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周末我回家吃饭,我妈说了件事儿。
邻居张大妈去银行存钱,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营销下,买了个不明所以的理财产品,结果回来给她儿子一看,其实是个保险产品。
张大妈说,银行的人跟她讲,这个是跟保险公司一起开发的理财产品,更安全、不会亏,所以她才买的。
我听完摇摇头,这银行的理财经理需要培训培训了,不然这样下去消费者会以为银行人都是大忽悠。
最近银保监会也发文提醒消费者,要小心个别银保产品销售陷阱。
我们都知道理财经理要积极主动营销才有可能拿大单,但前提是要依法合规。有的理财经理为了业绩,不惜编造不实话术误导消费者。
其中一种是像张大妈遇到的,把保险产品当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基金等卖,混淆产品类型。没有如实说明卖的是保险。
另一种是把这个产品能带来的收益说得太夸张,实际根本没有那么好,也没有告诉消费者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一味地作虚假保证。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比如买这个产品有什么除外责任、提前退出会有什么损失、犹豫期的起算时间等等。
以上不管哪一种,都是要严打的行为。
好的理财经理应该为客户推荐适合的产品,并且把产品信息如实相告,对一年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销售要做到“双录”,把合同内容、免责条款等提示做好。
现在银行保本理财淡出,理财经理有义务对消费者进行投资风险意识的教育,只有真诚为对方想得周到,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