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今年的Q2,易车网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财报。长期低迷的易车股价也终于出现几日大涨。财报显示,易车网第二季度营收为人民币25.6亿元(约合3.8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归属易车网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70万元(约合40万美元)。其中,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2740万元(约410万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6330万元(约960万美元)。
而这是自从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两年之间易车首次达到盈利。
不过,这一季度的盈利,真的会成为易车扭亏转盈的开始吗?
一、当流量潮水退去、行业销量见顶,易车传统业务的内容-用户-流量短板可能暴露,传统业务市场份额恐会继续萎缩。
易车最基本最稳定的业务收入,也是汽车媒体最传统的业务,是广告和销售线索。易车的这部分传统核心业务净收入10.7亿元,远不比汽车之家的16.7亿,同比增速15.9%,更大幅落后于汽车之家的26.1%。翻看过去两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可发现两家公司传统核心业务的增速始终存在差距。这种马太效应和行业分化持续下去,易车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越来越小,而在新业务还长期探索过程中,传统业务才真正提供了其稳定的利润。
汽车互联网传统业务的竞争力来自于其内容和流量竞争力,而用户对内容、资讯的追逐会选择最优质的,具有一定的唯一性。易车传统业务(广告和线索)市场地位走弱的原因,恐怕还是OGC\\PGC\\UGC等内容的行业竞争力不够,护城河不深,导致其用户与流量的数量短板(需要更多采买)和质量短板(转化率差),最终主机厂和经销商用脚投票,其所占的投放市场份额就会出现变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核心细节是,易车一直没公布过其“日活”等关键数据。最新季度财报显示,易车的市场推广和管理费用在同比增长只有10.8%的情况下,仍占总收入54.4%,这或许侧面反映了其采买流量等费用高昂。
此外,新近的自媒体创业热,很多优质内容出产者纷纷入驻新平台甚至自己创业。像懂车帝、老司机这类移动端汽车媒体其流量和用户短时间内快速崛起,可能被蚕食的或许首先是行业里既有的次优者。
尤其是今日头条孵化的懂车帝,在2017年年末甚至一度冲到了周活跃渗透率行业第二,仅次于汽车之家。在商业化上,懂车帝借助头条流量转换线索,线上用小视频吸引年轻用户,线下拓展经销商网络。明显懂车帝可能会开始蚕食易车的流量和线索。线上广告线索综合线下发展,懂车帝的商业模式恐怕和易车产生竞争。
上有汽车之家的下压,下有懂车帝等的上挤,易车的走势可能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顺利。保持内容活力增强流量竞争力,同时面对新生媒体平台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是易车继续维持传统业务当前市场份额的重要前提,易车真不可懈怠。
最后,这两年伴随国内汽车行业整体销量见顶,B端客户竞争更趋白热化,他们很可能加大营销投放,这应该会给汽车互联网公司带来更大营收和利润,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因为目前主机厂和经销商在销量压力下,更强调品效合一,他们希望投入的营销经费除了打品牌,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销量提升。当流量红利潮水退去,易车的内容-用户-流量的行业竞争力不足够强有可能成为关键短板,并逐渐暴露,最终有可能导致传统业务市场份额继续走向萎缩。
蔚来对易车可能的负面效应,也是易车必须警惕的。如果蔚来汽车真的量产交付,易车与主机厂的关系或许变得微妙,接下来中高端品牌在易车的投放很可能会降低。因为主机厂会担心利益冲突,即“我花钱,你把线索转蔚来”。易车之后创立蔚来,这个逻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内容创业”——利用易车的流量支持蔚来的销售,所以易车的传统业务不排除因此进一步受冲击。
总之,易车在开辟新业务的同时,还是要固守住传统核心业务的大本营方好。
二、易车新业务扭亏,但还难言是趋势性扭亏,更难言将走向大幅盈利,目前可能只是技术性扭亏,因为汽车新零售和融资租赁等远未走通商业模式,整个行业都如此。
截至2017年6月30日,易鑫集团累计亏损76亿元。去年11月,“中国汽车新零售第一股”易鑫集团在港股上市,市值一度超530亿港元。但是易鑫股价很快暴跌、跌破发行价,并长期低位震荡,这说明投资者很清楚,汽车新零售的商业模式还远未真正走通。财报显示,易鑫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2520万元。但刚刚收敛亏损和转向可持续盈利之间,还不一定能画上等号。
汽车新零售的核心依旧是用户-流量-变现的生意,就是把线上线下的流量、客源转化成购买。但目前流量红利消退,推广费用普遍极高,且汽车是慢消品,难以带来持续内生的流量,结果众多切入汽车新零售的企业不得不持续烧钱。易鑫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流量来自易车,可免费获得。不过,明眼人都知道,易鑫少计算流量成本就意味着易车多计算,其实是肉烂在锅里。而前面已提及,易车的市场推广和管理费用在同比增长只有10.8%的情况下,仍占总收入54.4%,说明采买流量等费用可能很高昂。财报也显示,易鑫的销售及营销费用由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46亿元增长到了截止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5.95亿元,同比增加了72%。
灵活、高效、创新、互联网思维,是汽车新零售公司纷纷打出的招牌。但是对经销商来说,车源、资金和客源才是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汽车这个数十上百年历史的特殊垂直行业,现有的主机厂、零部件厂-经销商、4S店-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已经形成高壁垒的生态圈,说句俗话,“水挺深”。以车源为例,能否拿到,是否足够便宜,是否畅销,都是强势的主机厂及其经销商渠道决定,“圈外人”至今难有话语权。
在快消领域,盒马生鲜等或许能“高打低”(阿里对传统商超餐饮,具有相当的品牌、资金、技术、运作等优势);但在汽车垂直领域,即便BAT亲自出马,对既有的主机厂-4S店等生态体系目前也只是“低打高”。
易鑫自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其对新零售的主要切入方式,占其总营收的绝对比重。不过,融资租赁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业务,随着国内金融货币政策和形势转向,目前去杠杆、防风险势头依旧,易鑫股价又持续低迷,其融资租赁业务未来有可能面临不确定。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易鑫的总借款(包含银行借款以及资产证券化债务)为人民币290.30亿元(约43.90亿美元)。自营融资业务的毛利率由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3%减至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46%,主要是由于近期中国整体信贷环境紧缩导致平均资金成本增加。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租赁净利差为5.1%。
易鑫的关键性的金融风控问题也依旧没能改善,坏账率没有下降。根据易鑫最新财报如图,今年6月底与去年底相比,除了31-90日逾期率从0.66%降低到0.43%,其他都持平甚至恶化,比如180日以上逾期率从0.23%大幅恶化为0.48%,90日以上逾期率从0.82%上升为1.05%。
上述问题和风险都是易车新业务板块急需解决的,毕竟市场给与的试错时间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三、总结:易车、易鑫为了扭亏,可能在调整策略,收缩战线,减少烧钱,但这样稍有不慎最终也可能使其陷入传统业务市场份额持续萎缩、新业务探索失败的尴尬境地。
根据最新财报,易车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3.4%,主要是因为第三方贷款占比提升(上季度8%,本季度19%),以及市场推广费用增速下降(剥离了淘车网)。这可能说明易车和易鑫的策略在调整,为避免继续亏损的巨大压力,砍掉烧钱项目,易车或许不敢继续烧钱了。
此外,易车员工数减少了9.38%,主要因为交易业务员工减少,易鑫交易量环比下降6.4%,新车交易量占比下滑,这可能也印证易车在收缩战线。
如果易车策略真转向保守,不敢再向新业务砸钱探索,而传统业务市场份额又不断萎缩,那么这次扭亏就有可能是一次技术性的,甚至是未来更大风险的前兆。
只有真正走通当前新业务的商业模式,维护传统业务的护城河,易车才能让这次扭亏从可能的技术性偶然现象,变成大规模可持续盈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