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连续34个月呈负增长的PPI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通缩”的担忧。但机构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表现出来的通缩并不是衰退式通缩,而是因原油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输入性通缩,这种通缩不足忧虑,这也打开了央行的降准空间。
输入性通缩不足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昨日表示,我国目前的通缩主要是由于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引发的输入性通缩,这种输入性通缩对中国经济是“天上掉馅饼”,按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3亿多吨来计算,一年可以节省一千亿美元,外加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我国一年进口大宗商品可以节省1万亿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哪怕GDP下降至6.5%,国民收入也比以前高。“如果这种输入性通缩也是通缩的话,可以来得更猛烈些。”
宋国青同时表示,我国PPI负增长的程度可能不如统计数据表现的那样糟糕,由于加工业等环节当中存在对原材料的重复计算问题,统计数据表现出来的PPI比实际情况要看上去恶化一些。“比如铁矿石价格跌了照算1块,炼成生铁了再算1块,炼成钢铁再算1块,一直在重复算,其实应该算附加价格是不是有通货紧缩。”
社科院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则认为,中国现在的物价下跌既不是“费雪紧缩”,也不是欧洲和日本的衰退式紧缩,而是“结构调整型紧缩”,是原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全球性因素的结果,也是国内投资需求趋弱,去库化、货币供给与信贷趋缓和货币流动性急剧下降的结果,在相当程度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要防止“准通缩”转化为信贷紧缩与通缩并存、增长率下滑与就业下滑并存的不利宏观局面。
降准空间打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表示,目前PPI已连续34个月为负增长,存款准备金率却依然在20%的历史次高位,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阶段,PPI出现大幅度负值的时候,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十分迅速,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最低为6%,国际金融危机时最低为15.5%(大型银行)。“为应对已经出现的工业领域持续通缩,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下调是有必要的。”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兼联席主席、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指出,中国最大的新风险是通缩的风险显现,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宽松加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投融资提供改革措施加速来控制,预计年内将有2次幅度为25个基点的对称性降息,以及至少3次幅度为50个基点的降准。
彭兴韵建议,央行在继续采取创新性的政策工具调节流动性、实施定向操作过程中,谨慎有序地启动存款准备金正常化程序是必要的,公开市场操作当购买更多期限较短国债和金融机构债券现券,改善被扭曲的市场收益率曲线,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迫切需要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
但宋国青表示,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还是要看潜在的生产能力,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经济的影响更显著,而早降息还是晚降息,降息还是不降息,并不需要太关注,只要不发生长达好几年的严重通货紧缩,就没有必要担忧通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