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前言
1月16日,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开盘即跌破10港元,报价9.70港元,市值2414.22亿港元。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小米市值已经累计下跌23%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股票的评级已经被多家大银行集体降级或降低目标价,其中,摩根大通已经放弃了小米的“增持”评级。
“小米根本圆不了它的故事。雷军说自己是互联网企业,结果整体数据表示,它就是个制造业企业,出货量最大的产品是低端产品,利润极低”,某位投资业内人士分析说。
解禁期后,被疯狂抛售的股票
尽管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和其他控股股东,承诺持有的所有股票,继续锁定365天。但是,市场和投资人似乎并不买账。
1月16日,据知情人士介绍,一家未披露名称的机构投资者将所配售的小米股票价格定在略高于推介区间中间部位后,以每股9.45港元价格通过配售形式出售了2.31亿股B类股,共获得21.8亿港元(约合2.78亿美元)。
1月14日,小米第四大股东、俄罗斯富豪Yuri Milner掌舵的Apoletto Managers基金,减持小米股票5.94亿股,股份价值达60亿元。
事实上,早在1月9日,也就是小米股票解禁当天,Apoletto Managers基金便提出了减持申请。幸运的是,该基金小米股票的买入成本介于0.4115港元到3.0732港元之间,减持后累计回报达3倍至23倍。
俄罗斯富豪的疯狂抛售,或许只是开始!
1月9日解禁之前,小米股票的交易并不活跃,大概每天的成交量只有2亿港币左右。解禁之后,股价大幅波动,成交量明显放大,日成交量达到10亿港币左右。
据悉,解禁的限售股包括该公司7家基石投资者、超过50家机构投资者和4位个人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高达63.1亿股,占总股本比为26.85%。
其中,7家基石投资者包括:中投中财娱乐、中国移动、高通、国开行旗下私募股权基金、保利集团、顺丰集团、招商局集团。他们在2018年7月9日上市时共认购2.18亿股。
与原始股不同的是,基石投资者认购成本为小米集团的发行价为17港元/股。换言之,以目前小米股价来计算,基石投资者们账面浮亏已超过40%。
只会做运营?不看好小米的战略转型
相较于华为在手机芯片、操作系统、5G基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小米似乎在技术创新方面鲜有进步。即便是澎湃S2芯片设计,似乎也已经是刚澄清“没有放弃,依然在研发”。
与华为投入千亿用于技术研发不同,小米更多地是靠运营取胜。
从之前的“饥饿营销”,到如今面对资本市场压力而进行的战略转型,无一不是运营层面的修修补补。
2019年1月6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截至2019年1月4日,小米通过二级市场购入TCL集团6500多万股,占TCL集团总股本的0.48%。
其实,早在2018年12月29日,小米与TCL之间便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双方将在智能硬件与电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础器件一体化等方面开展联合研发。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内地手机市场逐渐过度到为存量竞争时代,小米寄希望通过拓展智能电视业务领域,来促进营收。
当然,在营收占大头的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同样也没有闲着。
1月3日,小米借助官方微博宣布将旗下小米和红米进行品牌拆分。红米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则主攻高端,进军中高端手机市场。
1月10日,品牌拆分后,独立的红米品牌发布了第一款全新机型红米Note7。紧接着,小米产品总监王腾在微博上暗示,未来小米手机或将大幅涨价。
小米的优势,更多源于快人一步,通过运营模式创新,充当一个“价格搅局者”的角色。千元智能手机如此,智能电视如此,小米手环也如此……
尽管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带来较高的收益和市场认可,但是始终没有传统产业公司的“技术底蕴”。当价格搅局被稀释掉的时候,必然会面对竞争对手的反击。
据悉,在内地手机市场斩获颇丰的华为,2019年起将大举进入竞争尚不充分的印度市场,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资1亿美元生产手机,开设1000家品牌门店。与占据印度主流市场的三星、苹果,以及OPPO、vivo、小米等其他中国品牌展开竞争。
对此荣耀品牌全球总裁赵明表示:“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成为印度第一大手机品牌。”
缺乏技术创新,小米撑不起自己的股价
尽管作出了一些列战略性调整,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1月8日,摩根大通发布报告,调低对小米集团的投资评级,由“增持”改为“中性”,目标价也由18港元降低至10.5港元,直接腰斩42%。
摩根大通的理由是,2019年是小米的艰难一年,在难以提升市占率的情况下,小米2019年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将按年下滑12%。
摩根大通同时指出,随着月活跃用户增长受限,小米在中国的广告及游戏等核心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将放缓,互联网服务业务增长今年将放缓至25%至30%。
恰如雷军不解的那样,“同为国产品牌,为什么华为就是民族骄傲,小米却不是”。
当小米风生水起的时候,华为可以通过竞争把小米手机挤下去;如果华为风生水起的时候,小米手机有多大可能将华为挤下去呢?
骨子里就缺乏技术创新的小米,似乎在人工智能的下半场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而被小米高管们寄予厚望的“All in LoT”,一旦智能终端设备被友商取代,又有多少粉丝愿意留在小米的营销生态链呢?
这或许就是摩根大通下调小米投资评级的原因吧,毕竟,缺乏技术创新,小米撑不起自己当下的股价。
结语
1月11日,小米集团的年会上,雷军首次提及小米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雷军称,创业8年,小米当下有两个主要矛盾,即公众对小米的期待与小米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小米的发展速度与现有组织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可以看出,小米已经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公众的期待存在差距。不过,对于发展速度上的不足,高管们更多地认为是组织管理能力上的不到位。或许说的直接点,是原先长于运营管理的管理者们,在技术创新上的管理不到位才导致小米如今的局面。
本文源自港股解码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