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在监管合规的要求下,网贷平台上线资金存管已成为必备条件,但尴尬的是,银行存管上线不久,平台即出现问题,资金存管银行也因此遭遇投资者关于资金流向的拷问。
近日,投之家爆雷,但股东跑路的三天前,还在对外宣传存管银行上饶银行前来做尽职调查。新网银行也有过类似情况。银行对此“有苦难言”,银行可以知道资金流向,但银行存管不能完全防止假标和自融等问题。
“这波爆雷潮之后,银行对平台的审核会更严格,平台上线银行存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之前就出现了很多银行退出资金存管业务的现象。”一家股份制银行资金托管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去年上线银行存管的网贷平台有600家左右,而今年以来只有200家左右,后者只是前者的三成。这也显示了银行趋于谨慎的态度。
“我们银行已经逐步退出这个业务。现在爆雷平台是存量的,大多是去年或前年签的平台,基本上没有新增的。”7月25日,一位不便具名的银行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银行频“触雷”
今年2月,投之家宣布上线“体验版”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合作银行为上饶银行。7月10日,投之家借存管银行上饶银行进行宣传,三天之后,投之家就发公告宣布逾期。
投之家官方发文称,7月10日上午,上饶银行电子银行部主管、电子银行部风险主管一行到访投之家参观考察。
投之家在文中称,上饶银行进行了尽职调查,团队从股东构成到高管团队、从平台存续时间到业务数据、从系统架构到技术安全,尤其是针对平台的债权信息(资信情况、借款用途、偿还能力、经营情况等)进行了逐一审查。尽调结束后,上饶银行对投之家风控审核、信息披露、项目把控等各方面的工作成果表示赞赏。
对于上述消息的真实性,时代周报记者近日向上饶银行求证,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但是在尽职调查不久后,投之家就“爆雷”。这一情况或许让上饶银行尴尬不已。根据网贷天眼数据,上饶银行作为存管银行,与平台合作数量在所有银行中排第九位,该行与30余家网贷平台签订了存管协议。
据了解,今年该行已经发布了多个解除存管协议公告。比如,上饶银行公告显示,因吆鸡理财签订资金存管协议后仍未将业务数据迁移至存管系统,该行决定即日起解除协议,终止资金存管合作,并撤除所有合作的宣称信息、披露信息。
同样“尴尬”的还有新网银行。新网银行6月初刚与上海P2P平台旺财猫签订资金存管服务协议,没想到一周后就被投资人曝出提现困难。据网贷天眼统计,截至2018年7月5日,共有56家银行在提供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新网银行在与平台合作的数量中排名靠前。新网银行甚至将网贷资金存管业务作为战略方向之一。
这些事件是否会改变新网银行对资金存管业务的态度?时代周报记者联系该行负责人采访,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融资易CEO徐科飞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银行向平台收取的存管收费价格不菲,以接入平台的规模为准,一般每年在几十万元至上千万元,银行自然不愿放弃这块市场蛋糕;另一方面,“欲戴皇冠,必受其重”,丰厚利润的背后是高风险性,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银行也需要在合作平台的选择上把好关。
责任边界
上线银行存管的网贷平台“爆雷”之后,银行的责任成为焦点。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为平台起到了信用背书的作用,银行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只存不管”。
银行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7月27日,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互联网金融法律专家肖飒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存管银行没有法律责任,互金协会存管指引和之前的网贷暂行办法上都有专门说明。存管银行不承担兑付责任,主要是维护资金在账户上安全的责任,也就是保管责任。
“网贷平台爆雷后,一些投资者将矛头指向资金存管银行,这让银行有苦难言。从存管银行可以看到谁出借了钱,谁拿走了钱,但银行存管不能完全防止假标和自融的问题。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资金存管上有明确的免责条款。”小小金融CEO刘小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这个法律规定指的是,2017年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引》),对存管银行的免责条款进行了明确。
根据《指引》,存管银行与网贷机构之间为委托代理关系,即存管银行接受网贷机构的委托,授权保管和划转客户资金;网贷业务当事人(出借人、借款人等)与网贷机构之间也构成委托代理关系,但不直接与存管银行构成委托代理关系。
中国银行(港股03988)业协会首席法律顾问卜祥瑞近日表示,网络借贷是一种民商事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合规,其中,有无“银行资金存管”已成为网贷机构是否合规的硬杠杠,但值得注意的是,存管银行并不为P2P提供银行信用背书。
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6月份共有45家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出现问题,较5月份新增2家。
“银行存管不是万能的。”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接入资金存管平台后,平台账户、投资者账户和借款人账户在资金层面是分开的,只要投资者尚未投标,资金放在投资者账户中,安全由存管方负责,可以确保不被平台非法挪用。
“不过一旦投资者进行了投标,资金就进入到借款人账户,由于存管银行不负责借款项目真实性的审查,平台通过虚构借款项目的方式仍然可以套取投资者的资金,或导致发生恶性跑路事件。”薛洪言说道。
存管业务收紧
随着网贷平台接连爆雷,银行对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增量明显减少。上述不便具名的银行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所在的银行主动清退了一些平台,还有对前期调研发现有一些异常平台主动预警,而且开除了一些预警里面有爆雷可能的平台,而且会对它进行公告。
时代周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一家接入网贷平台数量靠前的银行目前其对于新合作平台审核越来越严格,比如目前平台累计成交额低于50亿元的基本上不再接入,对于平台资产、业务模式、高管背景等都会综合审核。
对于合作平台的宣传方面管控,该行方面也有所要求,比如不建议网贷平台用银行存管作为宣传口号,更不能夸大宣传。该行还提升了合作网贷平台的存管费用,希望通过提高合作的门槛筛选高质量的对接平台。
一部分银行也公开宣布退出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比如,贵州银行今年3月份宣布,因业务调整,暂停银行存管业务,将彻底退出网贷资金存管业务;长沙银行6月份发公告显示,将全面停办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为看看钱包停止资金存管服务。
另有一家银行在存管方面有新动作。7月18日,厦门银行正式上线了存管查询功能,只要与厦门银行资金存管业务合作的网贷平台用户,即可通过此项功能查询存管账户的使用情况。
刘小峰说,这波爆雷潮出来之后,在银行存管上,银行对网贷平台的审核更加严格,主要原因是银行担心声誉受损,这也导致银行存管变得艰难。
数据显示,2017年仅一年的时间共585家P2P平台上线银行存管,而2018年以来,上线银行存管的有193家。一年过半,成功上线存管的P2P平台仅占去年的三成。
薛洪言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轮爆雷潮后,活下来的平台基本都是上线存管的平台了。银行的这个业务,应该没有增量了。“已经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接近1000家了,这次风波后,能挺过来的,估计不到1000家,到时候每一家都已经上线银行存管了。”
徐科飞表示,不少银行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收紧与网贷平台的合作。“其实,平台爆雷的主要原因是做假标、自融及其他道德风险,银行也无从区分判断。”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