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窄衣时代盘扣造型结构
对襟盘纽—盘扣的后来居“上”
明代,市井文化繁盛,人们对人情世俗的玩味、荣华富贵的渴望体现在了服饰穿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系带为主的基础上,衣服趋窄,前襟上部用金、银、玉石等各类材质的子母钮扣,富贵华丽。子母钮扣的发展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起初以布制盘扣为主,后来选用各类名贵材质,体现了华美豪奢的风格。明代的诸多墓葬中均能发现用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而成的盘扣,如首都博物馆藏定陵遗址出土的明孝靖皇后的红纱罗地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中就用了金嵌红宝石盘扣(图13)。明代顾氏墓出土的立领对襟衫上用了银纽扣。各种金属盘扣以子母扣结构居多,一般多用于外衣的领襟处,质地不同,造型各异。
除此之外,丝麻制盘扣仍在使用,如明万历帝定陵出土的立领对襟女衣上的丝绸盘扣和首都博物馆藏的明中期杂宝花卉纹缎方领对襟半臂,暗缝于门襟处衣里边缘的7对盘扣。另外,士庶服用的对襟罩甲和形似袈裟、用各色碎织锦料拼合而成的对襟水田衣上也都使用盘扣。通过考古发掘的文物不难看出,明代传统服饰中盘扣的影子处处皆是,钉缀方式由门襟处的衣里边缘逐渐改为衣表边缘,系带仍在使用,如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的方领对襟短袖女衣就采用了2对盘扣与一副系带并用的系合方式(表1)。
窄衣盘扣—盘扣渐趋兴盛
清代,随满族窄衣文化发展,服装以袍、褂、衫、裤、坎肩为主,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的系带已不再适用,被盘扣替代。清朝意大利人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大阅图》中乾隆所穿猎装和《纯惠皇贵妃吉服像》中纯惠皇贵妃所穿吉服的一字直盘扣清晰可见,均为金属圆钮头。满清宫廷贵族的男女服饰重点表现在服饰面料的华丽和刺绣工艺的考究上,搭配使用的盘扣一改明朝子母扣的形式,一般为金属或珠玉钮头的一字直盘扣(图14),整体造型简单高贵,彰显威严,偶有简单小盘花扣。
男子服饰上一般全部使用一字直扣,这样即遵循社会身份体制,又凸显硬朗、威武的气质,以巴图鲁坎肩最为典型(图15)。在甲胄上多用一字直盘扣系合,使甲胄严密而易于穿脱。民间男子服装基本使用直扣,少部分使用简单的葫芦扣或双耳扣等。汉族女子的服饰面料相对简单,刺绣面积较小,闭合件以直盘扣为主的同时,软盘花扣出现,造型结构日趋复杂,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与此同时,钮头的制作越来越考究,精工细作,繁复美观。
清末,女子服饰上的盘扣运用已经成熟,一字直扣为主,实现其功能性;实心软盘花扣为辅,实现其装饰性;女子长袍上一般用一字直扣或者右胸配盘花扣。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了多件清末服饰,保存较为完整,对盘扣的测量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表2)。
装饰为主—盘扣发展的巅峰
民国时期,虽然服饰变革激烈,但经改良后的传统服装依然被穿用。西风东渐,融合了中西方服饰美学的旗袍,其简约优雅的格调与盘花扣的精致灵动相得益彰,为盘花扣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沃土。作为点睛之笔的盘花扣成为主流门襟闭合件,它汲取时代气息,造型结构变化较大,常见琵琶扣、一字扣、蝴蝶扣、兰花扣、菊花扣、凤凰扣等(图16)。盘花扣成为备受女性推崇的扣式,主要被运用在门襟的醒目位置,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在盘制方法和造型上极尽巧妙,出现了实心硬盘包花盘扣。
小结
综上所述,在窄衣时代,从明代市井文化下的子母盘扣造型的产生到清代一字直扣的兴盛,再到软盘花扣的造型丰富,以及硬盘花扣的造型多变,盘扣经历了一个从替代系带的功能性到多变造型的装饰性过程。整个发展过程中,盘扣的造型结构日趋完美,含蓄雅致,意蕴悠长。
结 语
盘扣由结绳记事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戎装上出现皮制盘扣雏形,造型为一字直扣;唐代常服使用盘扣,以简单短小的棉布或丝麻质地直扣为主;宋、元时期延续使用直扣,偶有简单的软盘花扣出现。以上宽衣时期的门襟闭合件均以系带为主,盘扣作为辅助闭合件逐渐普及成熟。明代服饰造型趋窄,在延续直扣的同时,出现了金属、玉石等材质的各式子母扣。清代受窄衣文化影响,盘扣取代系带,成为我国服装的主流门襟闭合件,多为棉布或丝麻质地直扣,配合金属钮头;清末,软盘花扣普及,造型主要以菊花、梅花、蝴蝶等吉祥寓意图案为主;民国时期承接清代使盘扣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门襟闭合件,实心硬盘花扣盛行,造型多为蝴蝶、凤凰、兰花、寿字等,丝麻、棉布材质,精巧多样,画龙点睛,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盘扣,经历了一个从功能性到装饰性、从简单造型到形式丰富、意蕴表达的演变过程。近些年,作为传统服饰装饰元素的盘扣,以极强的生命力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被许多服装设计师用来点缀各类时装。然而,传承的第一步是了解,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还是要建立在对传统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把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希望本文对中国传统盘扣造型结构的演变研究可以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 台湾: 丹青图书有限公司, 1986:1-534.
ZHOU Xibao.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clothing [M]. Taiwan: Write Books Co., LTD, 1986:1-534.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32-595.
SHEN Congwen,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costumes [M]. Shanghai: Shanghai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 2011:32-595.
[3]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M].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33-104.
BAO Mingxin. Modern Chinese women's memoir [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04:33-104.
[4]叶大兵.《中国纽扣》[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1-66.
YE Dabing. China buttons[M]. Beijing: Chinese Book Company, 1995:1-66.
[5]故宫博物院.《清宫服饰图典》[M].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10:1-307.
The Palace Museum. Qing dynasty palace clothing TuDian [M]. Beijing: The Forbidden City Publishing House, 2010:1-307.
[6]马冬.《西北地区古代服饰纽系件研究》[M]. 成都: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9:5-180.
MA Dong.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lothing department of new item in northwest regions [M]. Chengdu: Sichu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9:5-180.
[7]杨成贵. 《国服(上)—旗袍与短衫》[M]. 台北: 汉唐服饰有限公司, 1989:3-76.
YANG Chenggui. National Apparel (Part one )-Cheongsam and Chinese jacket [M]. Taipei : Han-Tang Dress Co.,LTD,1989:3-76.
[8]周楠. 中式传统盘扣及其与传统服装的关系研究[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4:12-45.
ZHOU Nan, A studay on Chinese decorative butt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ing [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4:12-45.
[9]杨成贵. 《中国服装制作全书》[M]. 台北: 杨成贵个人发行, 1981:45-370.
YANG Chenggui. The clothing production of China [M]. Taipei : Yang Chenggui Personal Issue, 1981:45-370.
[10]袁仄, 胡月.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25-134.
YUAN Ze, Hu Yue. Clothes in one hundred: 20 century Chinese clothing change [M].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10:25-134.
本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丝绸》[ISSN:1001-7003/CN:33-1122/TS]
卷:54
期数:2017年6期
栏目:历史与文化
出版日期:2017-06-20
朱玲敏、赵明 / 文章撰写
蔡莉婷 / 文章排版
声明:本微信平台文章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如未获授权而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