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期权是全球最活跃的衍生品之一,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产品创新等领域,目前期权与期货一起,被视为全球衍生品市场的两大基石。近年以来,为适应现货市场的发展需要,丰富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并配合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实施,证监会正努力推进各类期货及期权品种的上市。股指期权作为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各种衍生品中,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在平时与广大投资者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市场对股指期权这一金融衍生工具仍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下面,我们就股指期权常见的误区进行阐述:
误区一:股指期权对价格走势有先导作用
部分投资者误认为,金融衍生品价格对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具有先导作用。事实上,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股指期权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均是中性偏正面的。
首先,股指期权对股票市场并没有直接的反作用,更无先导作用。期权挂牌的合约众多,认购合约和认沽合约同时存在,通常情况下,无论股指的价格如何变化,总有一部分合约价格上涨,同时有一部分合约价格下跌,对股价的反作用较小。其次,从股指期权买卖双方的动机和预期来看,期权不是做空工具,相反期权投资者做多需求强烈。最后,从境内外期权市场实践经验看,股指期权产品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中性偏正面。特别是,股指期权的推出可显著提升标的指数的流动性,降低市场波动,对提高指数的估值和平抑市场非理性波动有重要作用。
误区二:股指期权多数作为投机工具存在
事实上,认为股指期权多数作为投机工具的观点十分片面。期权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可以用于投机,即通过买卖获取投资收益。但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期权是公认便捷、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主要用于管理各类资产的价格风险,期权即是各类资产的保险。此外,期权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投资管理工具,主要是用于保险和增强收益,投机交易只占期权交易的较小比例。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市场,期权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成交量占比达到85%,其中做市商占比48%,个人投资者只占15%。同时,从我国上证50ETF期权的交易情况也可以看出,保险目的的交易量约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20%,套利和增强收益交易占比近60%,投机性交易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市场投机化程度较低。
对于一个成熟有效的期权市场,应该建立在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基础之上。套保者、套利者、做市商和投机者,各自在市场中占据合理水平,共同维持市场均衡,发挥市场功能。
误区三:股指期权是高风险产品
资本市场有一条铁律,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就越高。股指期权交易的潜在收益较高,进而投资者认为期权交易风险也很高。从某一角度来讲,单独使用期权的风险确实较高,虽然期权买方从绝对风险的角度来看,最大损失为所投入的权利金,但从相对风险的角度来看,期权买方所承受的风险却是非常大的,譬如股票的买入方几乎不会出现全额亏损的时候,但是期权的买入方却常会损失全部的权利金,即损失率为100%。
但另一个角度来讲,若通过使用期权与其他资产进行组合,反而可以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因此,期权被大量应用于各类新产品创新,成为各种保本产品和高收益产品等结构化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期权与相应资产的组合,不仅不会增加投资组合的杠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所承受的风险,这也正是期权产品风险管理功能的体现之一。
误区四:在股指期权交易中无法战胜做市商
期权产品因到期月份和行权价格的不同而合约数量众多,这导致期权市场容易出现流动性不足或不平衡问题。国际成熟市场大多引入做市商以提高期权市场流动性。做市商是期权市场的流动性提供者和服务者,并不参与市场方向性交易。
做市商的业务模式与普通投资者存在较大差异。做市商通过提供流动性服务,赚取期权的买卖价差。因此,做市商并不是交易的最终对手方,与普通投资者不存在方向性的对立。做市商同时为期权合约提供买入报价和卖出报价,使广大投资者能快速达成交易,避免不必要的价格风险和等待成本。做市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服务,降低了期权的交易成本。
总而言之,做市商并不进行方向性投机,相反对于手上持有的期权合约,还需要不断进行对冲交易,消除方向性风险。因此,期权做市所获取的收入,是对其提供流动性服务、承担市场风险的合理补偿。
(作者单位:信达期货)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