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美国大学并没有提供足够的金融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财商”。更糟糕的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对金融制度更游刃有余,而工薪阶层的孩子却在面对财务问题时更容易不知所措。
美国大学生普遍财商低
在美国,随着高等教育学费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由于学生贷款而增加的财务负担也愈加严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17年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猛增至1.3万亿美元。 2014年,学生贷款借款人的数量比2000年的借款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200万人。然而,大学生在管理个人财务方面的理财知识水平很低。在一份布鲁金斯学会的全美范围调查中,一半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严重低估了他们的债务数额,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能够相对准确估计他们的贷款额。报告还发现,持有联邦政府贷款的学生中,有28%回答他们没有联邦学生贷款,14%的学生则回答说没有任何学生贷款。
除学生贷款外,美国大学生还面临许多其他财务选择:支付学杂费,租房,申请信用卡,寻找兼职工作,以及其他社交活动。由于缺乏意识和金融常识,大学生很难清楚地根据他们的真实财务状况作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与此同时,学生贷款借款人的违约率已升至过去二十年的最高水平。2016年的毕业生,创下了毕业时背负37173美元的债务纪录。根据过去的债务违约趋势,到2023年,2004届入学的毕业生中,将近40%的人可能会在学生贷款上违约。
“财商”培养的现状
美国佐治亚大学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学院教授 Brenda Cude及同事的研究证明,在大学期间,学生做出的财务决定不仅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而且对大学毕业后的财务状况也产生重要影响。Cude 的研究发现,不良的财务管理可能会增加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交活动也可能因为脆弱的经济状况或压力而受到影响。
造成如今美国学生惊人的低金融素养和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的因素有多重。根据Cude的分析,首先,美国许多大学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理财意识淡薄的迫切性。很少有学院为学生提供正规的金融教育,以帮助其获得关键的个人理财知识和经验。对于少数个人理财课程,并非所有学生都必须进修。因此,大多数大学生从来没有机会通过正式的大学教育,在个人层面讨论或做出最佳的财务决策。
然而,许多大学对金融教育漠不关心的态度,与公众和决策者的态度完全脱节。2008年,美国总统金融素养咨询委员会建议大学让学生参加全面的金融扫盲课程或能力测试,以获得联邦资助或联邦担保学生贷款。委员会还建议高等教育机构为创新金融教育计划制定荣誉计划。
通过参与金融扫盲活动,学生可以培养作为一个负责公民的批判性思维、判断力和其他技能。尽管大学课程目前没有强制推行金融知识课程,但高等教育在学生金融素养培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除此,课外体验在影响学生的理财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外体验包括创业俱乐部、为低收入学生提供的金融教育选修、个人理财座谈会,以及高校提供的个人理财咨询。有学者认为,除了将金融教育纳入课程之外,金融教育还应纳入职业中心,校园银行和学术咨询办公室提供的服务中。
“富孩子更富,穷孩子更穷”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者,我也在想高等教育在培养一个人的金融理财方面起着什么作用?当一个人的肚子在咕咕叫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谈论文学或理论。目前四年制大学教育的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虽有很多不同,但在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方面却很相似:至少理财素养都不是重点。然而理财素养是个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东西之一,没有这种能力的培养,任何自称为平等公平的教育都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只会欺骗穿戴它的人。
只有金融教育是不够的,因为个人也需要实践机会来提高理财能力。在理财社会化进程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因素是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财务资源。杜克大学高级后知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的年度报告中提到,在美国的低收入家庭中,财务咨询的使用率特别低。
欧洲经济学者Luksander等人研究发现,与缺乏资源的学生相比,家庭或者兼职收入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投资等金融交易,这样的机会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他们对其他金融交易的兴趣。在进行非正式理财自我教育方面(比如上网搜查或者翻阅杂志),来自中高家庭收入的学生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明显更主动。
这就涉及一个在财富和理财素养上同时出现社会分层化差异的现象。加州伯克利大学社会学系学者 Sigrid Luhr通过观察采访26组美国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家庭对孩子理财素养培养的过程,发现中产阶级的家长更积极主动地教导孩子理财常识,而工薪阶层的家长通常感到无力教导孩子理财技能,因此回避和孩子讨论财务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对金融制度更游刃有余,而工薪阶层的孩子却在面对财务问题时更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如果富裕家庭在给孩子提供更优渥的财力时,同时还将理财素养也传递给孩子,那么他们的后代会比低收入家庭那些缺乏理财经验和常识的孩子,在消费社会中更有运用社会资源的竞争优势。
不同学校的学生理财社会化同时也受他们的学校氛围、校友和老师的影响。我有幸在私立和公立学校都有学习工作体验,也看到在私立精英大学,一些学生已经在管理父母给他们设立的信托基金,并且有投资或创业的经验,而在公立大学,一些接受联邦政府贷款的学生,却面临不少贷款压力。有的公立大学学生在本科时不知道所谓的政府助学金其实是贷款,有的学生因为贷款数额巨大,选择到中国做英文教师来储钱还款,还有的学生心理上选择不去面对,行为上逃避登入账户查看债务数额等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部分美国高等院校选择逃避而非直面学生金融素养培养的问题。最近的美国政府公信力报告发现,一些高等院校甚至外包咨询公司通过诱导学生参与延期还款(长远看这样的方式因为更高昂的贷款利率其实对学生不利)的方式,以使其机构毕业生三年期内债务违约率低于联邦政府规定水平,从而获得更多联邦学生贷款来提高就学率。这就好像越缺乏资金的学校越需要学生贷款支付高额学费就读,但学生毕业后的财务负担,以及金融素养低带来的更多债务可能都由学生自行承担。而手持大量资源的私立名校学生,则已经在学校学习各类创业投资和金融理财活动,毕业后大部分就职于金融、法律和科技行业。新一轮的社会分层固化,也因此而更加剧。美国大学生理财素养危机的现状,值得中国高校从业者和政策研究者引以为鉴。
中国大学生理财
说来惭愧,我对大学生理财素养这个问题的兴趣其实来源于自己的无知。从小到大,父母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优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不会直接教我储蓄和投资。作为一个从工薪阶层家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我被教导要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上一所好学校,之后获得一份前景不错的工作。
在读硕士期间,我不知道应该每个月查看银行对账单,直到开始工作后看收入时,突然意识到在过去一年多一直有一家公司从我的账户中扣取月费 (我曾经签了一份修改简历的服务合同并提供了银行账号,没有想到这个服务转换成了月计划)。我没有认真读合同,之后的一年多也没有定期查看银行账户。
在我第一份全职工作期间,我花了几乎全部的工资购买杂货、手袋和衣服,没有丝毫的储蓄和投资意识。当我在停车场发生两起小事故的时候,我不得不刷父母的信用卡,来支付我和对方的车的维修费用。
在中国,对于理财素养的关注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化也越来越多。财商也被认为是与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要的素养。去年《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发现,90后对提升财商素养有迫切需求。报告总结90后一代在财商观念方面存在明显误区;大部分消费无计划或者计划不明晰;虽然有草根理财意识(一块钱也理财),但缺乏财商素养;对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欠缺风险甄别能力。而今年五月《中国大学生财商报告》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财商意识觉醒早,四分之三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一块钱也能理出价值,理出仪式感。”他们更青睐互联网理财平台。虽然这两份报告在宏观层面提供了较为明晰的轮廓,但都没有具体地深入分析影响不同大学生群体理财行为的因素,比如性别、家庭收入、所就读的高校类别和城市等等。
作为杜克校友,我今年有幸作为志愿者面试本科申请者,在每一次面试最后当学生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大学建议时,我会强调除了探索各种学术兴趣爱好之外,大学期间也要注意学习个人理财,为将来财务独立做好准备。如果我可以重新规划我的大学生活,也许最大的改变会在理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