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投资 > 泛亚投资者卷入金属版庞氏骗局“苦吞黄连”-泛亚事件

泛亚投资者卷入金属版庞氏骗局“苦吞黄连”-泛亚事件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泛亚投资者卷入金属版庞氏骗局“苦吞黄连”

7月中旬,有着“全球最大稀有金属交易所”之称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被曝出400亿元兑付危机。泛亚公告称,今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层面的多重影响,泛金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的“瓶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兑付危机回顾

截止今年,成立于2011年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已经为实体经济导入高达367亿元的资本量。然而,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却被投资者集体投诉了——从今年4月起,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与收益从逾期陆续变成“无法取回”。

据悉,这些投资者是投资了一项年化率约14%的资金受托业务——日金宝。该业务是以有色金属为抵押物,一旦抵押物的市场价格上涨,收益率将超过14%以上。同时,鉴于泛亚交易所拥有的稀有金属铟占据全球总量95%的库存,质押物的兑付自然也不成问题,投资者于是纷纷争先买入该产品,累积投资额达400多亿元

然而,流动性危机早就露出了苗头。早在去年11月13日,云南证监局官网就发布了一篇“工作动态”,提示“部分交易场所存在违规行为,特别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风险巨大”。吊诡的是,文章发布后不久就被“秒删”。泛亚交易所副总裁张子诺回应媒体称,这是云南省证监局内部工作纰漏造成的乌龙事件。

如果说这个理由还能勉强掩盖过去的“工作疏漏”,但随后的事态发展就让泛亚hold不住了。今年4月,日金宝产品资金取回额度开始无故缩水;进入7月,日宝金已经不再给予赎回资金,甚至连放在泛金所的个人资金也被“冻结”。

泛亚模式揭秘

其实,在这一模式中,收储方是泛亚的下游购货企业,泛亚收储所用资金都来自投资者,在交易中投资者的钱却变成了金属货物,然而许多投资者对此并不清楚,泛亚对投资者显然存在欺骗。

泛亚交易所的金属价格往往比现货价格高出20%以上,这会让金属铟的买家机构选择大量囤货,再转手卖给泛亚。如此一来,泛亚模式大大搞乱了金属市场的真实价格走势。

需要注意的是,日金宝业务是以金属货物做质押,由投资者向下游购货企业提供贷款预付购货款,并得到相应利息。但要吸引下游购货企业履行协议,就需要支撑有色金属的交易价格持续走高,否则企业很可能选择违约。但同时,泛金所对下游购货企业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自身也没有强大的变现能力,没有瓷器活还揽下了金刚钻,这场流动性危机的出现也是迟早的。

7月21日,泛亚给出的最新解决方案称,8月31日后泛金所将取消受托业务,投资者可以选择将资金转入互联网金融平台泛融网,并签订一份每月取回利息和少量本金的兑付协议;选择将资金留在泛金所的投资者需要签订24个月到期兑付协议。上述两种情况都不保证一定能把货物变现,且方案称这种情况下将直接和投资者交割金属实物。

这样的方案怎么能让投资人有“安全感”?首先,强行再留24个月的期限不能保证刚性兑付现金的时效性,也保不准未来会出现什么更大的损失。另外,被迫将投资款兑换为“碰不得、卖不掉”的有色金属货物,只会给投资人自身带来更大的麻烦和损失。

然而,面对投资者的声讨和不满,泛亚却在7月25日委托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称其交易所“现货委托受托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换句话说,有法律做保护伞,泛亚给出的“要么拿着抵押物金属走人,要么把钱转投自家互联网理财”的解决方案不乏嚣张气焰。如果最终被硬塞到手中的是一堆含有辐射的有色金属,在茫茫市场中投资者也很难以原价完成实物交割,结局很可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周知客公众号:TalkingFinance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