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1875年的一期的《申报》上,刊有一首竹枝词:“保险洋行号燕梳,行中殷实有盈余。纷纷派送燕梳纸,岁底年年送历书”。
燕梳什么意思?“保险”也!
“保险”刚进入中国时,曾有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燕梳”(insurance的音译)。如此轻巧的一个名字,却背负着中国保险两百年的历史。
1805年,英国商人在当时南方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广州设立“谏当保安行”, 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公司。1865年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的创立成为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打破了外商独占中国保险业的局面。1875年,由唐廷枢、徐润负责筹办的保险招商局的成立,开中国人自己经营船舶、货栈、货物运输保险之先河。自办保险获得的民族工商业支持和欢迎,保险业务迅速拓展。 在中国民族保险诞生的前后,一批有识之士如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陈炽等通过其著述向国人介绍西方保险,传播保险思想,对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之托,根据林则徐在广东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撰写了《海国图志》,望国人能师夷长技攻夷、制夷。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地人文、地理、历史等,其中谈到了“船担保”(即水险)、“宅担保”(即火险)及“命担保”(即寿险)三大“担保会”(即保险公司)及其运作。《海国图志》启蒙了中国人的保险思想,但由于当时中国尚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还不足以产生中国自己的保险业,因此并没有促使民族保险业的兴起。之后,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对保险思想多有论述。
1865年,闽粤著名的商号德盛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它标志着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开端。但是只此一家民族保险机构,势单力薄,又缺乏经验,很快就从保险市场上销声匿迹了。中国民族保险业的真正兴起还要从保险招商局算起。
19世纪中叶,洋商迅速、安全、收费低廉的轮船进入中国的航运业后,很快将中国传统的沙帆船挤了出去。为了中国的航运业不致为外商所操纵,同时解决清政府供给的漕运问题,1872年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抢走了洋商许多华商客户,洋商非常不满。当招商局向洋行托保轮船时,他们借机报复,向招商局收取近乎敲诈的高额保费。李鸿章意识到,欲求富国自强,“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1875年11月初发起组建保险招商局,是为中国人自办保险业之始,1878年3月创济和水火险公司。
而最先将insurance译为“保险”的是英国人罗布存德,他在1866年至1869年出版的《英华辞典》中,将insurance译成保险之事,将insura译为“俾稳”、“使稳”、“买保险”等。
民国时期“燕梳”一词频频出现在广告月份牌中。
广告月份牌是西风东渐、西洋广告画中国化的产物。广告月份牌形成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以后,才渐趋没落消失,整整流行中国四十年之久。其肇始于洋商为倾销洋货而配发到上海的广告招贴画——一些外商最初企望以金发碧眼美女图案的西洋画片推销商品,然而不为上海民众接受,收效甚微,于是入境随俗,附会中国民间以张贴年画贺喜祈福的习俗,创意出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月份牌画形式,将带有中国民俗色彩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寿星胖娃等图案引入主景设计,加印上年历和商号广告,赠送客户,以此来宣传、推销业务,一经推出,就以持久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轰动,收到广告奇效,于是中外商家竞相采用,蔚为时尚。保险公司广告月份牌画的发行方式以赠送保户为主,但也委托商家店铺售赠,老百姓一般无需付钱,只要你在店铺购物就可凭赠券换取,很多大商场都实行“购物一元,获赠香艳广告一张,多购多赠”的招徕办法发送广告月份牌。例如:联泰互保火烛兼洋面燕梳有限公司、联安燕梳公司、康年人寿燕梳公司等。
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当时民族金融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金融资本大量投入保险业。1926年12月东莱银行开设了第一家由银行投资的保险公司——安平水火保险公司。1929年,金城银行创办了太平水火保险公司。保险业迎来了一次发展的小高潮。
1929年到1934年,拥有雄厚实力的官僚金融资本,参与到保险事业中,是这一时期民族保险业掀起发展高潮的一个关键元素。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建立起“四行、两局、一库”(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合作金库)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掌握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在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中,“燕梳”一词越来越淡出人们视线,“保险”一词成为主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铁蹄的践踏,民族保险业受到沉重打击。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保险业迎来新的曙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成立,“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质交流,增进人民福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开始。如今中国保险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外竞争者蜂拥而至。对民族保险业来说,外国公司的进入,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保险业应抓住这个机会,学习外国保险公司的先进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自身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积极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而今,保险业已从过去的行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保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保险业的发展跌宕起伏,苦乐交织。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保险业生逢好时代,必将大发展。
我们应该记住保险曾经有过一个诗意的名字“燕梳”,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
本文源自中国保险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