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朋友一直邀约去增头寨看看,说寨子实在是值得远行一看的,计划了好几次,皆因有事而未能成行。这个周末,终于成行,到了这个据说是“藏于深山人未识”的古老羌寨。
三月中旬,正是春水融,春花开,春林盛的时节,沿岷江支流杂谷脑河逆流而行,满山谷的野桃花竟相争艳,入眼处,粉红的花蕊如雪般堆彻于山谷,让人惊艳于自然的大手笔,随手一挥而就的春花满山图。桃花总会给人诸多想象,远如唐人刘禹锡的“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让人为之惆怅感怀时光易逝,又想起明人唐寅的桃花诗洒脱狂放,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光,同样的桃花,却有着不同的意境和意趣。
到桃坪,车向右行转入是一约35度左右的陡坡,视线瞬间为之一滞,向前只见山路,行约有数百米,听见流水潺潺,一条小溪沿山而下,水流清澈见底,偶见有花瓣顺流而下,已经进入增头沟,山谷两座山对峙而立,狭窄陡峭,村道沿山谷开辟而成,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如遇见会车,对于初次到此的司机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车技挑战。
车一直盘行而上,到了三倒拐这个地方,连续几个逆折的爬坡,车到了半山处,从车窗向外看去,谷底已经远远的,车身如同附在山坡上的一个盒子一样,让人心中有些惊惧。正在惶惶中,车停了下来,原来到了一平台处,导游老向介绍说,此处观景最宜,前面的一突兀硬壁,前些年为了开路,硬是把石壁凿空,生生的修了一条路出来,可见当时交通之艰难。
路边有一条小路,略行便见岩下有观音像,村里人称之为“观音庙”,仅依崖而搭一偏房,极为简陋,但却是村里人信奉之地,常常也有人前往烧香,祈祷一家老小平安如意,六畜兴旺。眼前还可以看到一些灰烬,应该是不久前还有人在此烧香祈福过的。人往往会为对知的世界和无解的问题产生畏惧感,却又不知道怎样化解,对一些不可测,无法掌控的事情求之于宗教,算是让心灵有个安放的地方吧。
车继续向上,河谷已经远不可见,只是群山重重叠叠,因为光的作用,光影陆离中即觉得明亮却又看不清晰,让人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再行数公里,入眼处,终于见到一大片平缓的山坡,地势开阔,这里就是村两委活动地和多数村民定居的地方,各家都是依地势而修房造屋,全村共分三个村民小组,有上、中、下和小寨子四个自然寨子,即分离又相互勾联。据说,古时全寨的修建一是依地势,二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便于对外防守山下之敌突然来袭。
到了上寨,车停住后,一行人都有欢喜欢异常,车旁边就是一株极为高大粗壮的白杨树,枝繁叶茂有数十米之高,树下绕一泓泉眼,汩汩流出涓涓之水,水极清澈,让人忍不住掬在手中来饮,水入喉甘润,有些冷冽让人瞬间沁透全身而心旷神怡。大树需要五个人拉手围成一圈才刚好,问附近的村民这树龄,村民说至少有五百岁以上了,从祖上数辈就将这树视为神树,村里有人在树枝处用红布围了一圈,一些枝叶也缠绕着红布,来祈愿祈福。
上行约数十步,就到了老寨子,全部都是石木结构,墙全部由片石砌成,中间用黄泥来增加粘性,四处角落全部是直角相转,极有棱角,房屋冬暖夏凉,羌族人在建造方面有独特之处,很多地方包括藏区人家修建新屋都是请羌族匠人。各户人家间都有小路相联,均用石板铺就,用了一些水泥,把路面人为粗糙化,主要是到了冬季下雪天防滑。正好遇见一刘姓老人,我们想去他家中看看,老人欣然应允,门是用木制钥匙打开,只见老人伸手过门洞,前拉后推数下,门就打开,让我们惊奇不已,老人家中目前仅父子二人居住,房间里光线不是太好,需要开灯才能看见,灶房很有特色,是一个大铁三脚圆圈放在地上,围成一个火塘,还有火苗没有熄灭,有清烟袅袅向上,从高处石墙上的窗户上直入天际而去。房屋共三层,楼下主要是养殖牲畜,中间住人,上层有神龛,上书天地君亲师,有仓房,上年收成的玉米堆积其间,颗粒较小,同我们常见的玉米有些差异,问老人才知道,这玉米叫“小金黄”,非转基因,是传统的种子,当然是否这玉米的祖上是从南美洲来的就不得而知了。上楼所用的木梯,是独木凿制而成,我们不太不习惯,需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站在屋顶,视线极好,几乎与对面远山处的雪山平行而立,雪山皑皑,亿万斯年沉默不语,注视芸芸众生春种秋收,代代无穷繁衍传承。
辞别老人,一行人再上行,已经是断壁残垣林立,一入眼,便有种岁月沧桑,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有的还残留一个小院子,中间杂草丛生,有的只余一堵墙,上面有朽木窗架,让人怀想以前有人居住的场景,有的只剩一柱之形,上面尖锐,仿佛刺破青天的倚天之剑,形态各异,皆是时光岁月所写就的一幅幅风化后的残篇罢,让人唏嘘不已,感叹时光匆匆,从不曾为谁而悠缓,岁月如铁,也不曾为谁而柔软。时光对谁都是这么无情,但时间又是这世界最公平的存在,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来左右和改变时间本身,无论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力的权势还是最多的金钱。同行有人穿羌装,性致极高,到各处拍照留影,想要把自己和这古朴寨子从此寄放在自己的记忆深处。
午餐在寨中一杨姓村民家中,夫妻两人忙前忙后,待人极是热忱,端茶倒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古老羌寨中人的纯朴良善,内心的感动之情也是油然而生。午餐很是丰盛,除了老腊肉、香肠、跑山鸡也是一鸡三吃,凉拌、红烧、清炖,特别是有野山菌、或炒腊肉,或凉拌,都是城市里人少见也少吃的天然美食,主人拿出自酿的酒,一人斟上一杯,就算我这样平常不喝酒的人,也是却不过主人的胜情,喝了好几杯,还好,酒一点不上头。看到远处雪山,感受柔和春风拂面而过,同行的都是妙人,此时妙语横生,酒酣话热,又在这高原高山之颠,让人觉得人生如此之美好。
闲茶一杯后,一行人沿原路返回,到了半山处遇见一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路边搬石头垒堡坎,导游老向和老人很是熟稔,停车问好,老人极为好客,一定要让大家去家中坐坐,喝杯水再走。老人家中很整洁,沿墙边全是花草,简朴中又漂亮美好,老人姓周,很是健谈,以前做过四十多年的村干部,家中四个儿子都已经成年搬出他处居住,只有自己和老妻住此处,周大爷是1942年生人,算来已是七十有六,还能做重体力劳动,让我们惊叹不已,正说着,她老伴给我们端来了水,一个人一个玻璃杯子,没有放茶叶,倒了开水,过了几分钟,水温凉了些,老人从屋里拿出一个大玻璃瓶子放要桌上,老人笑着说,我这个年纪身体没毛病,还能做些体力活,主要常吃这个蜂蜜,年轻时我就养蜂,我们这山上主要是出产各种中药材,蜜蜂采了这些花酿出的蜂蜜还有花香味,今天你们来了,也尝一下,来,先闻闻,是不是闻着有花香味道的?吃起来也是哦!我们争相去闻这个蜂蜜,果然是有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我们一人喝了一杯香润甘甜的蜂蜜水。
同行的画家智成老师观察敏锐,发现老人家中放了好几个大桶,就问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家说,去年村子开始发展蜂养殖,得到了政府帮扶支持,规模扩大了一些,酿的蜂蜜比前些年多了点,前前后后也卖了些,目前还有些。还听老人说羌族人喜欢把蜂桶放在悬崖上,一是便于蜜蜂采蜜少受干扰,二是山上老熊多,怕被偷吃了。只要是好蜂蜜,放几十年都不会坏的,自己吃朋友来了都可以吃点。见此情景,我们心中一阵暗喜,这次有收获啊,吃了好吃的,还可以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带些回去分享,让他们也尝尝这高山悬崖蜂蜜,于是向老人提出我们一行人都要带些崖蜜走,老人家很高兴的同意了。
归途中,一行人都觉得这次很有收获,颇有感触,这样的一个藏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的古老羌寨,其实就是现代版的桃花源,人心善良,民风纯朴,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有那杯让我们念念不忘的蜂蜜水。
这真是一次甜蜜美好的旅行。
文/ 向大呆的呆
音/ 张驰(某电视台财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