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近年来,非接触跨区域性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呈多发、高发态势,其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不法分子犯罪的手段不断翻新。为提高防骗意识,减少财产损失,警方总结出十四种电信诈骗手法,希望群众提高自身识假防骗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冒充银联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银联免费为用户提供消费提示短信的服务,实施短信诈骗,从原来冒充建行、工行等银行转为冒充银联以及银联服务中心。不法分子先用假身份证购置大量手机号码,开通“一号通”业务,层层设置圈套,利用短信中所留回电号码,在电话另一方冒充多个社会角色,如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民警、政府工作人员、银监会工作人员等,套取银行卡号及密码,并将卡内存款转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帐号中。甚至直接冒充公安机关名义发送“警方提示:您的农行银行卡有异常,咨询请联系警方电话......”。
二、冒充熟人诈骗。不法分子采取步步逼近手法,通常需拨打几次电话。第一次电话是“认亲”:拨打受害人电话后,不法分子先试探性地问“猜猜我是谁”,受害人莫名其妙之际,不法分子立即强势质问“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了”,诱使受害人在记忆中搜寻与不法分子声音相似的熟人,并推测性地问不法分子是否为某某,这时不法分子立即对号入座成为受害者的熟人,并拉家常拉近关系,丝毫不提钱的事。第二次电话是“出事了”:“认亲”后,不法分子再次打电话声称自己嫖娼、赌博被抓或发生车祸等,诱骗受害人汇钱至指定账户。接下来的几次电话就是捏造各种理由谎称钱不够,诱骗受害人分数次汇款至指定账户直至受害人警觉。
三、虚假信息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的低息(无抵押)贷款、高利息融资信息,低价机票、火车票信息,六合彩、彩票、股票等非法信息,招聘、代考、代办证、提供考试答案信息,甚至是私家侦查、电话查询及按摩、代孕等五花八门的信息,利用受害人猎奇、走捷径、发大财等心理,诱使受害人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随后要求受害人缴纳保证金、定金、预付利息等各种费用,诱使受害人将钱汇至指定账户。
四、网络购物诈骗。网购诈骗主要有三种形式:钓鱼网站诈骗,受害者在进行网购时,网页出现钓鱼网站链接,受害人点击链接后,购物款被直接转至不法分子账户;预付费用诈骗,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受害人要求购买后,不法分子就要求受害人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受害人付款时,不法分子通常谎称付款不成功而要求受害人多次进行付款操作,造成受害人重复付款,却根本收不到货物;货到付款诈骗,受害人购买物品后,不法分子打电话谎称货物已到达受害者所留地址附近,诱骗受害人先付款再收货,受害人付完货款后,卖家和货物却全都消失。
五、冒充司法人员诈骗。此类案件主要是假借司法机关的权威,恐吓受害人涉嫌洗黑钱、恶意透支等案件,利用受害人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诱惑受害人将钱转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不法分子冒充金融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身份信息被盗,为确保受害人财产安全,需进行财产冻结或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并警告受害人不能向亲友透露,甚至要求受害人关闭手机。经过“多部门”连番恐吓,步步诱骗,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中。
六、盗用QQ诈骗。不法分子事先用病毒软件盗取他人QQ号码,并录制QQ号原主的视频。接下来不法分子用盗取的QQ号上网寻找作案目标,冒充QQ号原主与其亲友聊天,播放QQ号原主的视频博取信任,随后发布因某事急于用钱的信息,要求受害人将钱汇至指定账户。近来一些犯罪团伙专门盗取国外留学学生的QQ号码,利用其亲友不便联系及核实的情况实施诈骗。
七、虚构退税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在网上、发短信及打电话的方式,向受害人发布购房退契税、购车退税、购车补贴、退学费等“好消息”,并称只需按要求在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即可拿到退还钱款。接着不法分子提示受害人如何操作,并以操作不成功为由要求受害人多次更换银行卡。在此过程中,不法分子要求受害人快速操作,使受害人没有反应时间,造成受害人多次将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至不法分子账户。
八、虚构包裹内有毒品诈骗。不法分子用层层设套方式,先后扮演邮政部门、公、检、法部门、银行部门工作人员,一步步将受害人引向银行自动柜员机,把钱款汇至指定账户。第一步是冒充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其有份包裹无法投递或包裹内藏有毒品、非法物品、大额现金、银行透支卡等,需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第二步是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恐吓受害人称其可能涉嫌犯罪,身份信息外泄,必须对银行卡进行升级保护或者转移钱款,需移交银行部门处理;第三步冒充银行部门工作人员,提示受害人到柜员机进行所谓升级保护,实际上是引诱受害人将钱款汇至其指定账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