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学习、写作业、上特长课、练琴……很多家长都在为这些事情头疼,这些事,也让很多父母予孩子形成了对立关系,严重的影响了亲子感情。
家长们也很困惑,管得严了担心孩子受伤害,管得松了担心孩子发展不好自己将来会后悔/或被孩子埋怨。
有的父母甚至觉得辅导孩子作业,比自己准备高考还闹心!恨不得代替孩子去上学,也比坐在家里看着孩子磨磨蹭蹭写作业来得轻松。
教育孩子,也许是世界上最难、最需要艺术的事情。
很多妈妈认为,在严厉的对面,就是娇纵。如果不对孩子严厉,那么就是在养盆栽,就会变成溺爱,就会害了孩子。
殊不知,在严厉和骄纵之外,还有一种育儿方式,叫赋权式育儿,让父母能够尊重的、有方法的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信,激发孩子内心向上的力量。
先通过一个事例,说一说严厉与娇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育儿观。
(1)不打不成器!——孩子淤青的后背成了妈妈炫耀的资本!
一个妈妈拿着自己孩子后背的照片,给一起陪着孩子上课的家长们看,并告诉他们“孩子不打不成器!她打的效果很好。”并建议其他妈妈们也不要太心慈手软,不要太宠溺孩子,这样会害了孩子。
那张照片上清晰可见一道长长的又青又肿的痕迹。
她说,她这次用不锈钢衣架打女儿的时候,特意把她女儿身上的棉马夹脱下来打的。
因为上次打忘了没脱马夹,结果只有胳膊青了,后背没事儿。
由此可见,这位妈妈不是一时情急没控制住打了孩子,而是有想法、有目的的体罚了孩子。
那次打孩子的原因是孩子不认真练琴,总是出错。她打完,孩子哭,她也要让孩子忍着憋着,等弹完琴再哭。
这位妈妈为了让孩子写一手好字,要求非常苛刻。如果这一页写的几个字她都不满意,她就会把整个本子撕了,让孩子重新写,所以孩子有时会写到凌晨两三点。
邻居大妈敲过好几次门,对她说:“能不能以后别那么晚骂孩子?我心脏不好,经不起这样的吼声。”可想而知,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该有多么的嘹亮震心!
我当时听了这样的描述,内心一阵战栗。
我尤其好奇,是什么给了这位妈妈如此的勇气,这么熬着孩子的心力,这么的暴力,还这么的得意于自己所做一切?!
一个才七岁的女孩,就这样在妈妈如此苛刻、粗暴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因为恐惧再次被打,不断地努力练习,认真写作业,一笔一划地写字,配合着妈妈的一切要求。
不知道这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怎样的一种状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反抗的形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个孩子现在一切优秀,考试成绩几乎次次满分,字写的远远超过同龄人。
这些成绩,都成了这位妈妈炫耀的资本。
- 只是,孩子失去了什么,只有天知道;
- 妈妈这些言行,给孩子造成了多少创伤,只有天知道;
- 这位妈妈何时能够意识到这种方式的伤害性?只有天知道。
有的家长认为:即使将来孩子恨我,也无所谓!我是伟大的,为了让孩子将来能事业有成,我即使牺牲我自己都在所不辞。
这样的爱的确伟大;同时,这样的爱,也是孩子不可承受之重。
这样真的值得吗?
(2)顺从天性——迟到/不写作业也无所谓,孩子的心情最重要
有个妈妈,参加了一个知名老师的训练营,学费不斐,全部上下来需要十几万。这个妈妈上了将近两年的课程了,她的孩子从最开始的班里上游的位置,下滑到现在垫底的位置。
班主任几乎放弃了这个孩子。
不但天天迟到,而且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上课听不听讲全凭心情。与这个妈妈沟通,妈妈就说:“现在的教育制度太压制孩子的天性了,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她不想听课就不听了,不用强迫她。”
老师沟通无果,孩子也不改善,于是成绩越来越低,考个位数的分数都有,慢慢的,老师也便无计可施了。
顺应孩子的天性,难道就是让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八点去学校就八点去,想九点去就九点去吗?
不知道那个知名的老师就是这样给她培训的,还是她曲解了那位老师的意思。
顺应天性,是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揠苗助长,但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不断努力进步,不断自我成长,慢慢成为一个独立、自信,能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不可否认,这两种育儿方式,都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
比如严厉型的父母,很有可能培养出拥有很大的成就,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毕竟,他们的孩子付出了超越同龄人很多倍的努力,得到超过同龄人很多倍的金钱和地位,是正常的。
且不说他们事业有成的同时,内心的幸福感有多少?!
先想一想,能成为这样优秀的比例能有多高呢?
恐怕更多的孩子是在青春期爆发,明着会反抗父母,或者暗着拒绝交流,然后就是越来越冷漠的亲子关系,然后就是不太美好的结局。
我的一个同事,小的时候妈妈管理非常严格,五岁时就每天100道计算题,如果错一道就打手心,然后到了初中,他足足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和他妈妈说过一句话。两个人在家里,就形同陌路。无论他妈妈后来如何主动,如何关心,这个同事就是再也回应不起来,再也无法感受母爱了。
每个母亲都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包括我在内。
我相信每个妈妈当下所做的选择,都是当下她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方式。
可是,我们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好好的反思一下,我们的让孩子变优秀的方式真的对吗?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了吗?
下面,我来说一说赋权型的育儿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多一个选择。
(三)赋权型育儿方式
(1)尊重孩子,而不是顺从孩子
我们都在谈尊重,都知道要尊重孩子。可是如何做,才是尊重孩子?很多家长,对尊重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和滥用。
孩子不想起床时,尊重孩子,不意味着顺着孩子让他睡够了再起。
我们尊重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的感受。
“妈妈知道你还没睡够,让你起床你感觉有些难受。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抱抱你,是否会让你感觉好一些?”
妈妈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与孩子一起想办法改善早起的情绪,然后按时去上课。——这才是尊重孩子!
当你八点、九点去上课的时候,不但会打扰正在听课的孩子、正在讲课的老师,而且还是破坏整个班级的氛围。
你让你孩子顺应心情的同时,不应该破坏学校秩序和班级规则。否则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对环境的不尊重。
如果你觉得让孩子执行学校规则非常委屈,非常难过,你可以选择更适合他发展的学校,或者干脆你在家里教他。社会上确实也有这样的选择。
(2)关注孩子的需要
有时候,孩子一些不良行为背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需求。
樊登老师在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男孩,对他的妈妈说:“我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这位妈妈连为什么都没问,直接就回答说:“不行!上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想上也得上,这件事没得商量!”
小男孩见妈妈没同意,就又说:“那我今天晚上不睡觉了!”
这位妈妈说:“你怎么没完没了?到底想做什么?今晚不睡觉明天怎么上学?这么不听话呢!”
这个小男孩说:“我不睡觉,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了!”
这位妈妈听了小男孩这句,愣了半天也没说出话了。
孩子说不想去上学,背后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
如果妈妈开始就问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孩子说出这句话,妈妈再跟着孩子一起想一想如何能有更多的时间相处,该是多么有爱的一次沟通呀!
尊重孩子的需求,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有的家长,连自己的需求都弄不明白。不知道自己每天焦虑是因为什么?是想得到什么?是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想拥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生活?……
育儿先育己!——这句话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执行的。
(3)让“合作”植根在我们和孩子的基因里
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没有之前爬墙上树、下河摸鱼的精力释放的空间,所以,能让孩子与我们形成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首先,家务上合作。
引导着孩子和我们一起做家务,让孩子明天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是有义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而且,让孩子参与家务,还会提高孩子在家里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贡献和力量,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在我家,女儿负责饭前拿筷碗、端菜;儿子负责饭后收拾餐桌。平时包饺子、蒸包子之类的饭菜,我都会叫着孩子们帮我一起做。
女儿在五岁就开始帮我擀皮儿,现在已经会包饺子了。每当大家吃到她包的饺子时,她都特别有成就感。
孩子们在参与家务的过程中,不断体现了自我价值,而且还会把身体里很多的精力释放掉,就不会通过其他搞破坏的方式、哭闹的方式去释放精力。
其次,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和孩子一起面对与解决。
当孩子摔碎了东西、写不好字、练不好琴、考试分数很低、比赛失败……这些时刻,是非常需要我们帮助和引导的时刻。
我们多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一起想想有什么改善的办法?”
- “妈妈有个建议,……,你觉得怎么样?”
- “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需要妈妈帮你做什么吗?”
- “我们能一起面对这个问题,一起想办法,真让我感到高兴。”
这些语言,都是赋权式育儿的典型用语。我建议大家背下来,多对孩子们说一说。
因为这些语言都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妈妈能理解我,妈妈在真心帮助我,妈妈真的爱我,我要在妈妈的支持下越做越好……
三种育儿方式,你选择哪一种?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原创文章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是个人感悟,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