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圣家族大教堂的功能分区?
1. 中殿区:中殿区是整个教堂的核心区域,包括中殿、交叉走廊和主祭坛等部分。
中殿是教堂内部最宽敞的区域,其两侧有着许多壮观的柱子和彩绘玻璃窗,营造出了一种神圣而宏伟的氛围。
2. 双向翼廊区:双向翼廊区是中殿区的两侧,包括圆柱堂、耳堂、圆顶和侧殿等部分。
这些区域的设计旨在增加教堂的容量,同时也为信徒提供了更多的私人空间,方便他们进行祈祷和冥想。
3. 侍从区:侍从区主要是用来为神职人员提供工作和休息的空间,包括会客室、办公室、卧室、厨房和餐厅等部分。
这些区域通常位于教堂的侧翼或后部,与主要礼拜区域相对独立。
4. 塔楼区:塔楼区包括教堂的18座塔楼,其中最高的一座高达170米。
这些塔楼不仅是教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教堂内部的重要功能区域,如钟楼、哨兵和观景台等。
总的来说,圣家族大教堂的功能分区设计非常精细,充分考虑了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关系,使得教堂在满足宗教活动需要的同时,也兼顾了功能的实用性和美感。
1. 主祭堂:教堂的中央区域,用于举行主日弥撒和其他重要仪式,设有主礼坛和祭衣间。
2. 右侧祭坛:用于私人祷告和小型仪式。
3. 左侧祭坛:用于私人祷告和小型仪式。
4. 圣事室:用于圣事的庆祝,如忏悔和圣餐。
5. 殉道者堂:用于纪念早期基督教殉道者而建立的小堂。
6. 城市公墓:位于教堂外部的墓地。
7. 预留堂:用于参加仪式的人排队等候的地方。
8. 艺术馆:展示艺术品、文物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
9. 司库:用于存放教堂的文物、艺术品和其他贵重物品。
10. 教育中心:教堂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提供宗教课程和其他社区服务。
1. 包括主教堂、圣堂、祭坛、侧殿、钟楼等。
2. 主教堂是教堂的主体,是举行大型宗教仪式的场所;圣堂是教堂内供奉圣人的小堂;祭坛是教堂内供奉圣体的地方;侧殿是教堂内的小房间,用于存放圣物或举行小型宗教仪式;钟楼则是教堂内的高塔,用于放置钟铃。
3. 此外,圣家族大教堂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分区,如教堂内部的走廊、楼梯、门厅等,这些分区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义。
分区如下: 圣家堂是一栋平面呈矩形,不对称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教堂和3座侧翼教堂组成。
圣家堂分为三立面,东侧的诞生立面,西侧的受难立面,南侧的荣耀立面,象征耶酥一生的三个阶段。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维吾尔族的《阿诗玛》、《召树屯》、《逃婚调》、《艾里甫和赛乃姆》。
藏族文学:8、9世纪创作的敦煌文献《赞普传略》11世纪初以后贡嘎坚赞的哲理诗《萨迦格言》、桑吉坚赞的传记文学《米拉日巴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仓央嘉措情歌》、才仁旺阶的长篇小说《旋努达美》等回纥(回鹘)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他们创造了古回鹘文,九姓回鹘可汗碑就是用古回鹘文、突厥文和汉文刻成的。
公元10世纪后半期至12世纪,维吾尔文学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巨著《突厥语辞典》、阿合买提·玉格乃克的《真理的入门》是维吾尔族文学史上的三大名著。
14至15世纪,诗坛上出现了鲁提菲等诗人,特别是纳瓦依的创作,不仅对15世纪维吾尔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整个西亚和中亚文学,也是一座丰碑。
18世纪以后,尼扎里的《爱情长诗集》,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蒙古族于14世纪初,创造了蒙古文字。
随之,大量的作家和作品问世。
成书于13世纪的《蒙古秘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卜桑丹金的《黄金史》、萨囊彻辰的《蒙古源流》以及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等都曾受到它的滋养。
19世纪,蒙古族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尹湛纳希还用蒙古文创作了《一层楼》、《泣红亭》等作品。
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和为此书所作的评点,在红学中独树一帜。
不少古代少数民族中用汉字从事创作并取得很高成就的作家,就屡见于中国文学史。
如元代诗人耶律楚材、萨都剌,散曲作家贯云石(维吾尔族),杂剧作家李直夫(女真),明代文学批评家李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小说家蒲松龄、曹雪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