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自2016年起,我市多个小区业主的个人信息被窃取,物业公司与装潢公司、广告公司、售卖电器人员相互转卖市民的个人房产信息,并形成一条固定产业链,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数量达到了10万余条。近日,扬州市广陵公安分局对外公布侦破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公安机关历时7个月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
市民个人信息变“透明” 警方顺藤摸瓜找出真凶
2017年11月,广陵区居民曹先生向警方反映,经常接到一些骚扰电话。“对方能详细报出我家的门牌号、姓名等信息,实在令人害怕。”曹先生反映,这些人的最终目的是推销装潢、家具和电器。
接到群众报案,广陵公安分局立即展开调查。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警方先抓获了某装潢公司的一名女员工,在她的QQ邮箱和微信收藏夹中,发现大量的公民隐私信息,并且还发现了常与她联系的广告公司工作人员的踪迹。随后,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任职于广告公司的犯罪嫌疑人。警方调查发现,该嫌疑人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将个人信息倒卖给了电器销售商。
抽丝剥茧,警方一追到底后发现,我市多家物业公司、装潢公司、广告公司、电器销售商的33名工作人员均参与作案。
“一条龙”产业链倒卖公民隐私 信息详细程度令人咂舌
从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市几家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后大量信息在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电器销售商间互相倒卖,多个小区业主的10万余条个人房产、财产信息被泄露。为此,广陵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成立了专案组,该案件由国家公安部督办。
经查,33名嫌疑人中有4人是物业工作人员,16人是装潢公司工作人员,1人是广告公司工作人员,还有电器销售员12人。
这些居民个人信息是如何获得的?据一名嫌疑人吕某供述,物业公司通过某些渠道获知业主信息,倒卖给装潢公司,装潢公司再倒卖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再转卖给电器销售员。从物业公司到电器销售商,形成了一条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产业链。
吕某等人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包含姓名、手机号、小区名、家庭住址、门牌号等各种房产证信息,一些信息的详细程度令人咂舌。吕某供述,经手转卖的每条公民信息价格在10元左右,一条信息最高能卖到15元。装潢公司掌握市民个人信息后,便频繁拨打市民电话,随后还通过添加微信的方式推荐市民前往装潢公司实地查看。
警方根据线索,前后历时7个月,终于将3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缉拿归案。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网警提示:如何预防个人房产信息泄露?
与普通的公民信息不同,个人房产信息泄露危害更大,不法分子甚至能伪造房产证。如果被泄露的信息单纯用于推销,会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骚扰;若被某些诈骗人员或网络黑客使用,会给公民个人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更严重的是,如果被用于其他暴力犯罪,将对公民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市民应对自己的财产、身份等信息妥善保管,对个人敏感信息更多加以保护,不要贪图小便宜向陌生人留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不要轻信扫码送礼品等活动,更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物业公司与装潢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严格规范对业主的信息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