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谈及科技领域的创业和创新,似乎总是难以甩掉“国外”、“硅谷”等等略显刻板的字眼。即便在潮流大势已经发生逆转的今天,缺乏恰当的展示平台和路径依然使得国内众多优秀的创业企业和技术创新被“无情”忽视。
在今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的评选中,有一项名为“刷脸支付”的技术因其主要代表机构全部来自中国,而备受关注。而实际上,依托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支付”相关应用,中国已经远远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拉开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剖析刷脸支付的技术细节,了解中国在人脸识别技术上异军突起背后的故事,我们专访了蚂蚁金服生物识别负责人,全球核身平台资深专家陈继东。从榜单本身展开来,他比较系统地解读了“刷脸支付”这项突破性应用技术。
在今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刷脸支付上榜,其中阿里巴巴也是代表企业之一,如何看待这一榜单?
更准确的说法是,榜单中提及的企业应该是蚂蚁金服。当然,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
综合来看,该十大技术榜单的描述是比较准确的。上榜的突破性技术是刷脸支付,而不是人脸识别,其对突破的定义是“给人们带来高质量的科技解决方案”。所以,它不只在于技术本身,更是在强调应用场景,如何应用技术来改变人们生活。
强调技术的应用也正好是蚂蚁金服技术研发的定位。除了技术本身之外,我们更看重技术的应用如何带给世界平等的金融服务。人脸识别是一个通用的技术,可以应用在金融支付、线下安防、娱乐社交等很多场景。
但在我们看来,人脸识别对于支付等金融服务的场景意义会更大一些,这是因为身份识别和身份验证是所有金融服务的基础,而基于人脸识别的在线身份验证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社交和娱乐应用场景下的人脸识别,刷脸支付对人脸识别的需求是属于金融级别的准确度和安全等级。
实际上,刷脸支付是由蚂蚁金服与Face++合作研发。而在人脸识别核心比对算法的基础上,蚂蚁金服开发了具有专利的活体检测技术,并结合其风控防攻击安全策略等多个维度的核心技术,能够提供金融级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支付宝2C端的用户规模是怎么样的?刷脸应用的发展如何?
支付宝目前有超过4.5亿的实名用户,其中有超过1.5亿用户都使用过刷脸登录支付宝账户、实名认证、找回密码以及在高风险交易中进行身份验证等。在国家要求支付账户体系要多渠道身份验证的前提下,绑定银行卡和刷脸验证是主要的认证方式,但显然,刷脸验证是更方便、更安全的选择。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对于客户身份识别和实名的要求与互联网匿名的属性是相矛盾的,所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证明你是你?”,包括传统银行的各种线上金融服务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在人脸识别技术的研发属于应用需求驱动。
在支付宝十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身份识别和身份验证不仅是支付,也是所有金融业务的基础和核心。毕竟,在互联网+的语境里,一切都在线上操作,首先就要对用户进行识别,然后才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服务。
而现有的用户验证方法主要是分以下几类:
1) 你有的东西:手机、U盾;
2) 你知道的东西:密码、安保问题;
3) 你唯一拥有的东西:个人生物特征。
从安全性和便利性来看的话,密码和短信验证码等常用的验证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了,而个人的生物特征才是唯一能够证明“你是你”的办法——这也正是我们开发刷脸支付的应用需求,代表了人脸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总体来说,刷脸支付诞生于支付宝比较独特的金融业务场景,这一突破性技术是蚂蚁金服与Face++合作研发的,其解决方案由Face++的人脸比对算法、蚂蚁金服的活体识别算法以及整套风控防攻击的策略体系三部分组成。
2016年7月,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神级选手水哥王昱珩单挑蚂蚁金服人脸识别机器人,在前两局识别网红脸上双方打成平手。(右一为陈继东)
刷脸支付从上线以来的发展过程是如何的?
我们的产品从 2015 年 7 月正式上线,在此之前做的都是小规模的测试,进行快速产品优化和迭代。
我们发现,真实场景是十分复杂的,用户会在室内和室外,白天和晚上各种光线,不同角度和姿势下使用刷脸,有的是躺在床上刷脸,有的甚至在敷面膜的时候刷脸。如何解决各种复杂真实环境中的刷脸体验,保证正常用户能够便捷的通过是很大的挑战。
经过一年多的产品优化,现在能保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仍有不错的刷脸体验。
王昱珩险胜蚂蚁发生在第三局:识别网红的童年照。陈继东说,人的面容在12岁以前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看”,还需要“认”,而大自然经过5亿4千万年的努力才完成了“认”的工作,这项工作,主要靠的是大脑用于视觉处理的器官,而不是眼镜本身。所以,机器学习人类的大脑,路还很长。
当前的用户增长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处于加速之中?
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在对刷脸的用户做灰度控制,只是想把算法优化到体验和安全性最佳的状态再大规模的推广。在支付宝的应用场景下,当用户遇到密码输入和收不到短信校验码等真实问题的时候,一旦发现一个新技术体验又好,安全性又有保证的身份验证方式,用户会主动的去使用。
所以说,用户的增长其实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2016年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展区开张了一家“未来咖啡馆”,客人对着摄像头刷刷脸,就能完成支付。据悉,刷脸支付很快就将落地真实场景。
大概什么时候刷脸支付能够大规模的展开?
现在,我们已经对支付宝用户全面放开了刷脸等功能,在登录支付宝账户时无需开通即可使用刷脸登录。但相比于体量,我们更关注产品本身的体验和安全性。
支付宝目前线上的刷脸功能经过不断优化,已经做到了体验和安全性同时升级,超过了密码和短信校验码等传统身份验证方法。同时,蚂蚁金服也在线下支付场景进行人脸支付的应用探索。但由于线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场景,所以目前主要还是在线上。
最早是哪些需求催生出了刷脸支付这项技术应用的?
对于整个支付宝的风控体系而言,身份验证是核心环节,因为支付的核心其实就是:验证你的身份,知道你是谁,然后确认支付的操作者是你本人。而人脸识别已经成为既安全又便捷的一种身份验证方式。而且,不光是在支付这个场景下,包括用户登录、实名认证、找回密码、商家审核等很多方面都将有广泛应用。
除此以外,人脸识别在金融场景很重要的应用就是互联网银行的远程开户。例如网商银行在整个开户流程里面所用到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而蚂蚁金服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最早就是为了解决网商银行在开户的过程中在线身份验证的问题。
在支付宝里有一个脑洞功能:用户对着手机刷刷脸,就能看到自己和哪幅名画“撞脸”,这个脑洞出现在诸多线下展览上,每到一处,排队如龙。
实际上,互联网银行与实体银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营业网点,这就需要把线下面签的过程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线上自动化,同时又能保证安全性和准确性。
与线下人工比对证件和人脸易出错误不同,我们把这个流程自动化——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证件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防伪技术,把身份证照片和活体人脸以及政府权威身份库进行交叉比对,然后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多维度的判断,就能更精准的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合法证件本人,实现人证合一。然后,给用户创建一个线上的账户。
虽然国家对远程开户的政策还没有放开,只允许通过这种方式创建服务受限的二类账户,但我们这套流程经过实践验证技术是可行的。需要强调的是,人脸识别在这个远程开户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用户在真实场景下通过刷脸得到的用户比对的人脸图像精度如何?
在真实场景下,人脸识别性能是要克服各种角度、姿势和光线的干扰。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单单是算法问题,更是涉及从产品、交互、用户体验、环境参数适配和安全策略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用户达到亿级规模的时候,如何考虑各种不同的真实环境是产品大规模应用需要的。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质量检测模块,来保证在采集到足够质量的照片之后才能完成检测。然后需要一个合适的引导页来教会用户怎么正确刷脸,以防止由于用户姿势不规范导致刷脸通不过,影响用户体验。我们还通过智能算法,根据当前的环境和角度来自动调整不同参数阈值,让整体通过率变得更高。
除了软件应用,包括芯片在内的硬件差异会不会对刷脸支付有所影响呢?
的确,现在我们所做的还是一个纯软件系统,但支付宝的用户高达4.5亿,我们不可能只服务于一些高端用户,这与我们普惠金融的理念也不相符。
所以,我们的算法要适配各种设备,特别对于千元以下的智能机也能够通过刷脸来满足身份验证的需求,所以就要解决安卓智能机碎片化的问题,通过一些智能算法来兼容安卓机不同的摄像头、不同性能的CPU等复杂问题。
好在相较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对硬件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它的普适性更强,市面上普通能拍照的摄像头就可以使用。但当然是设备越好,识别的精度就越高。
在企业端,刷脸支付有哪些应用的领域?
除了金融体系,人脸识别还应用于政府网上的便民服务。比如,通过网上查询征信记录、缴税都需要实人实证的身份验证。目前,我们已经通过使用芝麻认证的统一身份认证解决方案来解决。
芝麻认证把基于人脸认证的实人认证能力开放给社保、公安、交警、税务等城市服务机构,如武汉公安电子身份证,深圳人社,南宁公安,北京地税等都可以通过调用支付宝的刷脸验证来办理业务,这就大大提高了便民的程度,包括以前老人去领取社保都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现在通过刷脸就可以领到社保金了。
那人脸识别在未来还有哪些应用前景?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要在网上证明“你是你”,帮助机构证明“你是谁”,所以这其实与互联网+的所有服务都相关。
金融类的服务是需要证明“你是谁”,了解你的客户之后才能提供转账和贷款等金融服务。信用体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服务,而身份识别和身份验证又是信用体系的基础,所有的信贷类服务的核心基础就是要知道个人的信用等级,当然其前提还是要证明“你是你”,否则评价出来的信用等级也有可能变成别人的了。
目前,我国的很多互联网服务都慢慢走向实名制,像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手机号等。以前用12306需要复杂的图形验证方式,但应用人脸识别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身份验证已经变成了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甚至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生物特征识别的验证方式可以更好的证明“你是你”,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
很多人在诟病中国的信用体系,认为落后于美国,您怎么看?
身份验证是信用的基础,从这个维度来说,我反而觉得中国现在比美国要领先很多。举个例子,中国政府在10年前已经在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身份库,可以对金融等机构提供身份查询验证服务,而且,我们国家还在建设的指纹库如果能够达到一定规模的话,其实也可以用于身份验证。
但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身份验证机构,美国的银行要做KYC(充分了解客户)的话,就要在客户填完信息之后找到不同州的数据进行比对,即便现在有很多第三方机构在不断集成这方面的数据从而提供相关服务,但仍然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