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每经记者:袁园 涂颖浩 每经编辑:王嘉琦
庭审吴小晖、对项俊波提起公诉、对赖小民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金融圈打虎还在继续。
比起上述几个名字,李光荣三个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陌生得多。近日,上市公司精达股份(600577,SH)的一纸公告称,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
一则看似简单的公告,透露出低调的保险大佬李光荣近期身陷囹圄的事实。作为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华投资控股)的掌门人,李光荣非常低调,但他在资本市场上却极有影响力。
对于保险业人士来说,李光荣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华安保险董事长。关于李光荣,华安保险官网这样介绍:
李光荣,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委员、董事战略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董事局咨询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常务副主席、创立发起人之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学校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副理事长,湖南慈善总会副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英国中华总商会首席经济顾问,中英企业家俱乐部创始理事,中英企业家“金榜创客”俱乐部主席。
李先生精通风险投资、资本运营及现代企业管理,自担任我公司董事长以来,致力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责任、专业、奋进”的经营理念,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在履行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领华安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中国保监会于2004年12月27日核准了其担任我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图片来源:华安保险官网
虽然有关李光荣的资料很少,但他的“能量”,从他在市场上的一系列动作中可见一斑。
1998年下海 参控多家上市公司
根据精达股份4月26日晚间的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事实上,精达股份在4月21日就发布公告称,李光荣因“个人原因”辞去精达股份董事职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李光荣下海创办了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他目前持有特华投资控股98.60%的股份。资料显示,特华投资控股是一家以金融投资、财务顾问、投资管理等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以企业并购、金融研究服务和创业投资为特色的投资控股公司,下设投资银行总部、投资管理总部、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和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等部门及机构。
成立特华投资控股之后,李光荣在市场上动作不断:
2005年2月,精达股份原控股股东精达集团向广州市特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特华投资控股前身)出让3168.00万股精达股份股份,转让后,广州特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14年,特华投资控股曾经将彼时股价约9.51元/股的宝光股份(600379,SH)控股权,溢价58%闪电转让给北京融昌。
而特华投资控股最受关注的就是与史玉柱的辽宁成大(600739,SH)的股权争夺。资料显示,辽宁成大拥有广发证券16.40%的股权,同时也投资中华保险,持有证券保险全牌照。
去年6月,前海开源同意将其管理的多个投资组合持有的部分辽宁成大股票以20元/股的价格转让给特华投资,转让比例不超过辽宁成大总股本11%。到去年年底,特华投资已火速举牌成了持股辽宁成大8.06%的第二大股东,距离股东成大集团11.11%控股比例只有一步之遥,更将史玉柱4.25%的持股抛在身后。
此次李光荣“出事”后,特华是继续受让辽宁成大股票至原计划的11%,还是放弃?局势似乎更为扑朔。
2002年从国企手中收购华安保险
与近年涌现的诸多资本大鳄类似,李光荣也对险企情有独钟。
低调的李光荣最早引起媒体注意,是在2002年。这一年,特华投资控股从华侨城集团、深圳机场集团等国企手中收购华安保险。
华安保险1996年成立于深圳,最初有16名股东,注册资本金3亿元,其中,华侨城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20%。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从1996年到2002年,成立6年间,华安保险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但大部分股东还是决定出售华安保险部分股权,每股售价仅为0.58元。
2002年7月,特华投资控股就入主华安保险达成意向。据悉,当时李光荣联合了6家关联企业,组团收购华安保险,最终顺利以2.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华安保险70%股份,使得华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财险公司,而李光荣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李光荣掌管华安保险之后,华安保险的发展路径也发生了变化。在2004年,华安保险开始销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2004年,我国市场上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始变为“利率联动型产品”。2000年,我国刚推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时,均为固定分红型的“家财险+投资”的组合模式。固定利率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在面临利率的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险企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大的利差损,而当利率持续走高的情况下,险企则要面对“滞销”或者退保的风险。
2007年,股市不断走强,华安保险全面转向理财型业务,甚至不惜压缩常规业务。有媒体统计,从2004年7月到2007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理财型产品达到218亿元,而2008年全年更是高达130.5亿元。
借助红火的资本市场,大肆销售投资型产品,为华安保险带来了超额收益。仅2006年,华安保险投资型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平衡掉了该公司之前车险经营上的全部亏损,更出现8000万元的账面溢利,2007年的全年综合收益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2.5%。
2005年至2012年,华安保险5次增资,资本金增至当前的21亿元。华安保险的股权结构显示,特华投资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海航则通过海航资本、海航投资,合计持有19.643%股份,位列第二大股东。
风光不在 五大险种全线承保亏损
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到来,风光无限的投资型产品给华安保险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保监会加大了对于理财型产品的管控,不再批复华安保险新的投资型产品,华安保险不得不从投资型产品回归到常规业务,此后的华安保险“光彩”不再。
2014年10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九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上,李光荣演讲时谈到2008年危机:
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最终酿成了那一次的金融危机。
当时雷曼兄弟等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一味贪婪地投机赚钱,根本不考虑这种产品的内在价值,也很少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市场普遍弥漫着投机气息。最终泡沫破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收购,雷曼兄弟最终破产,世界经济迅速跌入谷底。
2017年,华安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2亿元,同比增长12.33%,在85家财产险公司中排名第11位。
保费收入居前五的险种分别是车险、意外伤害险、企业财产险、责任保险和健康险,但这五大险种均显示承保亏损状态,其中车险亏损为2.26亿元。根据年报,2017年华安保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86.8%。
对于业绩下滑,华安保险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表示:
受市场环境及行业周期的影响,我司在承保方面综合成本率偏高,资产配置策略与投资市场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投资收益率偏低,导致公司整体利润有所波动。
2017年末,华安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49%。较2016年末下降了65.48 个百分点,华安保险在年报中表示,“一方面是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调整,对公司资本要求增加,最低资本由 2016年末15.24亿元上升至2017年末 18.05亿元;另一方面则在于华安保险内生资本能力下降,受市场竞争环境和投资收益不理想影响,2017年公司净利润相比2016年大幅减少,导致实际资本减少。”
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