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贵州最后一位老红军_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故事

贵州最后一位老红军_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故事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陈伦辉祖籍江西,17岁时加入红军,1935年长征途经贵州时,因伤在安顺市(当时称安顺县)境内掉队,后定居安顺县东南角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小市梅村,在此结婚生子,度过余生。其文字资料,1985年由安顺县委党史办公室杨明道整理。

村民收留受伤小红军

上世纪三十年代,贵州安顺县东南部有一个小村子叫水泥冲,这里交通不便,住着二十多户穷苦农民。

1935年4月13日清早,有飞机从东往西飞过来,飞得很低。同时,从安乐堡方向走来了一支队伍,悄悄地爬上水泥冲后的陡坡。先头部队走进了寨子,等到农民们发现,想逃走已经来不及了。但奇怪的是,这支部队竟没有打扰农户的意思,后来人们知道,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连续两天都有红军部队经过,但没有在此留宿。等到大部队都过去了,突然有一个十七、八岁红军战士一腐一拐地走进了村民刘金生家。这个外乡人说,他受过伤,现在又有病,就掉队了。他希望刘家能暂时收留他,以后再去找部队。受伤的小红军脸上还带着稚气,穿着草鞋的脚已经肿了,他说:“后面有滇军在追赶。”

刘金生的母亲决定救他,于是让小红军躲进自己房里,用囤箩扣上,上面再盖上老糠。没过多久,尾追红军的滇军人马果然追了过来,在寨子里没有发现红军的身影,匆匆走了。

晚上,小红军从房间出来,跟刘家人一起吃饭。小红军说他姓陈,祖籍江西,家境贫穷。老妈妈觉得小红军可怜,就让他住了下来,并与自己的儿子刘兴文结拜为兄弟,被称呼“老幺”。久而久之,大家都把他看作刘家一名正式成员,并且也跟着刘家叫他“老幺”,有时,还在前面冠以一个“共”字,称他“共老幺”。他真正的名字,人们则很少问起。

老幺在江西老家没有学过赶牛犁田,仿照在部队练操的叫法,用“向右转”、“向左转”“立定”等口令来训练牛。很快,老幺犁田的笑话就传遍了村子。不久,广顺县洞上流有一个掉队的红军跟老幺取得联系,建议老幺跟他一起出去学门手艺。在征得刘家老妈妈同意后。 “共老幺”便前往广顺县的茶叶猛坑大河关拜师学艺去了。

“共老幺”扎根贵州

广顺县茶叶猛坑的大河关,有一个老木匠叫杨进先,大家都称呼他杨公。一天,杨公家里来了两个年轻人想拜师学艺,其中一人便是陈伦辉。杨公收下两人为徒,带着他们到阿翁等地去给人家做活路,开始了流浪手艺人的生涯。没过多久,其中一名学徒忽然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只留下陈伦辉继续跟着杨公学手艺,陈伦辉木工手艺越来越纯熟。

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二十多个生人出现在大河关,声称来抓人。村里有人报信,陈伦辉从小路逃走。经过这件事,杨公感到徒弟露面多了危险大,必须转到邻县去,于是决定让侄女香妹跟陈伦辉结为夫妻,徒弟从此成了女婿,杨公带着儿女们到安顺县梅旗乡所属的小市梅村安家落户。从此,“共老幺”陈伦辉就在安顺县东南角偏僻的小山村小市梅村定居下来。

解放后,陈伦辉长期担任小市梅村大队支书的职务,帮助村里建学校、修路、架高压线等等,于1979年6月28日因病去世。

1985年,中共安顺县委党史办公室杨明道及其同事作了相当长时间的调查,陈伦辉同志参加红军长征、因病流落安顺县水泥冲、隐蔽山村多年一事,得到确凿的证明。

(记者 袁知坚)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