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被获批,这意味着,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都得到了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获批令”,一个崭新的银行理财时代近在眼前!
“设立理财子公司是银保监局于去年12月正式发布的监管要求,也是‘资管新规’的延续,昭示着银行理财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浙江华侨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区域总经理张菡从事了十余年的理财相关工作,在她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从征集管理办法到正式批准设立,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足以可见其意义重大。
毫无疑问,其意义在于,“去刚兑”“净值化转型”作为“资管新规”的核心主旨,大资管市场均需遵从,作为新进入者的理财子公司也不例外。“理财子公司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载体,改变了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金融业务部的郭妍芳认为,这一变化有助于个人投资者打破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形成自负盈亏的投资观念。
那么,当刚性兑付时代结束、理财子公司时代来临之际,你的“钱袋子”距离自负盈亏还有多久?你的“钱袋子”又该如何适应这个“新时代”呢?
银行理财未来选择更丰富
短期内相关产品风险仍偏保守
根据银保监局正式发布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给出的“时间表”,银行提交理财子公司开业申请有6个月的筹备期,再加上3个月的延期,这样算来,5大国有行均应于今年提交开业申请。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到来,未来我们将在银行网点或者手机银行上看到更丰富的理财产品类型,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不过业内的共识是,变化可能并不会一蹴而就。“根据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还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但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并不代表一定会加大投资股票市场的力度。”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未来的投向,招行杭州分行蔡宜良坦言,预计理财子公司今后发行的产品与目前的情况差距不会太大。
“以前银行理财大多是投向债券类资产,这也是银行最为擅长的领域,预计在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初期,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仍会以此类标的为主。”张菡解释说,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可以扩展其投资范围,增加投资灵活性,也让银行在理财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同时,这也让理财业务真正回归资本管理的本质。不过,张菡表示,目前在起步阶段,银行的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尚在建立之中,在股票配置上可能会偏保守;另外,中资银行在股权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也将导致整体的投研较薄弱。
对此表示认同的刘银平说:“根据银行定位来看,由于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大多是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的群体,因此,今后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仍然是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只不过形式会发生一些改变。”
刚性兑付时代结束
投资者还需改变理财习惯
“从去年开始,杭州多家银行已逐渐上线净值型产品,只不过大部分风向相对偏保守。”据蔡宜良观察。
而相关数据也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4481款,相比于2017年的1183款,发行数量增长近3倍。不过,相较于2018年全年共发售了16万款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来说,现在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更像是银行的“试水之作”。
“目前,投资者对收益浮动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很多人都认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容易亏损。”刘银平解释说,但实际上只要底层资产仍然以存款和债券为主,不配置股票、不加杠杆,产品风险等级不高,净值型理财产品亏损的可能性很低,持有时间越长越不可能亏损。
不过,她也提醒,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是硬性要求,随着预期收益型理财逐渐被净值型理财所取代,投资者将不得不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投资者也不必过度担忧,净值型理财产品都有业绩基准或是历史收益数据,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供量化的参考标准。”
“事实上,理财子公司的到来不仅对银行机构来说是一种挑战,而且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张菡认为,以前投资者并不会特别留意自己购买的哪类理财产品,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会稳赚,但刚性兑付的时代已经结束,以后就越来越需要他们具备理财知识,看清楚、看明白产品的条款,注意区分自己购买的到底是哪类底层资产、哪类渠道发售的产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