设置, 达到创业者有条件与能力将互联网与创业相结合, 从而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发展, 提高创业的可持续性。
3、构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和沟通机制。
第一, 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47号文件中关于农民工等人员返乡意见提出:坚持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因此,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 要用好用活已有园区、项目、资金等存量资源, 同时开发公共创业服务增量资源, 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地方政府应围绕自身地区创业特色、返乡创业者实际需求,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业园区, 同时提高创业园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且, 创业园区应合理分配电商服务站与创业项目的比例, 使创业项目依附于电商, 在价值链方面得以明显增值。
第二, 加强返乡农民工沟通机制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由于长时间在外奔波打工, 回到农村的创业初期, 只能借助亲戚和地缘等建立社会关系。由于返乡农民工自身的社交网络范围有限, 纯粹依靠亲戚朋友的力量很难建立起有效的返乡创业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 地方政府不仅仅要建设利于农村返乡创业的硬件基础设施, 仍需要帮助白手起家的返乡创业者营造创业氛围及有效的创业者之间的沟通机制, 促进创业者之间的经验分享、信息交流, 从而为农民工提供创业的商机信息, 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渠道资源, 最大程度上地挖掘出创业潜能。根据返乡创业者分布以及打工或创业经历, 还包括地理位置及从事创业的领域, 在创业者分布集中度较高的区域成立创业俱乐部或创客集会等类似形式的组织, 或定期定点举办创业者面对面分享会、优秀创业者表彰会, 通过类似的以点带面的方式, 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交流沟通机制, 充分满足农民工创业者之间的社会网络的拓展, 营造出农村特色的创业氛围。
作者:刘志阳 李斌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期
- 上一篇:蚂蚁集团5只新基金_蚂蚁基金股东
- 下一篇:张馨予现任老公军人_张馨予怎么通过军婚
相关阅读
返乡入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_让农民返乡创业更有底气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 更多的农民工返回输出地进行创业, 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的快速增收。基于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 比较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
微农林----安徽省试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天津抵押贷款
- 百色金融新闻网理财投资
- 天津抵押贷款,政府快讯1、国家林业局关于成立国家林业局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近日获悉,国家林业局决定成立“国家林业局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彭有冬、胡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