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彭博社的统计显示,以人民币计价的离岸债券今年发债总量约为540亿元,高于去年全年销售额17%。今年前半年海外发债如此迅猛,主要原因是境内不论是信贷还是发债都进入紧缩,直接原因是以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为主的“资管新规”严格实施。
资管新规规范的是银行的表外资产,而表外资产正是最近几年金融业膨胀,金融空转的主要根源,这些资产往往存在刚性兑付、资产错配、杠杆过高等等问题,积蓄了一定的金融风险,管理层决心要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今年年初以来,由于采取以上政策,融资开始趋紧,尤其是信用债市场违约的债券个数和融资量都超出往年,许多投资机构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市场上投资开始谨慎。
截止五月末,今年国内仅信用债市场便有20支信用债违约,违约金额高达166亿元。此外,有13家AA级或以下的债券在第二季度取消了发行计划,创近两年新高。
债券市场的投资发生了两极分化,高信用评价的公司债券利率更低,流动性好;而AA以下评级的债券则收益率攀升,受到投资者抛售,许多公司的债券发行融资就遇到了困难
国内融资受到限制,但是国外的融资却没有政策障碍,目前的政策只是发改委备案,有些公司甚至都不用去备案,日前发改委拟对境外违规发债的企业启动“三次警示”程序。
在海外的融资潮中,占比例最大的应该是房地产企业。Wind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22日,2018年以来内地房企已公告计划发行的海外债券达61只,发行总额超过2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05%左右。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境外发债几乎占了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一半。
对于房地产行业此轮的调控持续收紧,在金融上更是严加堵截。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除了一些一线的房地产公司外,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不仅仅不能从债券市场融资,也不能通过ipo上市、增发和配股等都受到限制,银行融资就更加谈不上了。央行日前在公开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个别房地产公司债务比例过高,经营困难。
企业融资应该是市场行为,但是宏观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去杠杆已经是中国经济未来目前的既定政策,此前投资基金,杠杆过高的企业必须付出代价,去境外发债融资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在笔者看来可能对某些企业来说,可能危险更大。
从目前看美元发债融资利率还是要低于人民币债券的利率,但是这种状况能持续多久要很难确定,今年美联储加息三次板上钉钉,并且这还是美联储加息刚刚开始,按照历史经验,美联储的加息还将越来越快,这样境外融资的利率优势就没有了。
中国的利率政策去年开始还是跟随美联储加息的,但是最近几次已经幅度逐渐降低,最近一次就没有跟随。6月24,央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起来总共释放了7000亿的资金,力度超前。1月央行降准时释放流动性约4500亿元;4月央行宣布降准时净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以这一次相比前两次几乎翻倍。
汇率市场马上做出反应,6月25日一开盘,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再次双双大跌。其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幅扩大至0.5%,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跌近400点,早盘连破6.53、6.54关口,连续八天下跌,为2016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应该说央行在启动降准的时候不会没想到降准对汇率的冲击,最近几年央行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降准相对较慢,原因就是怕冲击汇率。目前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策略也许已经做出调整。笔者要说的是,如果人民币汇率今后持续下跌,则赴境外融资企业将承受比较大的汇兑风险。这样就会导致境外发债的毕业不仅仅面临利率风险,更为严重的还有汇率风险,企业必须做好偿债准备和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