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侨报记者王伶羽8月4日北京报道】没有进展、没有突破、4年过去了,马航MH370和机上的乘客下落仍是个谜。
8月3日,失联乘客的家属们与马航公司、MH370安全调查小组举行了见面会。本该围绕马来西亚政府最新发布的安全调查事故报告进行提问的会议,变为了一场长达9个小时的“声讨大会”,这并不少见,自失联事故发生之后,停滞不前的进展让家属感到无比焦虑,如今他们更多了一种无力的疲惫感。
“370事件远没有结束,如果你们调查组解散了,谁来调查?”提出疑问的是坐在第一排、失联家属的代表者之一的姜辉。但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和本场中其他问题一样。
MH370安全调查小组正在接受家属的提问,左起第二位是小组长郭师传。(侨报记者王伶羽摄)
失联乘客家属代表之一姜辉接受各家媒体采访。(侨报记者王伶羽摄)
失联乘客家属代表之一文万成写给马来西亚MH370国际民航组织安全调查组的信,最后一页有家属们的签名。(侨报记者王伶羽摄)
82人的坚持
这场失联乘客家属们期盼已久的见面会举行之时正值北京“三伏天”,室外达到了37摄氏度,即使开着空调,会议室里也有人扇着扇子,抱怨闷热的天气。
坐在第一排的是文万成和姜辉,他们正对着马方工作人员所在的讲台。9个小时的时间里,有人昏睡、有人手机铃声不断,但这两位始终极其仔细地听着马方人员的每一句话,积极提问,为了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疑问来来回回不断站上讲台进行讲解,文万成的背后有被汗水浸湿的痕迹。
“你看老文又站上去了,”每次文万成一上台,坐在《侨报》记者身边的一位来自天津大港区的老人笑着说道。
在提问环节,她和好几位家属抢话筒,“我要问的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人的问题,我不管你飞机怎么样,我只要人。”她情绪激动,声音洪亮,台下几位家属都红了眼眶,鼓起掌来。还有人举起了“还我亲人”的标语。
奋战在一线的家属越来越少了。马航亲属联系群里有411人,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只有82人,他们大多已过不惑之年,但却熟知《芝加哥公约》与国际民航法。
部分家属虽仍关心此事走向,但他们接受了诉前赔偿方案,协议约定免去所有被告责任人的责任。
还有一些家属因身体、心理原因,比如抑郁症等无法到达现场。
因该会议是闭门会,一些记者在混入会场内后也被一一请了出去,所以他们不得不坐在园区外的街道边等待家属。据门卫介绍,距离最近买水的商店需要步行近15分钟。
四大焦点问题
与愤怒的家属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台上的MH370调查组负责人郭师传。该调查组成立于2014年4月25日。
沟通过程中,他表现的较为镇静,但激动时中文不好的他不得不用英文回答,斟字酌句,语速较慢。
“这是张新面孔,之前没见过,”姜辉对记者说。据他介绍,此前家属们只在2016年与工作组见过一次面。两年后才迎来第二次见面,家属们认为这是一个难得可以沟通的宝贵机会。
家属们诉求不一,但围绕漏洞百出的调查事故报告、调查组未来工作计划、如何建立沟通渠道、何时重启搜寻工作四大焦点进行。
有家属在现场提问时列举了报告中诸多的“可能”“推测”等词语,质疑所谓的“终极调查报告”可信度有几分?
郭师传用缓慢的语速表示,该报告并非是外界盛传的终极报告,只是一份安全调查报告。但他也认为这是一份不圆满、模棱两可的报告,遗憾的是,这是他们目前所掌握的全部信息,“我们可以百分百为真实性负责任。”
在之后的回答中,郭师传坦言,正如一些家属所猜测的那样,的确有部分调查组掌握的信息没有公布在报告中,原因复杂。
7月30日,调查组在吉隆坡召开的记者会上,郭师传曾称,在没有新证据出现的情况下,调查组不久可能解散。
这引起家属强烈反对。按照国际公约规定,调查组必须在终极报告公布后才能解散。“你们这是违法行为,”姜辉大声喊道。
对此,郭师传回应称,这并不是马来西亚政府的态度,会把家属的意见反馈给领导。这也是他在整场发布会过程中无数次重复的一句话。
他还表示,如果发现了可靠证据,搜寻工作可能会重新启动。话音刚落,家属立即鼓掌。
目前双方达成了三项共识:一是暂定10月举行下一次见面会;二是调查组将提供报告中文版,但具体时间并未定;三是马航承诺继续展开心理辅导工作,预计3周后开始。
“希望下一次可以得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不清楚,”一位家属这样说道。
律师:此案尚未完结
马航MH370原告代理律师张起淮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航MH370《安全调查报告》令人失望。
“报告内容非常不严谨,法律定义不明,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也没有指出责任人和事故原因,”张起淮说,“这份报告只是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定期给出的报告,到底是否是最终报告,并没有交代清楚。”
在张起淮看来,这份报告无异于“在家属伤口上撒了一把盐,雪上加霜。”他表示,不光是家属,所有人都在期盼重启搜寻,真相浮出水面。
张起淮还透露,去年9月,该案也在美国华盛顿法院进行了管辖权异议的听证会,尚未作出裁定。但他对此充满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