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利马2016年11月23日电 /美通社/ -- 秘鲁时间11月17日-19日,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作为唯一一位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家代表出席2016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机遇。除APEC会议,G20峰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都曾邀请宜信代表参加并分享创新实践经验。宜信一次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出中国优秀企业的创新、格局和国际化。
都说树无十年不成材,做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三年定生死,五年稳根基,八年出品牌,十年方能根深本固枝繁叶茂。十年间,宜信由一家本土小公司,成长为国际化的大企业。它迈出的每一步,都与中国金融发展的轨迹完美合拍,这看似幸运与偶然,然而背后,是掌舵人唐宁的格局思维:他把金融的本质、中国的国情、世界的风向连成了一道光谱,让宜信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得以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打开中国信用的大门
时光倒回十九年前,那时的唐宁,正在美国南方大学就读。一位头发黑白参差的中年人,一位为农村贫困妇女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家,一位已经默默坚持了20年的实践者 -- “小额信贷之父”尤努斯在孟加拉所进行的“信用实验”课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唐宁买了一张机票,飞到孟加拉。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个骑着二八自行车身形高大的中国男子出现在了孟加拉的田间地头,他希望可以亲眼看到那些钱是如何被送到贫困妇女的手中,同时,他也看到了尤努斯是如何教会这些妇女喝干净的水、外出回来先洗手、方便需要去卫生间,等等。
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唐宁,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最底层的农村生活,深受触动。从孟加拉国回来后,他开始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金融的意义,另一个是信用的价值。
之后的五年,唐宁留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这五年里,他接触到了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最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深感金融为百业之首,对于经济的作用无可替代;同时也感受到,信用是每个人至关重要的社会资本。他萌发了“要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用理念和模式带到中国,为亿万国人提供创新、高质的信用服务,促进中国诚信环境构建”的构想。
2003年前后,唐宁怀揣金融报国的理想回到了中国,投资了一家名为“达内”的IT培训机构。当时,有很多参加培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向唐宁提出,能不能边培训边付款?
唐宁认为这些参加就业培训的学生群体应该是个好的信用人群。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做更好的自己,而当他们学到了好的技能,找到好的工作,还款能力会更强。唐宁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为此,唐宁自告奋勇地去帮他们寻找金融机构。但当他找遍了在官网和宣传册上有“创新”字样金融机构,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请这些机构帮助那些学生和家长时,都遭到了拒绝。唐宁只好自己掏钱借给了100多名学生。后来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很感兴趣,参与到其中,这样一个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就被创造出来了。
这就是宜信的第一笔业务。唐宁结合中国社会信用的实际情况,开创性地推出了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模式,为未能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难以获得资金的用户建立信用,释放信用价值,获取信用资金,并为他们提供能力培训等增值服务。
普惠金融:不仅授人以渔,更是赋人以能
孟加拉之行让唐宁第一次见到了贫困,也让他开始思考,金融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消除贫困。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从救助角度出发,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唐宁敏锐地发现,生活较为贫困、创业缺乏机遇的成千上万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与她们通常难以满足银行“抵押贷款”条件相比,却有着良好的信用,并迫切地需要金融支持。在经过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致力于为信用度高的农村妇女提供金融服务的“宜农贷”便在2009年应运而生。
这项公益性小额信用贷款计划,突破了原有以捐赠方式为主的“输血式”模式,以借贷方式实现“造血式”扶贫,真正实现了“不仅授人以渔,更是赋人以能”。宜农贷平台与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简称MFI)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多年从事扶贫工作的MFI,在贫困地区用“五户联保”的模式为农村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农户的借款信息一旦上传到宜农贷网站上,城市里的爱心人士就可以通过购买债权的方式,将自己的闲余资金出借给农村妇女,这样,既能提高MFI的运营效率,也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妇女。
从2009年成立,到2016年8月实现累积助农突破2亿元,宜农贷用了7年时间。看上去这个时间太长了。但这也正是宜农贷的可贵之处。要知道,宜农贷平台的出借金额最低只有100元。7年间,宜农贷汇聚了17万出借人的善行与爱心,帮助近两万名农户获得了资金支持。
在政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下,宜信利用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供包括信用借款咨询服务,抵押借款咨询服务,小型经营设备、畜牧、农机的创新融资租赁服务,以及基于产业供应链的金融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宜信的普惠服务已经覆盖中国251个城市和93个农村地区。
2016年,宜信携手哈佛商业评论,打造出中国普惠金融的白皮书 -- 《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这本报告的英文版也作为第一本介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英文报告,通过秘鲁APEC会议分享给世界各国的参会者,成为连接中国普惠金融和世界的媒介与桥梁。
财富管理:让更多国人分享全球机遇
与普惠同时起步的,是宜信的财富管理业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强财富管理,适应我国国民财富增长的大趋势,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此外,中国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环境,也迫切需要财富管理对经济起到引导调节的作用。专业化的财富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居民财富以及社会资本有效集中,在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本的优化配置,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国民经济最需要和最有竞争力的环节。
宜信财富管理业务的起步与发展是一个自然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最初宜信做财富管理,是源于小额优质信用客户的刚性资金需求,由于对这些优质的信贷资产有充分的掌握,所以信贷理财最早期的投资者是信用审核员工、教育培训合作机构的校长和老师,以及熟悉宜信业务的亲朋好友,在口碑相传中,扩展到广泛的社会投资者。由于懂信用、懂资产、懂产品、懂风险,宜信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创造了崭新的优质投资品种,一头挑起了个人投资者的财富增值,另一头也挑起了中小微企业的兴盛繁荣。
尽管开创了P2P理财的先河,已让无数同行望其项背,但唐宁并未驻足。他开始思考另一个命题:当今世界正从传统媒体、产业和全球化走向新媒体、新产业和新全球化,而如何能让国人分享这些五彩纷呈的全球机遇、全球模式与全球红利?
2014年,宜信财富提出“1+3带多”的产品策略,提供P2P、私募股权、资本市场、海外投资、保险、公益金融等多个资产类别的产品服务。那一刻,宜信财富推动全球资产配置的鼓点悄然响起。
2016年1月,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白皮书》正式发布,结合海内外金融实践,在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资产配置的黄金原则”:要进行全球资产配置、要进行多资产类别的配置、要配置另类投资产品。清晰的思路,简明的原则,成为高净值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不二选择。
这一年,宜信财富的新金融产业基金成功投资了丹麦电子发票企业 Tradeshift 和美国比特币创业公司Circle,实现了引导资本支持全球范围内创新企业发展的使命。
金融科技:投身全球第三次互联网浪潮
这两家企业,正是全球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受益者。它们与宜信、中国与世界,都被极速淹没于这股科技的洪流。
对正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来说,热情拥抱互联网,是软实力弯道超车的机遇。对致力于让所有人享受适合的金融服务、不断谋求竞争新优势的宜信来说,热情拥抱互联网是战略升级的必然。唐宁再一次抓住了世界的风向,走在了时代的潮头。
2013年,宜人贷推出了首款能够在手机上完成P2P借款全流程操作的宜人贷借款App,同时推出的,还有智能理财服务“宜定盈”(现升级为宜人贷理财),这让宜信彻底开辟出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二战场。而此时的金融行业,对互联网金融基于网站平台的讨论仍方兴未艾。
“大数据”的概念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人尽皆知的同年,宜信网罗了一批大数据人才,在北京创立了宜信大数据创新中心,并首次提出了“金融云”的概念。于是以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借款业务,如今十分钟便可完成;要在宜信公司办理的业务,在其他公司或平台办理业务时顺手就能办完……宜信将全球最尖端的IT技术与宜信的金融服务相结合,推动宜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又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宜信迈入第10年,宜信自己研发的智能投顾机器人投米RA也正式发布,基于大数据对投资者特征的识别,投米RA可以让投资者用手机一键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省却复杂的手续,轻松买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质资产,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集中在中国的资产。
在APEC上,唐宁指出,中国有超过1600万的中小企业和6000万小微企业都需要却很难获得金融服务,因此,需要利用包括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使得金融更可及、更方便、更友好、更经济。
但他也不止一次地在各个公开场合说过一句话 -- “互联网金融终将消失”。通过金融业的群策群力,现有或者更新的科技将如同以前的快马、电报电话一样,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内生的组成部分。金融本身也将包括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要素,业界未来的创新就成为了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或许那时就真的没有或者说是没必要采用“互联网金融”一词了。
不过,金融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会变,中国金融体系顺应大国崛起的诉求不会变,唐宁的金融报国志、国富民强心不会变。变的是那个在成长路上飞快奔跑的宜信,它要快一点,再快一点,为每一个人送去最适合他/她的金融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