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投资 >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工商银行信用卡进度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工商银行信用卡进度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最新资讯《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工商银行信用卡进度》主要内容是工商银行信用卡进度,三大攻坚战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将乐县检察院立即着手对该院五年来受理审查起诉的21起信用卡诈骗案进行梳理,发现其中有11人在被刑事裁判前后因为民事债务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占犯罪人数55%,而信用卡犯罪行为发生在其被确定为失,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三大攻坚战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其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近日,三明市将乐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金融“产品”风险——“失信人员”办理的信用卡居然还可以爆刷透支!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简要案情

将乐县检察院在审查逮捕一起信用卡诈骗案中发现:原在将乐县办企业的李某,于2009年至2011年间先后在银行申请办理了四张信用卡。后来,因经营不善、效益不佳,企业倒闭了。2014年3月初,李某因欠钱被法院向社会公布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我们说的“老赖”啦!)。列为失信人员后,李某因没有经济来源,就将手上四张信用卡进行大量透支。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截止2015年1月1日,李某使用这四张信用卡超过还款期限合计透支本金人民币18万余元,经银行多次催收超过三个月后仍不归还相关透支款项,并且长期逃匿,躲避还款,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失信还能刷卡,是否只是个案?

被列为失信人员了居然还能刷爆信息卡,这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乐县检察院立即着手对该院五年来受理审查起诉的21起信用卡诈骗案进行梳理,发现其中有11人在被刑事裁判前后因为民事债务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占犯罪人数55%,而信用卡犯罪行为发生在其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之后的有3人,占犯罪人数的14%!该院立即向上级院三明市检察院作了汇报,又经过调研发现该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既然是 “信用卡”,可持卡人都没了信用,怎么还让他继续透支使用嘞?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嗯,这可是个盲区!

再不管管,

后果可能挺严重!

检察官对很重视,

及时向银行发出相关检察建议!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及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只对失信人员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新的信用卡有进行惩戒和限制,而对失信人员失信之前已办理的信用卡无限制,处于脱管状态,仍然可以随意透支,这是个监管空白,易引发犯罪行为。

从个案到类案,从个案看系统,为预防和杜绝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发生,为防范信用卡金融风险,推进银行系统加强对银行信用卡产品的监管,为构建对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惩戒格局,将乐县检察院采取“三步走”推进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信用卡管控工作机制。

三步走

1

着眼问题,发出检察建议

为了解银行管理的专业,明确银行部门是否存在信用卡管理漏洞,该案办案员额检察官李世金副检察长在亲自走访辖内银行部门,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探讨,引起了银行部门领导的重视,并确定了信用卡管理漏洞存在,而且是还是个大风险点!该院从而先后向将乐县工商银行、人行、银监针对性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建章立制意见和建议,均被采纳!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2

找准关键,召开联席会议

发现问题,那就要去解决问题。

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银行难道看不到吗,还是相对滞后?

该院傅祥儒检察长要求办案检察官找准症结。通过走访县法院,协调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银行系统相衔接机制,得到法院认可,并且达成了共识,第一时间将辖内失信人员名单通报银行部门,开展针对性管控。

找到了信息互通互动的关键点,接着一鼓作气,该院与县法院、人行、银监及七家银行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联席会,对信用卡专项管控问题进行充分探究,集思广益,找准对策。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听说会议开得挺热烈的,看看各位大咖怎么说!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李世金副检察长

作为案件承办员额检察官,他详细介绍了在办理案件中发现和堵塞信用卡管理漏洞的来龙去脉,指出: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在办案中发现银行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结合办案提出风险预警,加强司法资源共享,推动跨部门衔接配合,帮助银行部门完善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失信人员再犯罪,这项工作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人行林延岚行长

他从行业内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各银行机构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控制银行卡办理门槛,从源头防范风险,并对信用卡业务开展自查自纠,完善内控制度,堵塞安全漏洞。积极构建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通知辖内各银行机构,推动银行机构建立防范失信被执行人信用卡恶意透支应急处置机制。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银监肖一勇主任

强调:信用卡作为银行机构的拳头产品,社会发展趋势,其业务开展必须规范,对个人应根据其信用等级设置额度,特别是已经失信人员需对其持有的信用卡进行监管,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关注社会焦点、行业漏洞,及时介入帮助沟通协调,推动司法与银行部门的信息衔接,有力地促进了辖区内银行业制度的建设。银监部门作为银行机构监管部门,将利用信息互通,采取限授信、限额度、限透支等措施,加强监督银行机构对失信人员持有信用卡的监管力度。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工行蔡永筑行长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建行蔡和坚行长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中行黄晓霞行长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农信联社谢海平理事长

他们均对检察院、法院帮助银行部门化解金融风险表示感谢,都根据本银行机构信用卡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报,对本次信用卡专项监管问题提出了:主动接受司法监督,根据法院提供的失信人员清单进行主动对接、入网、监控;加强持卡人的动态管理,对持卡人场所、消费项目等进行强化监控,发现异常进行冻结;在人行、银监的领导和监督下,加强银行机构间的信息互通,完善协调配合监管机制。

法院王文光院长

他从法院受理的涉及信用卡刑、民案件数量不对称以及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洞察信用卡犯罪和民事纠纷对银行业和社会的危害,解读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的过程,强调了及时将名单通报给银行部门采取相关管控措施,司法与银行部门形成合力的重要性。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检察院傅祥儒检察长

傅检察长总结:加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卡联合惩戒,做好信用卡专项管控工作意义重大,检察机关通过办案抓准症结,提供联合推进工作完善的契机,帮助银行部门认清风险,为银行部门建章立制注入司法力量,并强化检、法对行业、对社会服务大局的能力,从而为防范金融风险,预防经济犯罪,增进社会诚信良好氛围保驾护航!

3

形成合力,共建惩戒机制

通过积极筹划,将乐县检察院与法院、人行、银监四部门会签了《关于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使用信用卡管理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机制》,并抄报将乐县政法委、将乐县公安局,为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卡管控和联合惩戒做出了规范举措,并有力地推动了辖区内银行部门信用卡产品的管理制度建设,堵塞漏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3

形成合力,共建惩戒机制

通过积极筹划,将乐县检察院与法院、人行、银监四部门会签了《关于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使用信用卡管理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机制》,并抄报将乐县政法委、将乐县公安局,为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卡管控和联合惩戒做出了规范举措,并有力地推动了辖区内银行部门信用卡产品的管理制度建设,堵塞漏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空白

谁办案谁普法,

再和检察官一起了解一下!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输入

什么是失信被执行人,

也就是“老赖”、“失信人员”…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失信被执行人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民事诉讼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四)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五)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怎样被公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信息的若干规定(2017年修正)

(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07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

为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第二条 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提供了充分有效担保的;

(二)已被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财产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债务的;

(三)被执行人履行顺序在后,对其依法不应强制执行的;

(四)其他不属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情形。

第四条 被执行人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第五条 人民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的执行通知中,应当载明有关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风险提示等内容。

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并作出决定。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也可以依职权决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人民法院决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应当制作决定书,决定书应当写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理由,有纳入期限的,应当写明纳入期限。决定书由院长签发,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决定书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文书送达方式送达当事人。

第六条 记载和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应当包括:

(一)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

(二)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

(四)被执行人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

(五)执行依据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执行案号、立案时间、执行法院;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记载和公布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可以采取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方式对本院及辖区法院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征信机构通报,并由征信机构在其征信系统中记录。

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九条 不应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撤销失信信息。

记载和公布的失信信息不准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更正失信信息。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有纳入期限的,不适用前款规定。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六个月内,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条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纠正:

(一)不应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二)记载和公布的失信信息不准确的;

(三)失信信息应予删除的。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纠正的,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纠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纠正;理由不成立的,决定驳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

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公布、撤销、更正、删除失信信息的,参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老赖们”受限有哪些?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法院会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高消费,具体不能从事下列活动:

1. 无法取得银行贷款(包括办理信用卡)。

2. 不能乘坐火车软卧、动车二等座以上座位及高铁座位。

3. 不能乘坐飞机。

4. 不得乘坐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5. 不能出国。

6. 不能去高档消费场所消费(如宾馆、酒店、高尔夫、高级娱乐场所等)。

7. 不得参与政府招标竞标。

8. 不得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9. 不得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10. 不得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11. 不得旅游、度假;

12. 不得让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13. 不得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14. 不得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还有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老赖在坐火车方面进一步受到具体限制:“不允许乘坐火车高级别席位,包括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座以上座位。”

中央对老赖还提出了什么惩戒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认定的被执行人失信信息是社会信用信息重要组成部分。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有利于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提高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合法性。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实施。

——坚持信息共享。破除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以及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用信息壁垒,依法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坚持联合惩戒。各地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各方面力量,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联动的有效融合。

(三)建设目标。到2018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执行联动体制便捷、顺畅、高效运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失信被执行人界定与信息管理、推送、公开、屏蔽、撤销等合法高效、准确及时。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各类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以联合惩戒为核心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高效运行。有效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执行难问题基本解决,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二、加强联合惩戒

(一)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

1.设立金融类公司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作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参股、收购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批的审慎性参考,作为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审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审慎性参考。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

2.发行债券限制。对失信被执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从严审核,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3.合格投资者额度限制。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审批和管理中,将失信状况作为审慎性参考依据。

4.股权激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协助中止其股权激励计划;对失信被执行人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协助终止其行权资格。

5.股票发行或挂牌转让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股票发行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审核的参考。

6.设立社会组织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发起设立社会组织审批登记的参考,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发起设立社会组织。

7.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或主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政府采购项目信息;依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作为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依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或主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

(二)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

1.获取政府补贴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请政府补贴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

2.获得政策支持限制。在审批投资、进出口、科技等政策支持的申请时,查询相关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作为其享受该政策的审慎性参考。

(三)任职资格限制

1.担任国企高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限制其担任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国有股权方派出或推荐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担任相关职务的,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免去其职务。

2.担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限制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3.担任金融机构高管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限制其登记或备案为社会组织负责人。

5.招录(聘)为公务人员限制。限制招录(聘)失信被执行人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应作为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

6.入党或党员的特别限制。将严格遵守法律、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况,作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以及党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

7.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不作为组织推荐的各级党代会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

8.入伍服役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将其失信情况作为入伍服役和现役、预备役军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

(四)准入资格限制

1.海关认证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成为海关认证企业;在失信被执行人办理通关业务时,实施严密监管,加强单证审核或布控查验。

2.从事药品、食品等行业限制。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药品、食品安全行业从严审批;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矿山生产和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等行业;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上述行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担任相关职务的,按规定程序要求予以变更。

3.房地产、建筑企业资质限制。将房地产、建筑企业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况,记入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信用档案,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对其企业资质作出限制。

(五)荣誉和授信限制

1.授予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慈善类奖项限制。将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情况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前置条件,作为文明城市测评的指标内容。有关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不得参加文明单位、慈善类奖项评选,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后取得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慈善类奖项予以撤销。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不得参加道德模范、慈善类奖项评选,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后获得的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慈善类奖项予以撤销。

2.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荣誉限制。协助人民法院查询失信被执行人的律师身份信息、律师事务所登记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为律师、律师事务所的,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参与评先、评优。

3.授信限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融资授信时要查询拟授信对象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对拟授信对象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要从严审核。

(六)特殊市场交易限制

1.从事不动产交易、国有资产交易限制。协助人民法院查询不动产登记情况,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购买或取得房产、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从事土地、矿产等不动产资源开发利用,参与国有企业资产、国家资产等国有产权交易。

2.使用国有林地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报使用国有林地项目;限制其申报重点林业建设项目。

3.使用草原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报草原征占用项目;限制其申报承担国家草原保护建设项目。

4.其他国有自然资源利用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报水流、海域、无居民海岛、山岭、荒地、滩涂等国有自然资源利用项目以及重点自然资源保护建设项目。

(七)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

1.乘坐火车、飞机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民航飞机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2.住宿宾馆饭店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住宿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国家一级以上酒店及其他高消费住宿场所;限制其在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场所消费。

3.高消费旅游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出境旅游,以及享受旅行社提供的与出境旅游相关的其他服务;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获得旅游等级评定的度假区内或旅游企业内消费实行限额控制。

4.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其财产支付子女入学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5.购买具有现金价值保险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支付高额保费购买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

6.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八)协助查询、控制及出境限制

协助人民法院依法查询失信被执行人身份、出入境证件信息及车辆信息,协助查封、扣押失信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协助查找、控制下落不明的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出境。

(九)加强日常监管检查

将失信被执行人和以失信被执行人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单位,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并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十)加大刑事惩戒力度

公安、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以及其他妨碍执行构成犯罪的行为,要及时依法侦查、提起公诉和审判。

(十一)鼓励其他方面限制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使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结合各自主管领域、业务范围、经营活动,实施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

三、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

(一)失信信息公开

人民法院要及时准确更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有关网站、移动客户端、户外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供公众免费查询;根据联合惩戒工作需要,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推送名单信息,供其结合自身工作依法使用名单信息。对依法不宜公开失信信息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要通报其所在单位,由其所在单位依纪依法处理。

(二)纳入政府政务公开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将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信息列入政务公开事项,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要依据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依法开展。

(三)信用信息共享

各地区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金融、税务、工商、安全监管、证券、科技等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有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四)共享体制机制建设

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社会信用档案制度,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重要信用评价指标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一)进一步提高执行查控工作能力

1.加快推进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加大信息化手段在执行工作中的应用,整合完善现有法院信息化系统,实现网络化查找被执行人和控制财产的执行工作机制。要通过政务网、专网等实现人民法院执行查控网络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商、交通运输、农业、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外汇管理等政府部门,及各金融机构、银联、互联网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网络连接,建成覆盖全国地域及土地、房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证券、股权、车辆等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实现全国四级法院互联互通、全面应用。

2.拓展执行查控措施。人民法院要进一步拓展对被告和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手段和措施。研究制定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律师调查被执行人财产制度、公告悬赏制度、审计调查制度等财产查控制度。

3.完善远程执行指挥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要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和远程指挥系统,实现四级法院执行指挥系统联网运行。建立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四级法院统一的网络化执行办案平台、公开平台和案件流程节点管理平台。

(二)进一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

1.完善名单纳入制度。各级人民法院要根据执行案件的办理权限,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决定是否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

2.确保名单信息准确规范。人民法院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审核纠错机制,确保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准确规范。

3.风险提示与救济。在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前,人民法院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风险提示通知。被执行人认为将其纳入失信名单错误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纠正,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予以撤销;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被执行人对驳回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失信名单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或案件依法终结执行等,人民法院要在3日内屏蔽或撤销其失信名单信息。屏蔽、撤销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并通报给已推送单位。

5.惩戒措施解除。失信名单被依法屏蔽、撤销的,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单位要及时解除对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确需继续保留对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并明确继续保留的期限。

6.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应当纳入而不纳入、违法纳入以及不按规定屏蔽、撤销失信名单等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

1.进一步加强协助执行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抓好落实工作。各级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机制、程序,明确各协助执行单位的具体职责。强化协助执行工作考核与问责,组织人事、政法等部门要建立协助执行定期联合通报机制,对协助执行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和追责。

2.严格落实执行工作综治考核责任。将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情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有关要求。

3.强化对党政机关干扰执行的责任追究。党政机关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范围。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以及《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对有关部门及领导干部干预执行、阻扰执行、不配合执行工作的行为,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并向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强化问责。负有信息共享、联合惩戒职责的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细则,确定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措施在2016年年底前落实到位。各联合惩戒单位要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惩戒系统的对接,通过网络自动抓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及时反馈惩戒情况。同时要加快惩戒软件开发使用进度,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嵌入单位管理、审批、工作系统中,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自动比对、自动拦截、自动监督、自动惩戒。

(二)强化工作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要求,强化执行机构的职能作用,配齐配强执行队伍,大力推进执行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快推进人民法院执行查控系统与执行指挥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各信息共享单位、联合惩戒单位的信息传输专线、存储设备等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加强人才、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保障。

(三)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加快推进强制执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及时将加强执行工作、推进执行联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加强联合惩戒等工作法律化、制度化,确保法律规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四)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信用惩戒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依法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受惩戒情况等公之于众,形成舆论压力,扩大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影响力和警示力。

一场由“老赖”爆刷信用卡引发的“堵漏”行动

银行加强信用卡产品的监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老赖无法再有动信用卡透支的歪念,相信信用卡诈骗犯罪能够大幅度减少,这也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文字:吴观顺 温雪花

图片:刘 璐

转自将乐检察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