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秋日的江南,碧水青山,烟雨朦胧。没有来过临安银坑村的你,也许未必听说过江南有如此静谧美丽的小村落,但你一定听说过——“临安山核桃”。
小核桃的生长乐土
地处天目山麓浙西大峡谷上游的银坑村素有“中国山核桃第一村”的美誉,也是临安山核桃的主产地之一。1.5万亩野生核桃林,45万余棵核桃树沐浴在山野中白色的云气里。400-500米海拔的山谷在水面上此起彼伏,土壤中丰富的腐殖质、火山岩成分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滋养。
来伊份野生山核桃的原料基地、生产工厂就隐逸在这一片青山秀水之间。一期一会的来伊份“品质溯源活动”如期而至,工作人员每年会带领媒体记者、网红、KOL、会员一行深入初秋的银坑村,目睹一包包“百年好核”核桃仁产品,如何从树上采摘、工厂加工、物流运输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全产业链过程。
每年白露过后,村民们就迎来了小核桃丰收的季节。此时的银坑村,一根根竹竿舞在云天,一条条扁担咿呀作响,青山满目,似乎所有的土地都因山核桃而灿烂起来。
银坑村远在异乡的游子从四面八方归来,在当地年轻人的口中流传着一句话:“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白露时节一定要回家。”由于村子里的年轻人逐渐流向城市,小核桃丰收时节,却也成为一家人难得团员的幸福时刻。男人们纷纷爬上小核桃树,青绿色的山核桃果实在一杆轻击下“嘀嗒”落果,地面上早已铺好的白色薄膜上硕果累累,女人和孩子们围着树下捡拾落果。最原始的劳作乐趣,最朴实的人间温情,这样的场景在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里年复一年地上演。
小核桃的历史传说
正如,上好的龙井茶必然来自西湖龙井,上好的山核桃则必然出自临安的好山好水,银坑村所属天目山脉则是山核桃的绝佳产地,亦为历史源起地。
说起山核桃的历史缘起颇具“皇家风情”。据浙皖交界的民间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转战皖南、浙西期间,在临安清凉峰镇大明山和马啸十八龙潭屯兵修养生息。刘伯温从天目山来到隐将千亩田遇上了朱元璋,两人谈古论今,共商大计,然而苦于没有雄厚的财力招兵买马。一日,刘伯温闲在伙房见士兵用沸水煮芹菜去除苦味,想到漫山遍野的山核桃,能否放到水里去煮除去苦味,经一试,果然灵验,再放到火笼一烘,山核桃成了既香又脆的美味佳果。从此,两人靠“山核桃”的研发、生产与贸易赚得了“军费”,从此兵多粮足,势如破竹,不久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江山。后来,人们把山核桃也称作“大明果”,成为明朝珍贵的“皇家”贡品。
除了明朝皇室对于山核桃的喜爱,从“核桃大类”上说,中国文人雅士发展出了世界上别具特色的“核桃文化”。核桃是明清之际科举考生走下考场后补脑益气的能量美食,而不利食用的厚壳核桃也成了能工巧匠雕刻洞天的文人雅玩,是朝野文人的“四雅”之一,《核舟记》就记载着明朝文人对核桃之情已从食用功能上升到精神寄托的艺术高度。
虽然,从明初山核桃“意外走红”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而据说我国最为高寿的老核桃树就在银坑村,这里百年以上的小核桃树多达1.5万棵,其中一棵被当地人冠名“野生核桃树王”的老核桃树,于康熙年间种植,至今已经历320年风吹雨打,依然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银坑村的山核桃以其悠久的种植历史,皮薄仁香,树大称王而著称。
图为来伊份品质溯源见证320年“核桃树王”
小核桃遇上大数据
来伊份多年来致力于挖掘中国传统休闲食品的文化内涵与传统工艺,严格帅选新鲜饱满,直径大于2厘米的野生山核桃,用6道高山泉水浸透,再在阳光下自然晾晒,经过蒸煮脱色、炒制、烘烤等淳朴的制作工序。通过创新与现代科技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休闲食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养分融入现代食品工业之中,来伊份“百年好核”山核桃累积销量至今可以绕地球近六圈。在银坑村好核桃的基础上,加工工艺更加贴近自然,将糖的加入量相比行业标准下降20%以上,令核桃保有更真实的原香。
据来伊份本次活动负责人介绍,每年走进银坑村野生山核桃基地,都是为了让大众更了解来伊份近年来所投入建设的“质量追溯系统”。每一个小核桃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都被赋予了一串透明、公开的数据,消费者只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界面上看到一颗小核桃从原料验收、半成品监测、成品监测、来伊份入库监测、配送门店、门店销售等全产业链上相关的证件、监测报告及三方认证的数据。有的产品甚至还能看到食品介绍视频、原料地照片、加工车间监控视频等等。这统统得益于来伊份近两年所构建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对全产业链的跟踪与记录,让传统食品拥有更加现代化的加工、生产、销售的保障。
2015年,“西湖龙井茶配来伊份小核桃”成为举世瞩目的17国领导共同乘坐高铁时款待贵宾所用的简约茶餐。银坑的小核桃仁走出深山,成为“中国味道”的代表,与久负盛名的龙井茶一同载入新的国货名片。如今,银坑村的村民们自豪地说,“西湖龙井茶,银坑山核桃,山核桃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