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财经> | Time Weekly - 2015-12-01 02:03:59
CFP 供图
时代周报记者 王言谨 发自上海
作为国内老牌券商,国泰君安最近可谓风波不断。
23日上午8点,国泰君安国际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自2015年11月18日开始未能与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阎峰取得联络。而阎峰在赴港任职之前,是姚刚的下属。
同一天上午,其研究团队两位首席在网络上公开内讧,内讧主角是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与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
“内讧门”的两位首席分析师,双双出席了国泰君安于11月25日在京举行的策略会,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但观点却不尽相同。当天出席策略会的一位私募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同一家机构的两位宏观分析师,一位喊‘现金为王’,另一位喊‘熊市结束’,让客户感到有点困惑。”
“国泰君安作为国企,管理模式上难免有国企风格。人员机构臃肿、部门职能重叠是大部分国企都有的毛病。”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合伙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国企的管理风格或许也是国君出现内斗的深层原因之一。
首席之争
11月23日上午,几乎与阎峰失联的消息同时,网上开始流传任泽平的一则申明。其在声明中表示,“以后请不要把任泽平和林采宜两个团队并列……既然是不同的团队,希望还是有所区别,以免客户误解我们是一个团队,之前已经多次造成了客户的误解和困扰”。
随后,林采宜也向媒体表态:“君子不出恶言。任(泽平)博士来的时候我就对他挺好,我们之间工作上交集甚少,也从未有过任何过节,直到目前为止,我对任泽平没有过任何批评,今后也不会攻击他的。这是我对此事的个人回应,至于公司什么态度,请记者们联系公司领导。”
一位是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一位是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而矛盾的公开化迅速在圈内蔓延,同时曝出高管失联,一时间国泰君安被推上风口浪尖。
而翻开两位内讧当事人的履历均非常靓丽。任泽平在加盟国泰君安之前一直在体制内,公开资料显示,1979年出生的任泽平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多次参与国家级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现兼任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从事宏观经济研究10多年,深刻理解中国经济,致力于建立打通长期与短期、宏观与中观、政策与经济、实体与货币、国际与国内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1965年出生的林采宜,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在兴业证券、长城证券、中国银联等单位任职,2011年9月-2013年是国泰君安研究宏观经济的首席研究员,2013年至今是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据了解,内讧的导火索源于某网站发起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评选”。国泰君安官方推荐任泽平参与评选,但主办方私下又找到林采宜参与评选,而林没有拒绝,由此导致一个机构两个经济学家参选。
“事情起因是我的手下发信息帮我和任泽平拉票。任泽平可能误会,我手下帮我拉票是好心,顺便写上任泽平帮忙拉票也是好心。”林采宜表示,任泽平进国泰君安之后,两人相互直接交际不太多,自己针对的是理财型客户,而任泽平更多针对交易型客户,工作性质不一样,两人平时没有什么矛盾,自己对他也比较客气。
两位首席的专业能力也成为市场比较的对象。“作为一家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几乎可以说是券商的门面,是机构对外发表经济形势判断、政策解读的窗口,仅从这一点上来看,林博确实没有任博做的到位。与任相比,林很少发声,间或会听到她对一些政策的解读,但影响力确实要弱一些。”国泰君安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湘财证券一位不便具名的分析师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认为,“但也不能单纯以影响力论英雄,宏观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研究者都是基于自己的逻辑来阐述观点,押对几次经济走势不能代表以后的判断都会正确,研究能力是需要后续的市场来检验的”。
“但如果两个并列团队,一个的工作量影响力要大于另一个,但最终却被相提并论,我相信更有影响力的团队会有情绪是很正常的。”该分析师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慧博投研资讯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中,任泽平署名的各类策略研报、周报、点评靠近400篇,而搜索林采宜则无任何记录。任泽平也在声明中直接指出,“过去一年,贵团队是否为公司创造过佣金收入?是否得到过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是否在市场各大评选中为公司赢得过荣誉?”
管理之困
而随着事件发酵,传言越来越多,其中一条传言认为任泽平将矛盾公开化的做法,得到了国君研究所所长黄燕铭的默许。对于内斗的传言,国泰君安表示两人纷争是个人之间的问题,公司方面不予回应也不予置评。而黄燕铭也在近期策略会的致辞中表示:任泽平的宏观研究、乔永远(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的策略研究、林采宜的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是国泰君安研究体系三足鼎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一位申万宏源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公开内斗获得研究所所长默认是有可能的。“两支互相独立的宏观团队起内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山头之争。而黄燕铭在离开申万之前与现在国君的情况是有一些类似的,黄之前在申万负责部分行业,后来申万空降了陈晓升任总经理,黄被迫出走瑞银。”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之后黄燕铭再从瑞银加盟国君,任泽平是黄进入国君后招聘进来的,而林采宜是前任董事长万建华的老部下,与万一起来国君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平行独立的宏观团队”。
公开资料显示,在加盟国泰君安之前,林采宜是银联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在2002年银联成立时就加盟银联,已在银联任职9年。而万建华在任职国泰君安之前,曾任银联党委书记,资料显示,在2001-2007年间,万建华筹备建立了中国银联并担任中国银联的党委书记、总裁,被业内称为“中国VISA之父”。
“一个机构两个负责人,一个机构两个宏观团队,如果理念不合则可能会有一个会被边缘化甚至架空。如果拿不到主动权,就会成为被边缘的那一方。可能黄燕铭对这种平行团队的情形是也是有一些顾忌的。”上述人士认为。
受访的多位国泰君安人士均对内斗三缄其口,一位不愿具名的国泰君安总部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分歧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研究观点等,具体的原因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而“观点不合”在近期召开的策略会上似乎也得到一些印证。11月25日国君的年度策略会上,任泽平和林采宜双双出席,观点却不尽相同。
林采宜认为宏观经济进入通缩时代,现金为王,并建议继续增持美元及其他现金类资产,房地产低配,但是海外的地产,由其是欧洲的地产可以高配;任泽平则在策略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正在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增速已接近中长期底部,未来经济将呈L形,但仅是加杠杆下的弱平衡,金融风险事件将逐步显露,并预计明年全年经济增长或达6.5%,伴有1次降息及5次降准。此外,流动性宽松、宏观资产回报率下降将引发金融机构资产荒,A股熊市已经结束了,未来将迈入正常市。
“同一家机构的两位宏观分析师,一位喊‘现金为王’,另一位喊‘熊市结束’,两种不同的观点先后出自同一家券商,会让客户感到有点困惑,到底手头留现金类资产还是买股票?”当天出席策略会的一位私募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国泰君安作为国企,管理模式上难免有国企风格。人员机构臃肿、部门职能重叠是大部分国企都有的毛病。一家券商有首席宏观分析师又有首席经济学家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出现这样公开化的内讧就更少见了,几乎闻所未闻。”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合伙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任泽平也在申明中写道,“一家公司两个宏观团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人设事是计划经济的阑尾炎。”上述私募合伙人指出,国企的管理风格也是国君出现内斗的深层原因之一,“低效率、资源利用率低、创新精神不够等问题,在大部分国企身上都或多或少能看得到。”
董事会主席阎峰失联
11月23日上午,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突然公告,称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自本月18日起失去联络,并称董事会已委任副行政总裁祁海英代行董事会主席职务,副行政总裁王冬青将代行行政总裁职务。
有投行界消息指阎峰在回内地时被控制并带走调查,或涉姚刚及张育军案,也不排除是协助调查。
阎峰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在社科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后,1993年加入君安证券,1999年被派赴香港任国泰君安子公司的行政总裁。近期因“涉严重违纪”于11月13日被中纪委带走调查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于1999年君安与国泰证券合并后出任国泰君安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直到2002年,其间数年时间都是阎峰的上级。
阎峰由于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是少见的香港中资券商中长期任职的管理层,国泰君安国际在其带领下成为香港最大型中资券商之一。阎峰曾担任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第四届会长,以及永远名誉会长,并于2013年被香港政府颁授太平绅士荣誉头衔。
今年6月,“巨无霸”国泰君安正式登陆A股市场,上市时市值达3000亿元。然而上市不到半年,历经股灾、救市及证券业整肃风暴,现在又爆出高管失联及团队内讧,可谓风波不断。
国泰君安国际24日中午召开分析员电话会议,管理层表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失联对公司是非常好的一次压力测试,任何人的单一事件,都不会对公司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话虽如此,23日,国泰君安港股及A股价格双双大跌,24日其A股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