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一般有两种情况造成。
1. 企业“内鬼”倒卖信息。
2、黑客入侵窃取信息。
如果我们的信息已经泄露,要注意收集证据,保存对方的电话或短信等内容,并及时报案。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将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刑事规制范围。
《网络安全法》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明确网络运营者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
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如外卖、网购、订票、住宿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保护互联网个人信息。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全面规范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保护,确立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的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强调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明确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规则,规定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责任追究。
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要从源头做起。养成好的习惯才可以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下面教你四种基本方法:
1、 快递、车票等单据要妥善处理后再丢弃。
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2、证件复印件要妥善保管并专件专用。
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提供时一定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记得清除复印机缓存。
3、社交软件避免透露真实身份信息。
通过微信、微博、QQ、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伪装身份实施诈骗。所以,在社交网络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4、免费公共wifi不轻易连。
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