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2012年以来,我区根据四川省委对口支援藏区决策部署,援建巴塘县,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我区瞄准住房保障、产业富民、教育惠民、医疗卫生、文明提升等方面,精准施策,将“双流速度”和“双流效率”融入对口支援全过程,有力助推了巴塘经济社会发展。
对口帮扶成绩斐然
据介绍,在推进对口帮扶巴塘工作中,我区对口支援巴塘工作不仅在甘孜州第一次大规模同步推进6个以上搬迁项目,还在全州第一次将中国新歌声文化平台引入藏区,在全州建成第一个现代化游乐园项目,在全州引入第一个飞地园区工业项目,在全州引入第一台县级疾控中心冷链疫苗车,在全州南部片区打造出第一个县级政策研究室,创下了6个“全州第一”。
另外,在巴塘全县范围内还第一个打造出高端矿泉水品牌“三一八零”,在全县搭建起第一个电商服务和双创中心,在全县建立起第一个县内飞地农业园区项目,在全县建成第一个气调库项目,在全县引入第一台四维彩超,在全县组建起第一支校园足球队,在全县组建起第一支校园管弦乐队,在全县设立第一个校园美术工作室等8个“全县第一”。
构建对口帮扶新模式
2012年以来,我区连续6年对口帮扶巴塘县,先后派出三批援建工作队共108名干部人才进驻巴塘,发动12个镇街、20个区级部门、23所学校、5家医疗机构、500余家工商企业参与结对共建。
据介绍,双流第三届援巴工作队(即第四届援藏工作队,第一届对口帮扶石渠县)自2016年8月进藏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部署要求,紧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系统思考“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共建式组织体系、“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造血式目标体系、“精度、力度、温度”相结合的立体式工作体系,形成对口帮扶巴塘县的“三三援建模式”,为巴塘脱贫奔康注入了强大动力。
针对问题实施帮扶
针对“谁来扶”,我区坚持“全域帮扶”,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建式组织体系,通过党政引领结对扶贫。
在区县层面,全面发动区级部门、事业单位、党政干部“手拉手”结对帮扶贫困户。在镇乡层面,实现双流12个镇街、7个区级部门与巴塘19个乡镇结对帮扶全覆盖。在村社层面,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从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带动发展。
同时,瞄准市场引资扶贫,利用双流各类招商引资会积极推介巴塘招商政策和环境。另外,创新实施“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先后发动500余家工商企业结对帮扶巴塘县所有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针对“扶什么”,我区瞄准“持续发展”,构建起“扶贫✚扶智✚扶志”的造血式目标体系。
据介绍,我区针对“有市场缺主体”,大力推动“走出去,引进来”,扶持发展了大棚蔬菜、黑木耳、黑山羊、牦牛制品等7个示范性种养殖合作社,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新兴企业。针对“有产业缺产业链”,安排500万元援建资金专门用于农产品初加工、新鲜果蔬冻干车间、冷链运输等,建成巴塘首个电商物流中心和配套物流体系。针对“有产品缺销路”的问题,积极推进巴塘特色农产品双流“三进”(进机关食堂、进超市、进电商平台),并利用“中国新歌声”等平台全面营销巴塘产品。
针对“怎么扶”,我区聚焦“脱贫攻坚”,构建“精度✚力度✚温度”的立体式工作体系。
据了解,我区2017—2021年计划投入1.4亿元实施5大类17个扶贫项目。2018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又新增3个项目,规划内援建项目总量达20个。
据了解,在推进帮扶工作中,我区除了建立起双方主要领导定期联系机制,还坚持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人才中选派援藏干部人才。
记者 张博 编辑 杜娇 审核 张化彬 曹月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