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投资 > 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第三方支付公司

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第三方支付公司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最新资讯《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内容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从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2017-04-18 原创 互金咖

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

谁动了我的奶酪?!

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躺着数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没错,正是“央妈”动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奶酪。

从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所谓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

具体而言,根据不同支付牌照类型及分类评级,各支付公司将 12%-24%不等比例的备付金交由央行集中存管,最终实现全部集中存管。交存金额根据上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与支付机构适用的交存比例计算得出,每季度调整一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支付机构首次交存的比例平均为20%左右。据估算,截至2016年底,全国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5000亿元。

也就是说,若按行业首次平均交存二成计算的话,对应5000亿元备付金上存的金额达到了千亿元之巨。

有业内专家认为,作为监管在金融领域放开的一道口子,第三方支付机构此前或已习惯了金融套利,诸如套码、套现、备付金利息、T+0等,用种种粗放经营的方式获取政策红利。

备付金集中上缴后,将完全切断支付公司利用备付金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股权投资等高回报业务的可能。如今,保守估计的话,仅在首轮上存备付金之后,行业将减少约9亿元利润。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

对此,广发证券分析师刘雪峰表示,上述上存的5000亿元备付金是针对单日备付金的概念,并不是累计数。在不同的结算周期下,同等规模的年交易流水,对应不同的日均备付金规模。

若银行不再支付备付金利息,对于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三类支付公司带来的利息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结算周期最短,同等年交易流水下,备付金规模最小;其次为网络支付。

各类支付机构备付金全额上缴后可能带来的利息收入影响测算

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

具体而言,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执行以下比例,获得多项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从高适用交存比例:

1) 网络支付业务,交存比例12%-20%不等;

2) 银行卡收单业务,交存比例10%-18%不等;

3)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交存比例16%-24%不等;

不同持牌支付业务备付金缴存比例

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

此前“央妈”在2013年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就已经明确了备付金的定义,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但对于备付金的利息归属问题、统一管理问题“央妈”之前并未明确表态。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支付机构备付金产生的利息,就归支付机构所有。

据互金咖了解,依据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等各类牌照具体业务形态的不同,客户备付金主要包括银行卡收单机构持有的代收款、充值至支付账户的余额(支付宝余额、微信钱包零钱)、多用途预付卡余额等几种形式,且资金的沉淀效应以及支付机构对于备付金利息的依赖程度也依次递增。

首当其冲的是预付卡发行机构,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其备付金≈预付卡客户未使用金额。根据备付金沉淀额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分别为预付卡公司、大型互联网支付公司、中小型互联网支付公司、收单机构。

假设所有的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均留存1日,即T+1日划出。那么16.8万亿的年流水,对应5000亿元的日均备付金。T+7日的结算周期下,3.2万亿的年流水,对应5000亿元的日均备付金。但对于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而言,其备付金的沉淀周期更长。

相比之下,收单机构影响最小,基本按T+1 结算,备付金≈年交易近额/360。以年交易流水6000 亿收单公司为例,备付金利率2.5%,新规上缴央行比例 15%,则新规导致的全年利润下降=6000亿/360*2.5%*15%=625万元(全年利润下降=年交易流水*缴存比例*日化利率)。

同样,中小型互联网支付公司影响也较小,也基本 T+1 结算,备付金≈年交易金额/360+互联网支付钱包的余额(金额不大)。

此外,大型互联网支付公司受冲击也较大。之前,由于对客户把控强,可以 T+2, T+3 等结算,例如支付宝备付金≈年交易近额/280+支付宝钱包的客户留存。

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各自沉淀的客户备付金规模约为1600亿元和1500亿元,占总量逾六成。

“央妈”监管连招出击

实际上,不仅仅只是上存备付金,央妈还有“连招”。此前,备受业界关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已于3月31日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网联的包括支付宝、财付通、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三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中行、招行等四家商业银行。

据悉,试运行结束后,网联将按计划、分批次安排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陆续接入。有消息称,第二批接入的可能包括快钱支付、平安付、百付宝等,但未能获当事方证实。

冻结千亿备付金!央行要动第三方支付奶酪 预付卡公司灾难来临

董希淼表示,以往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分别开立多个账户存放备付金是普遍现象。据统计,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为13个,甚至有一家机构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多大70个。大量账户分散存放给客户备付金以及日常监管带来了多重风险。

对监管部门而言,部分支付机构突破了经营范围,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清算。如不少支付机构都有分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备付金账户自行处理完成资金的转移,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加大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在接入网联之前,支付宝的虚拟账户使传统的二级账户体系变成了三级。随着支付公司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伞形),它就具备了跨行清算的功能。这种模式就是“反接”。“反接”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此外,对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账户过于分散的存放,也不利于其统筹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行业面对如此庞大+高增速的资金沉淀所带来的诱惑,非法挪用、违规占用并参与高风险投资、擅自变相行使跨行清算职能和洗钱等一系列行业乱象乃至违法行为亦层出不穷。

截至目前,央行共发放各类第三方支付牌照合计267张,而事实证明相当一部分牌照方并未形成具有明显体量规模的实际业务,市场集中度较低,对所持牌照“待价而沽”的情绪较为严重。

2016年实行“96”费改后,支付公司收单费率显著下降;而此次备付金集中存管后,利息收入部分又将受到一定影响,未来靠手续费收入及资金沉淀的盈利能力下降。而对于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巨头而言,虽然整体上没有改变其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主导格局,但同样或感觉“很受伤”。

对此,前述业内专家认为,支付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依旧在于数据,通过数据拓展金融及精准营销的收入模式,可能才是未来支付公司的发展路径。

微信号:netfin888;有任何建议欢迎后台留言。

爆料/投稿/合作:netfin888@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