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让投资更美好:投资者教育系列节目】之三十
【核心观点】
1、四个牛板金前大股东,涉嫌通过牛板金把钱募集来之后,自己给自己借走了,这就是所谓的自融。
2、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地方政府为什么放宽审批,颁发给这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牌照?
3、对于违规苗头的侦查,是不是存在着严重的懒政的现象?是不是都存在着放纵的事实?
4、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能只管发准生证,而不管它生出来之后野蛮生长。
大家好,欢迎来到《财经观察家》,我是包冉、包包。今天我们继续投资者教育的话题,今天的话题是:天雷滚滚,牛板金又出事了!
【新闻背景】
2018年7月5日,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对浙江佐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对涉嫌犯罪的公司负责人王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步侦办中。
据悉,牛板金是浙江佐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平台,于2015年11月上线运营,于2016年12月13日上线北京银行存管系统。据官网介绍,牛板金累计交易规模约390亿元,累计用户规模约82万人。7月3日晚间,牛板金发布公告称有9852万元的借款项目出现逾期。
2018年的7月5号,牛板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经立案侦查了,对涉嫌犯罪的公司负责人王某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牛板金它实际上是这样的:它号称自己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390.88亿元,号称自己为用户赚取的收益是多少?是6.9亿元。用户的规模是多少?挺吓人的,826037人,如果他在数据上没有造假的话,那么又是一个涉嫌涉及到近百万用户、将近400亿累计交易额的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惊天大雷。
这样的一个大雷打出来之后,它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也就在前两天7月3号的夜间,牛板金发布公告称,自己有一笔钱借款项目出现了逾期,这个借款项目的金额是多少?是9852万元,也就是不到1亿元的这样的借款额度出现了逾期。
实际的控制人和他的运营平台就发布了一封对所有投资人,也就是出借人、借款人的公开信。这个很蹊跷!按理说我们看到,你既然都累计交易规模达到了390亿元,为用户赚取了6.9亿元收益的这样的一个平台,出现了一个不到1亿元的借款项目的逾期,就着急忙慌地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事实上还不止一封公开信。
我们先看看这封公开信说的是什么?牛钱袋8期、牛钱袋14期,这两个是出现了9048.2085万元的借款项目出现逾期。还有两个稍微少一点,6百多万和200万左右。紧接着牛板金如果单从公开信上来看,牛板金的运营平台好像还是很尽职尽责的!当然这里要加一个引号。
这个人,也就是说王旭航,公安部门公告里的王某就是王旭航,也就是所谓牛板金的创始人王旭航。王旭航还发布了一个公开信,公开信里头有句话说得有点悲怆了,悲怆的话说什么?说我们也就只能到这里了,说是这个只能走到这里了,然后这封公开信中他公布了拟兑付的方案,说本周内也就7月6日前向投资人兑付第一笔款项,共计1000万元,以后每周兑付不低于1000万元,我们持续两年把钱都还给你这个投资者!
事实上我们通过目前揭露出的很多信息,因为我们都知道,后来我们现在看被媒体暴露出来的信息,以及很多的牛板金的投资人的群里面爆出来信息是:很多牛板金的自己的员工,乃至于公司的前高管,很多高管都已经辞职了,前高管他们把自己的工资积蓄,很多还是比较大的数额,也都存在了牛板金的各种的牛钱袋里头去,只不过现在这批人反而是追债的主力,反而是要向牛板金这个公司这个平台要说法的主力。
而他因为是内部人或者是前内部人,所以掌握很多的情况,比如说根据现在还不尚未确定的一个爆料,是说他们前高管表示,实际上他这次的现金流的缺口远远不是9870万元,而是多少?31.5亿元!
第二点是什么?第二点是说王旭航在第二封公开信中反复表示这个事:它不赖我们牛板金,主要赖什么?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危机。什么叫结构性危机?
尤其是唐小僧端午暴雷之后,大几百亿的端午暴雷之后,很多投资人出现了恐慌情绪,纷纷的来要求赎回,来挤兑,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的P 2 P的金融行业,互联网的金融行业都不行了,都缺钱了,都收不回来了。
事实上这是不是一个原因?是一个客观原因。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如果你这个平台一直真正的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合规的运营,严格地审核每一笔的出借款的话,那么恐怕现在你不会那么被动!
这里头又有一个惊天的秘密已经被揭开了,那就是传说中的31.5亿元都被谁借走了?都是被牛板金,也就是浙江佐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四个前股东,而且是前大股东,以及重要的关联人、相关关联人所借走了。
这里头我们就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什么?叫做自融。什么叫自融?本来你说你牛板金是个平台,或者说我说唐小僧这个平台我募集了大家的资金之后,我是为大家去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我是为大家去对接合适的借款人,然后这些借款人把钱从我们这儿借走,也就是经过我们平台,我撮合了出借人和借款人,这应该是平台干的事情。
可是我们看到接下来的事实是:四个有名有姓的牛板金的前大股东以及高度相关的业务的相关人,通过牛板金这个平台把钱募集来之后,自己给自己借走了,这就是所谓的自融。
这四个人的名字分别叫:孙启良、沈旭卿、陈鄂、胡文周四人联手虚标的项目,通过牛钱袋产品卷走了投资人总计31.5亿元的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目前资金都无法收回!
事实上早在2017年的5月份的时候,就有自媒体爆料牛板金存在着这种比较明显的自融的情况。自融的现象已经对所有在牛板金上出借自己资金的借款人、出借人提了个醒:这四个人把总共25亿元的散标,有24个亿集中在八个公司,其中最少一家借款7000万,最多一家借款六个亿。
那么这一切的自融的幕后的操作手,就是当时牛板金的实际控制方佐立控股和彤瀚投资,而这八家公司都有证据证明,幕后还有一个黑的大老板,这个黑老板是谁?就是上海彤瀚的程湧,在自融风波发生后,程湧在2017年7月份退出了上海彤瀚的股东名单。
大家想一想,这实际上就是什么?钱已经到手了,然后自己赶快打包走路,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诈骗了!在程湧退出之后,再次转移到了融数金服的王戎的手里,当时他还想一心的洗白上岸,所以又接受了一笔春晓天泽的A轮融资。
A轮融资,也就是我们看到,在牛板金自己的宣传页面上说,上市公司背景是什么呢,就是获得了春晓天泽A轮融资2亿元。只不过还有人爆料,这融资2亿元,好多实际上并没有到账,更多的是获取这样一个名义,这样一个噱头,说:你看!有上市公司投资我们牛板金了,大家一定要相信我们!
那么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的牛板金的内部员工不是自己也买了自己的金融产品?但是我们看到,牛板金的很多的内部的交流群,内部的电脑或者手机的截图显示,很多的员工对这些事情都很知情,并且积极参与了作假,也就是给自己的牛板金的平台,日后的今天的暴雷埋下了很多的定时炸弹!
王旭航也不是那么的清白,为什么?有人说CEO在6月底也和老婆离了婚,孩子房产都判给了老婆,融数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王戎,公司也抓紧时间进行了工商变更,直接退股。不过迟了一步,7月4号牛板金平台爆雷后一天才完成变更。
佐助金服的领导6月份还在北京的百货商场里头购买奢侈品,有人就感慨是最后的疯狂,所有投资人出借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最后一票也挥霍掉。期待他们这样的一个还款,实际上有点不太现实!
在头半年的时候它运营还不错,它运营的主要是银行间的贴票、票据贴现的业务,也意味着它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它的回报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你如果要想达到完成整个的一个游戏,能够源源不断地操作下去,击鼓传花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你必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最起码一年到两年之内,你能骗着很多的出借人不断的把自己腰包里的血汗钱到牛板金的平台里,这时候他必须要包装出很多的快钱的东西,很多的暴利的东西,赚快钱的东西就成为了今天的这样的牛板金自己把自己推上悬崖的最后的一个助力。
如果我们的公安部门,经侦部门乃至刑侦部门,如果不能对这些真正的幕后的始作俑者和操盘者进行严厉的查处,进行逮捕进行宣判的话,那么恐怕这个事情是难以得到我们投资人的真正的认可和原谅的!并且如果不能抓住这些幕后的真正的控制人,被挪用走的二三十亿的这样的真金白银,恐怕也很难追查回来。
还是老生常谈,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超过10%的年化利率,您就要有做好牺牲全部本金的准备;超过8%的,你就要打一个感觉到问题可能会很严重;超过6%的,您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闻背景】
今年以来,互金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日渐凸显,多个P2P平台都陷入危机。7月9日,多多理财官方微信号发布公告称,平台情况已失去控制,无法联系到多多理财实际控制人李振军以及负责平台所有资金流水的财务总监何永琴。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交易额近64亿元,累计用户达71.8万人。
7月7日晚间,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发布微博称,上海鸿翔银票网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易某某已投案,称公司的集资经营活动因资金链断裂,已无法向投资人进行兑付。截至目前,银票网平台累计成交额140亿元,累计用户超69万。
7月7日中午,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官方微博称,对杭州云端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截至目前,该平台累积交易金额达45亿元,累计用户13.3万。
7月6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发布微博:对杭州祺天优贷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投资规模近79亿元,注册用户数166万。
7月6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发布微博称,对杭州优杨投资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优杨投资的平台叫做佑米金融,累计交易额为34.6亿元,用户98万。
事实上,6月份就已经有一批出问题的P2P平台被曝光。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6月停业及问题网贷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停业转型平台17家,问题平台63家,创下今年单月问题平台爆发的最高峰。
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原因,第一条原因是什么?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国家对于整体的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的宏观政策的严厉的执行。
第二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想一定要大家反思,我们看到最近爆雷的很多情况都是源于江浙沪,有80家平台在一个月之内集中爆雷,而这80家平台基本存在于江浙沪。
那么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前,地方政府为什么这么放宽的审批,允许了颁发了这样的营业执照,给这么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个是非常值得反思的一件事情。是不是我们只要打着互联网+的招牌,或者+互联网的招牌,或者打着金融创新的招牌,就可以放松对日常的这样的监管?
对于这种防微杜渐式的苗头的侦查,是不是都存在着严重的懒政的现象?是不是都存在着一种放纵的事实?
第三点,如果仅仅是依靠人工的审核,不可能一个人或者一组人就能完成对这么大一个产业,这么庞杂的一些平台的这种的事前监管,事前的判断,事中的监管,事后的妥善的处理。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你不能只管发准生证,而不管它生出来之后是野蛮的生长,还是正儿八经的好好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