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曾几何时,国人理财的习惯都是将钱存入银行,彼时这样的行为还被称作储蓄,而随着银行利息不断走低,储蓄所能获得的回报变得越来越少,老百姓开始将目光转移至其他理财项目,比较人们所熟知的如股票、期货、基金等,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加入又极大的扩充了理财市场的阵容。
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大都遵循一个特点: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比如炒股票,炒期货等,而低收益则搭配着低风险,比如说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等。原本这个大市场里,喜欢高收益的大都以年轻人居多,因后者抗风险能力较强;而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在银行买理财的产品靠,因银行理财产品安全系数最高。
但今年以来,这个预期被彻底改变了。
高风险仍然是高风险,却无法带来高收益了,像炒股的朋友这两年能获得正回报都是万幸了,绝大数可能都是负收益,而低风险产品的收益率确实节节走低。融360最新发布的理财周报显示,上周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跌0.07个百分点至4.36%,不仅是年内最低水平,还创下自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近18个月新低。
而"宝宝类"货币基金也一样,像余额宝、理财通等这些,比起之前的收益来也低了不少,年初的时候还都4%上下,现在降到了2.5%附近,前些日子天弘余额宝货币7日年化收益都跌破2.5%,而10月国内的CPI同比上涨也是2.5%。
换句话说,同样是2.5%,一个升一个降就意味着投资收益已经覆盖不了通胀,都被稀释了。
流动性充足和资管新规是收益下降主因
对于这些理财产品收益的连续下行,笔者以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使得理财产品呈现收益下滑的趋势。算上年初1月份的定向降准,今年中国一共降准4次,释放出来的资金大约是3.7万亿元,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产品收益自然会下滑;
二是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在非标投资方面虽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但监管意在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导向十分明确,虽然银行可在过渡期内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但受制于非标投资总体规模和期限的要求,非标资产投资的难度加大,原有主要收益来源难以得到保证,产品整体收益水平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也是意料之中。在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压降理财业务规模,并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
市场人士预计,短期内理财收益率并不会出现大幅回暖迹象,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下,投资者需要从银行的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与考察,并关注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配置情况后再行购买,甚至需要用以往评估公募基金的方式评估银行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