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投资 > 为何现代人宁借高利贷也不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我想借私人高利贷

为何现代人宁借高利贷也不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我想借私人高利贷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最新资讯《为何现代人宁借高利贷也不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我想借私人高利贷》主要内容是我想借私人高利贷,自今年“3·15”曝光了网贷“714高炮”事件之后,最近业内从金融机构到网贷平台也开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自今年“3·15”曝光了网贷“714高炮”事件之后,最近业内从金融机构到网贷平台也开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为什么现在的人宁愿借高利贷,也不愿意向正规银行或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去借钱?”

“714高炮”指那些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属于“现金贷”,其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一些“714高炮”利息方面年化利率甚至超过了1500%。

即使非“714高炮”,一般的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利息也普遍较高。按照某消费贷产品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30天计算,平台预先扣除186元手续费之后,实际到账金额为2814元,日利率为0.06%(万分之六),一个月后要还3054元,利息金额240元,实际年化利率约为102%。

如此高的利息,为何不去选择银行信用卡或者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呢?

如马上消费金融的“马上贷”、湖北消费金融的“任我贷”、中邮消费金融的“邮你贷”、华融消费金融“随便花”、平安银行的“新一贷”、捷信消费金融的“捷信超贷”等等,这些都是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非银机构。

有这么多持牌机构为何还要选择高利贷呢?业内有几大观点:

观点1:

个人征信体系缺失,

能供大家选择的渠道有限

有分析认为,由于这些年来我国个人征信业务一直处于起步阶段,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央行征信系统覆盖人群为8.8亿,但其中近5亿仅有基本信息记录,只有3.8亿人拥有借贷记录。

另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信用卡的持卡人群只有2亿,但在借贷征信库里的人数约6亿至8亿,剩下的4亿至6亿人都是所谓的“信用小白”。虽然近年来一些大数据征信平台不断出现,但各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处于各自为营,游离于社会信用体系之外的状态。而这类游离人群正是一些非法高利贷平台的主要目标客户群。

观点2:

网贷放款快、高利贷更快

一说到借钱,就有人飙泪。急着用钱,首先会想到跟亲朋好友借。但有些时候,不但钱借不到,还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去银行申请贷款倒是可行,但审批速度实在有些慢,有些时候事情都解决了,贷款申请还没通过;而申请信用卡一般也需要在7~15个工作日才能拿到。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网贷都是针对小额贷款的,所以审批很快,但也需要1~3个工作日左右,而一些非法的高利贷平台就会更快,当天就能下款。借高利贷的用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实非常急需用钱,顾不得利息有多高,只要能下款什么都不管的人,可能还没有搞清楚平台的具体情况就已经签了合同;另一类人是专业“撸贷”者,他们不一定都是“老赖”,还有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可以靠“利差”来获利,但结果也深陷其中。

观点3:

正规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只能选“非正规”市场

在我国金融服务供给总体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下,目前民间借贷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民间借贷在很多地区盛行,也滋生了众多高利贷平台的出现。

有人认为民间借贷、网贷都是资本的产物,游走在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的边缘,应当予以坚决取缔。但其实在我国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的保护,这些资金正好弥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服务的客户群体,即上面所说的几亿信用“小白”和多如牛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很多借款的个人和企业主也认为,宁可面临融资贵的问题,也不想面对融资难的问题。

这也解释了很多人为何宁可去借高利贷而不愿去选择正规机构。

观点4:

高利贷根除不去的原因在于

过于复杂的资金供给市场

与前几种观点的看法不同,第四种观点很少见之于媒体。

高利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纯暴利的高利贷平台,但另一种更隐蔽,而且往往会扮演“狼外婆”的形象,它们表面上是不错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但其实背后却藏着层层递进的资金方。

举例来说,假设有个借款人叫小明,他支付给高利贷平台A的年化利率为100%;

这家高利贷平台的金字塔中间层可能是这样组成的:机构B、平台C、机构D、机构E,它们给出的年化利率分别是80%、60%、40%、20%,一般情况下,息差的跨度不会如此之大,高利贷平台A也不大可能只赚到20%,大家只要知道,这中间环节挣得80%的利差就是暴利。

金字塔层级越多,最底层的E机构承担的违约风险越大,它在最开始给出的资金利息可能只有5%,但为了补偿他们所要面临的风险,其他机构可能会承诺给E,让它拿走15%的息差作为风险补偿保障,所以机构E给出的最后利率就成了20%。

所以,第4种观点认为,高利贷的问题既不简简单单是银行不愿意放款给个人的错,也不全是高利贷平台的错,问题的核心,是谁和高利贷平台共同组建了这座“金字塔”,谁在其中造成了利息的层层递进。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也对这座“金字塔”十分重视。2017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通知》提出,银行业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都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也不能通过签订三方协议等方式与无放贷业务资质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同时,《通知》还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剑指“现金贷”)。

不久之后,前银监会(现银保监会)非银部也对各地方银监局下发了《非银部关于转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的函》,要求规范整顿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业务工作。再次强调消费金融“场景为王”,不得进行无指定用途贷款的“现金贷”业务。

小科认为上面的观点都似曾有些道理,不过在小科看来,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借款的平台。

对此,小科也有些建议分享给大家:

如何选平台

1.需要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可直接去找正规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19年,目前共有24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受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的监管,产品息费设计合理、资金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有保障;

2.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批复效率和额度申请不比网贷平台差,只要找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入口,比如APP、官网、微信端,都可以进行申请;

3.不要同时申请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产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直连央行征信系统,征信查询次数太多,可能会影响您的贷款获批和贷款额度;

4.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不会毫无根据地强开额度,一般来说,正规机构都是通过自动审核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估的,不能实施人为干涉,那些能强开额度的多半是不法平台;

5.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借贷合同、借贷信息、放款记录、还款记录等都比较明确、完整的,在没有放款前一般都是不会收取手续费的,手续费、每月还款金额利息等也是明确标出来的;

6.贷款时要了解清楚贷款的发放平台以及这笔贷款最后要还给谁,特别是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贷款材料以及贷款合同避免“被贷款”,自己只申请了A公司的贷款,结果信用资料被盗用同时也在B公司申请了贷款,这样就会造成巨额损失。

隶属于中关村科金集团旗下的马上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已为众多白领人士、工薪阶层等群体提供创新型、高质量的资金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掘实现美好生活的新可能。

在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的实践中,马上消费金融依托于每一个场景化的产品,利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让金融服务下沉到全国更多的省市县区中,满足更广泛人群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优化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并防控风险。

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你们觉得呢?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