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2016年,投连险可谓一波三折,全年三度由盈转亏的“跌宕”,也令投资者们颇有些“怒其不争”。华宝证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4只纳入排名体系的投连险账户中,仅74个实现正收益。
不过,收益表现不佳下,投资者却并未“知难而退”。根据各大保险机构年报,2016年,投连险最新总规模为1298.27亿元,同比增长33.63%。其中,类固定收益型账户规模首度超过激进型投连险账户规模,占据总规模的35%。
类固定收益账户表现强势
2016年中国A股市场可谓表现不佳,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板指等重要指数年度区间账户为负。上证综指下跌12.31%,沪深300指数下跌11.28%,创业板下跌27.71%。
在此情况下,与其唇齿相依的投连险亦搭上了“过山车”,在盈亏之间来回穿梭后,最终仍然以“-2.23%”的单月平均收益暗淡收尾。华宝证券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投连险分类账户排名年报》显示,2016年,共204只投连险账户纳入排名体系,仅74个账户实现正收益。同时绝大部分账户的收益率分布在-10%到2%之间。
其中,收益率超过6%的账户包括泰康创新动力(爱基,净值,资讯)型(16.17%)、泰康积极成长型(15.30%,)、华泰进取型(13.33%)、弘康平稳增利型(6.94%)、弘康价值精选型(6.35%)、太保稳盈一号(6.35%)、弘康增利180(6.02%)。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投连险中,除前三是激进型外,其余都是类固定收益型账户。
而类固定收益型账户的“强势”表现并不仅限于此。据统计,目前类固定收益型投连险账户数为25只,同比增加12只,2016年整体平均年度累计收益为3.89%。这一收益率也令其在2016年投连险分类账户中成功抢占头名宝座,仅次于其后的分别为货币型(1.94%)、全债型(1.10%)。除上述三个账户外,其余账户则均为负收益,其中,指数型、混合激进型、激进型账户更是分别亏损9.50%、9.64%、10.39%。
中国平安(601318,买入)账户规模居首
尽管收益表现不佳,但2016年投连险规模却并未缩水,甚至不降反升。根据各大保险机构年报,2016年,投连险最新总规模为1298.27亿元,同比增长33.63%。
具体到各家公司看,最早开展投连险理财产品业务的中国平安依然长期以绝对的优势居首,账户规模合计达479.03亿元;光大永明延续去年的表现态势稳居第二,账户规模248亿元。弘康人寿投连险规模借助互联网模式实现快速发展,在2016年弘康人寿投连险账户规模121亿元,位列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收益率表现的出色,也令类固定收益型账户规模出现激增。2016年,在各类型投连险账户中,类固定收益型账户规模增长幅度最大,最新规模为459.50亿元,较往年增长达107.69%。这也是其首度超过激进型投连险账户规模。
为何类固定收益账户会出现较高增速增长?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认为,原因除比价优势明显外,还在于投连险产品的配置方向符合整个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趋势。近年来,为了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各保险公司纷纷加大对另类资产的投资,因此保险公司也抓住市场趋势,新增类固定收益型账户以扩充规模。
与此同时,李真指出,类固定收益型投连险账户在对接客户时,客户接受程度较高,非常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因此借助互联网渠道,类固定收益型投连险账户获得了快速发展。
2017新增保费增速趋于平稳
由于保险资金范围拓宽以及在投资对投资理财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投连险出现高速增长,特别是2015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同比增速开始下滑,其中,2016年2月至12月期间,投连险保费规模增速更是持续下滑。在李真看来,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不温不火的表现以及监管层监管的双重效果。
“整体来讲,2016年资本市场不温不火,部分打算新增投连险账户的保险公司取消发行计划,希望等待更好时机,同时受到理财保险产品万能险的影响,新增保费略显压力。同时受监管层新规影响,《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投连险纳入中短存续产品范围进行考核,投连险同比增速开始缓步下行。”李真指出。
那么,在保险行业价值转型的呼吁中,是否就意味着投连险会被行业或市场逐步“遗忘”?李真认为不然。“第三阶段的新规主要对投连险业务规模占比较高的保险公司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期内投连险业务规模增速会有所下行,从整个行业来看,截止2016年12月,投连险占规模保费比例依然较低,距离30%的监管红线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投连险保费规模增长主要还是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
李真预计,2017年新增投连险保费增速将趋于平稳。而由于投连险被纳入中短存续产品考察范围,因此投连险实际投资期限封闭期可能将会拉长,前期高流动性、较高收益的投连险产品,其中大部分为类固收型将会更加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