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实体经济一直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本源和依托,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我国的经济预计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呈现出L型增长,这无疑对处于转型深化、改革提速、创新勃发中的实体经济构成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考虑到信贷作为银行最为本源的业务,其顺周期性更为突出,受经济下行、有效市场空间收缩的影响会更大。数据显示,目前的实体经济效益滑坡已经充分体现在了金融领域,信用风险已从产业链核心企业向上下游小型企业扩散,而“三农”和小微企业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更容易出现经营困难,导致第一还款来源降低,进而传导至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信用风险。
新常态下信用风险的缓释之策
(一)调优结构,合理规避潜在信用风险。一是加强客户分类管理。根据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情况及区域经济特点,对客户按照“增、持、减、退”原则进行动态分类管理,提升对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能力,对公司类客户贷款规模进行从严管控并实行集中管理,提高公司类客户的风险控制水平;对农户推行“阳光信贷”服务模式,将服务对象逐步推广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推微贷、小贷技术,设立微贷专业支行、特色支行,加强小微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持续推进小微贷技术本土化。二是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策应国家“四化同步”,优化资源配置,对“两高一剩”等高风险贷款,列出名单,逐户制定方案,逐步压缩;对大额贷款投向、投量、单户额度进行限额管理,严格控制大额贷款投放;同时要紧紧把握住经济新旧发展动能更替的窗口期,加快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布局新的市场,坚持“调小、调散、调优”原则,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小额农户贷款、消费类客户、优质小微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等重点投放对象的营销力度,以优质新客户带动贷款增长。
(二)拆圈解链,严守重点领域信用风险。一是化解存量。对于担保圈中处于风险关键点的企业,应把握一圈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通过风险缓释方式置换、更换圈外担保以及利用担保机构等方式适时进行拆解和处理,使大圈化小、小圈变链,切断对外担保、互保通道,有效避免担保风险传染。二是防范增量。防范担保圈风险应回归信贷业务本源,农村商业银行应摒弃“保证人越多贷款越安全”的观念,树立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第二还款来源为补充的风险管理理念,严把贷前准入关和贷时审查审批关,严控新增保证类贷款,适度扩大信用贷款比例,并挖掘利用企业有价抵质押物,防止担保圈无序扩张。三是多方协调。“拆圈解链”涉及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债权人、供应商等多方主体,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商机制,并探索建立保证保险、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债权人委员会等工作机制和制度,共同协商采取增贷、稳贷和减贷等措施,形成银企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管理,源头防控新增信用风险。一是制定贷款尽职指引。进一步细化调查、审查、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等岗位操作履职的标准,将各业务环节的尽职要求以制度方式固化,为信贷操作提供更为具体的参考,为尽职评价提供更明确的标尺,提高工作的尽职水平。二是理顺信贷管理架构。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职责清晰、相互制衡、协调高效,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特点的信贷运行机制,加快推进贷款营销、审查审批、风险防控、放款、贷款检查“五个中心”的组织架构建设,切断各岗位存在的利益关联,提高各环节人员的风险拦截作用。三是强化审计监督检查。强化内部审计、监察、合规风险及信贷条线的检查力量,明确检查责任,完善各部门的信贷检查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内控有制度、部门有制约、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信贷监督体系。
提升新常态下信用风险的规避能力
(一)未雨绸缪,做好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一是加快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建设,设立信用风险现行指标和预警信号,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变化,高度重视行业风险,特别是担保圈、担保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及时把握保证担保能力和抵质押品价格变动,提前制定信用风险处置预案,增强信用风险防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完善房地产贷款风险监测、同业业务风险监测、产能过剩贷款监测等日常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分析,及时识别风险苗头和变化趋势,并积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非现场审计系统与EAST系统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风险预判能力和响应速度。
(二)创新驱动,夯实风险防控的科技支撑。在大数据引领产业集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依托科技手段,联合各级监管部门、政府部门、行业部门等创新开发各类风险信息系统,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构建起有效防范区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的大数据预警体系。如创新建立抵质押品资产交易信息平台,实现对银行业抵质押品资源的可视化查询,并进一步推动抵质押品资产市场化流转、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盘活沉淀信贷资源的有益探索;创新开发企业担保圈风险识别工具,帮助分析区域内重点风险企业的发展态势及担保链风险传染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实现精准定位、有效帮扶。
(三)导向控制,重塑科学审慎的信贷文化。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应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导向,从绿色产业发展释放的新动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激发的新活力、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形成的新业态中找准投向,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和发展支撑点,同时围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小微企业的创新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做好存量信贷和新增贷款的全盘规划及动态管理,在提升“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质效中实现信用风险防控。二是农村商业银行应以优化管理、固本强基为导向,做实贷前调查,做细贷中决策,做勤贷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