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学校文化形态主要体现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环境。其中办学理念是指学校成员创造并共享的核心价值,以及在核心价值的统领下对本校一系列教育教学思想和管理观念的校本化、概括性表述,是一整套指引办学方向和方法的概念和观念体系。[1]
办学理念体系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办学理念的本体观。这是对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最根本的观念要素的认识,通过“核心理念”来表达。核心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于所有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环境建设的质的规定,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丰富且独特的战略个性,而要建立起这种战略个性,首要前提就是必须确立鲜明而校本化的核心理念。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了科学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再辅以执行系统的完全跟进与物质形态的完美展现,使学校办学的理念、行为和环境建设形成完整的“价值链”,那么学校文化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就必然会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从而使学校文化力大大提升。
——办学理念的属性观。所谓属性,是指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可缺少、不可分离的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性。所谓办学理念的属性观,就是对本校不同于其他学校教育的独特本质的认识,一般通过“学校定位”和“学校愿景”来表达。其中前者从现实的角度明确本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根本特性,即回答本校“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则从未来的、理想的角度表达出本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根本特性,即回答本校“将是什么”。
——办学理念的价值观。这是对学校存在的理由和意义的认识,通俗地说,它要回答我校“为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学校使命”来表达。学校使命主要指本校存在的独特价值,即我们为社会的繁荣、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所应承担的角色和义务。它不仅回答我们学校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揭示为什么做。学校使命的厘定可以帮助学校正确寻找自己在国家发展和教育系统内的位置,培育自己的核心发展力;可以帮助学校确定优先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对资源的集约配置。崇高、明确、富有感召力的使命不仅能为学校指明方向,而且可使学校的每一位成员明确工作的真正意义,激发内心深处的动机。
——办学理念的人性观。这是对学校成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基本精神理性的认识,一般通过“学校精神”和“校训”来表达。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学校成员广泛认同和信守的群体风尚、思想境界、意志品质、行动准则等共同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活力。学校精神既是整个时代精神在学校中的反映,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是学校办学方针、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学校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训是学校提出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激励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生动而形象的写照。校训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简洁形象地表达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培养和造就学子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办学理念的实践观。这是对学校的理念和理想如何见之于客观的认识,通俗地说,它要回答本校“怎么办”的问题,主要通过“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来表达。教育理念是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的价值观对教育内在规律认识的提炼,是对教育行为持有的基本态度和主张,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信念,是在本校语境中思考和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它有什么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等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具有根本性和坚定性。管理理念是对学校所遵循的一系列管理原则与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表达,是一切治校行为的出发点。一方面,管理理念是对管理活动的科学抽象,是对管理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另一方面,它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在管理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行办学理念策划,就是基于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长远诉求,以当代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全新的办学理念结构框架为参照,完善办学的价值观体系,以达到增强学校文化的精神力、提升内涵品位、有效指导全局工作的目的。
从理论上说,每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脉络、基础和样式都不相同,办学者对学校现状的审视和未来的预期也各有思考,师生对本校文化的期望和认同过程更是各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学校对文化建设的诉求不尽一致,因此谁也不可能为所有学校提供一套标准的策划模板,更不可能对学校文化进行“技术主义”的打造。但这绝不等于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不论其普遍的内在规律,可以忽视技术化的策划理念和方法。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需要由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适用的策划原则、思路、工具等来引导和助推。
以下便结合我十多年来为学校做文化战略策划的经验和案例,重点介绍办学理念的属性观即学校定位和学校愿景的策划思路。
二、学校定位策划
学校定位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环境要求、发展趋势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学校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是对学校本质特征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领域和宗旨所作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做出的方向性选择。其含义是通过分析学校的主要职能,揭示本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本质差别,抓住学校最基本的特征,引领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及扮演的角色等。从内容角度分析,学校定位大致由定性、定向、定形三个方面组成。“定性”是指确定学校的性质,即在详尽分析学校在区域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筛选出对学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主导性和支配性的职能;“定向”是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包括学校的发展方针、目标走向、战略模式等;“定形”是指学校形象的确定,即确定学校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特质。
准确的办学定位既能体现学校历史的纵深感,又能表明学校的现实形态,同时对学校发展具有指向性,能够明确回答学校“从哪里来”、“在哪里”的问题。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诉求日益高涨的今天,一所学校只有准确进行定位,才能使办学目标更明确、工作精力更集中、团队精神更强,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更鲜明的印象,赢得社会声誉。
一般来说,学校定位大致有分项和综合两类表述模式:
(一)分项定位
分项定位是指从不同维度出发分别对学校的各个领域进行定位。至于维度构成或划分,则由于不同学者或策划者视角和表述的不同而见仁见智。美国学者吉姆·奈特从企业管理的语境出发,勾勒了学校定位的构成要素:一是市场——学校有哪些潜在的学生/家长群体?存在学校为其服务的其他对象吗?二是商业环境/竞争——学校必须应对的、最普遍的外部环境(包括当前的和即将到来的、可辨别的未来)是什么?三是产品——学校教育目的要对其主要当事人/使用者传递什么?四是当前目标——为了学生和既定使用者的利益,学校特别想实现的目标和由此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五是当前可供利用的资源——学校如何获得当前所需的资源?六是对未来的预测——学校能够自信地对中长期(3-5年)的未来图景作出什么样的预测?或是设想未来十年的长期图景?[2]从国内的策划实践来看,学校定位的项目要素大致有目标定位、体制定位、类型定位、规模定位、形象定位、角色定位、层次定位、专业定位、特色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但通过分析这些分项的内涵,并查阅学校定位案例文献,可以看出分项定位模式更适于本专科院校,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极少。我在为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进行策划时使用了这种模式。该校的办学定位是——
◎ 体制定位: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的民办学校。(定性)
◎ 类型定位:十二年一贯制全寄宿外国语学校。(定性)
◎ 形象定位:市场化、品质化、国际化、个性化。(定形)
◎ 目标定位:浙南地区学生出国深造和国际交往基地。(定向)
(二)综合定位
综合定位是指用一句话或一小段文字对所要凸显的学校最本质特征的整合性表达。从传播的角度说,这种定位模式更易让人识别和理解。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运用较多的是“内涵特征+实态特征”式,如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定位是“教育生态丰富、文化个性鲜明的百年名校”,其中教育生态丰富、文化个性鲜明是该校的内涵特征,百年名校则是该校的实态特征。
采用类似定位法的再如:
◎ 南京幼儿师范·女子中专:师教职教并举、中专大专合一的全国知名女子学校。
◎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执著追求绿色教育理想的历史文化名校。
◎ 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高起点、高标准、富有活力的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 南京市溧水特殊教育学校:集听障教育、智障教育、康复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十五年制农村特殊教育学校。
◎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品质高标、品位高远的全日制高职院校。
◎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中心小学:一所执著追求“和合品质”与“新荷品牌”的农村中心小学。
◎ 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引领新学风范的岭南品牌小学。
◎ 德阳市第五中学:创新型、示范性市直属完全中学。
◎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精品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外国语学校。
◎ 南京市扬子中学:极具成长性的城市新锐高中。
在综合定位中还有一种表述方式,就是当办学实态没有特别的界定必要时,索性就浓墨重彩地凸显学校的内涵特征。如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的办学定位是:“师生悦心家园,百姓放心学园。”园区六中一度因管理滑坡而导致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大幅下降。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从内振信心和外树形象入手励精图治,在较短时间内使学校的社会声誉有了较大改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才如此来表述学校的内涵特征。其中“师生悦心家园”是就学校内部环境所做的定位,指学校以其展现出的安定感、愉悦感、信赖感等,成为师生心灵的皈依地;“百姓放心学园”是就学校外部环境所做的定位,指学校以其展现出的品质感、荣誉感、效能感等,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样的定位既是对学校现状的描述,实际上也蕴含着对学校发展的美好期望。
三、学校愿景策划
所谓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发展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着眼于长远战略的全局性工作的标杆,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学校”的恒久性承诺。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特别是有内在深度的愿景,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望和抱负。由此,工作就成为追求有更大价值的志向目标的过程,……愿景能够振奋精神,焕发生气,扩张激情,从而能够提升组织,使之超越平庸。”[3]学校愿景的构建意味着学校有了创新与发展的灵魂,使学校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应该是为未来而发展。提出和制定清晰的、睿智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愿景,是有效进行战略领导的一个前提条件。愿景的制定要求战略性地思考未来,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个可行的概念,阐明学校在生存环境的“坐标系”中所处位置及前进路线,指导管理决策,勾勒发展的战略轮廓,使各项工作进入所有管理者都做出郑重承诺的道路。惟有如此,才可能成功地走向愿望的将来。同时,学校愿景应是全校成员共同关心的焦点,是驱使学校成员创造未来的动力与蓝图。如果愿景只是学校领导个人或小群体的一厢情愿,那它就不过是装点门面的“风景”,搞不好还会成为“怨景”。日本著名教育理论家佐藤学以三个原理揭示了愿景的本质——公共性(向他人敞开心胸,尊重多样性)、民主主义(每个人都是学校“主角”,承担各自责任)、卓越性(追求至高境界)。[4]因此,学校愿景要学校成员达成共识,才能使得个人和团队乐意向往,积极参与,进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愿景的文字策划有两个基本思路:
(一)空间界定法
所谓空间界定法即确定某个地域范围作为学校的发展平台和奋斗坐标。例如,我们在2004年为张家港市沙州中学规划愿景时便引入了“中国新兴现代化城市”这个空间概念:“致力于成为中国新兴现代化城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典范。”张家港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县级市,2003年,该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用10—15年时间建成全国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沙洲中学作为该市最好的高中之一,在全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热潮中自然要跟上步伐,在“中国新兴现代化城市”的范围内描画美丽蓝图;同时作为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校,学校还应在浓重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氛围中挖掘并张扬自身特有的精神气质,努力使校园成为“城市田园”,成为文化的“绿洲”,使学校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环境中文化建设的典范。
采用空间界定法规划学校愿景的案例还有:
◎ 泗洪县人民路小学:水韵之乡教育生态的典范,淮北之域生本文化的前沿。
◎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做中国卓越的、有影响力的新型外国语学校。
◎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天骄之地职业教育的旗手,广袤草原遍育英才的明珠。
但在规划此类愿景时,我不赞同片面强调诸如“全市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等字样,因为这些表述既无法检验,更体现出攀比的、功利的浮躁心态,对引领学校发展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二)内涵界定法
所谓内涵界定法即完全从内涵提升的角度来界定学校及其成员永远为之奋斗而希望达到的图景。
我们为全国课改名校南京市东庐中学规划的愿景是:“乡土气和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学校身在农村,乡土气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学校中人热衷教育,书卷气是努力营造的文化氛围。乡土气与书卷气并重,正是学校孜孜以求的理想校园之形态。该校的高知名度已成为现实,但学校最终目的是在公众心中形成持久的高美誉度。这需要学校进一步注重内涵发展,励精图治,高视阔步,再创辉煌。
采用内涵界定法规划学校愿景的案例还有:
◎ 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立初中教育质量标杆,创素质发展品牌典范。
◎ 苏州工业园区六中:慧美其文,精美其质,弘美其名。
◎ 泗洪县明德学校:栖居者心旷神怡的乐园,关注者心悦诚服的学园,回忆者心向往之的家园。
◎ 佛山市西南二中:教业兴盛荣享社会美誉,师生共进书写精彩人生。
◎ 南京市扬子中学:树高中教育精英风范,创基础教育精品强校。
◎ 南京市溧水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少年学有优教的创新校园,城乡学生益智砺行的实践乐园,现代农业产研一体的文化公园。
参考文献:
[1]沈曙虹.办学理念的内涵与结构新解[J].江苏教育,2013(10).
[2]范国睿.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8.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