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金融新闻 > 干货!信托等非标融资监管边际放宽后的影响解读-信托融资

干货!信托等非标融资监管边际放宽后的影响解读-信托融资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信托、委托贷款投资非标2017年末以来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这是2018年以来信托、委托贷款出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干货!信托等非标融资监管边际放宽后的影响解读

当前宽货币已经形成,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面临着强监管约束,短期内信用扩张空间不大。稳定融资、宽信用需要有更多利好政策的出台。

一、政策对非标投资监管有所放缓

(1)央行《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和该《通知》的说明

(2)银保监会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监会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信托、委贷投资非标仍面临严格监管

信托贷款余额占信托业务≤30%;银信合作中融资类信托≤30%。后者是银行理财通过信托放款的主要阻碍。

关于比例限制,在2009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向他人提供信托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但不包括回购选择权或担保安排的股权融资,信贷资产受让,股票质押融资等,仅特指信托贷款。

这项指标压力不大,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交易结构改造,摆脱信托贷款的限制。

银监发72号文《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并且信托公司信托产品均不得设计为开放式。上述30%的监管比例如果严格实施,影响面仍然较为深远。

2017年底的《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保监55号文)扩大了银信类业务及银信通道业务的定义,将表内外资金和收益权同时纳入银信类业务的定义

贯彻三三四检查中提出的“谁出资谁负责”的监管原则;堵住通过银信通道规避监管的“口子”,明确不得绕道信托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限制或禁止领域,不得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向、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等监管规定,不得通过信托通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

向上穿透与主动管理的问题。

2018年8月17日,银保监会《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对通道业务做差异化处理,放开部分合规通道业务,表明监管有所松动。

2018年8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支持基础领域补短板。

2015年1月,银监会研究起草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加强风险防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1月6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主要禁止:

委托人不能是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贷业务机构(禁止交叉委贷);委托人的资金不能是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禁止资管产品嵌套,私募和有限合伙企业等“壳”形式在禁止之列);禁止信贷资金用作委托贷款(禁止通过企业来“倒贷”)。

二、非标监管的市场影响

1、非标转标主要路径

监管收紧之下,非标资产将面临需求全面回落的境地,规模趋降。对于新增非标,需求或将逐步专向表内信贷、债券等标准化产品。

而对于存量非标来说,部分期限较短的可以到期不续作,自然消减,期限较长的或将主要通过非标转标来实现压缩。那么如何进行非标转标?

目前可能的方式有银登中心、票交所、北金所、资产证券化等,但我们认为,其中主要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通过银登中心。银登中心可以算是官方认证的非标转标渠道,银监会82号文明确规定“符合上述规定的合格投资者认购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信贷资产收益权,按本通知要求在银登中心完成转让和集中登记的,相关资产不计入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统计”。

因此,通过银登中心可以实现信贷资产收益权的非标转标,是目前最为官方的渠道。

但82号文中也明确规定“在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后按照原信贷资产全额计提资本”,并且规定“出让方银行不得通过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因此银登中心的非标转标业务也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ABS)。利用ABS实现非标转变也是较为直接的方法之一,17年以来ABS的规模逐渐上升,尤其是17年12月,单月ABS托管量净增加1500多亿,与非标监管趋严之下,需求部分转向ABS有关。

但显然,监管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非标监管收紧之后,针对ABS的整顿和规范政策也陆续出台。具体来说:

1)银监会近期发布的4号文中明确规定“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以外的场所发行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资产非洁净出表并减少资本计提等”属于违规行为,等于直接封堵了私募ABS的通道。

2)4号文还重申了禁止“理财产品直接投资信贷资产,直接或间接对接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这直接限制了银行理财资金去承接本行信贷资产ABS的劣后级。

3)《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于不能穿透识别底层基础资产的ABS,需要纳入匿名客户,总额不超过该行一级净资本的15%,这对于银行表内投资ABS是较为严格的限制。

2、社融将受到显著冲击

非标收缩之下,社融无疑将会受到直接的冲击。17年以来,受到金融去杠杆的影响,流动性边际收紧,M2增速大幅下降至9%以下,但社融增速却始终维持在12%以上,二者之间出现显著的背离。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非标融资上升,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社融中非标资产的占比为18%,16年仅为6%。因此,非标规模的缩减会对社融造成直接的影响。

进一步的,有部分观点认为非标缩减会带来资金回流表内,从而使表内信贷大增,支撑社融。

而我们认为非标会部分回表,但带来新增信贷的规模有限:一方面,金融去杠杆已经延续了一年多,在同业监管驱严,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银行超储率始终位于低位,缺负债、缺资本已经成为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点从18年多家银行发行转债也可以看出来)。

非标回表带来的信贷投放压力,会使银行本就不多的资本金更加捉襟见肘。更不用说18年底,各家银行还要达到巴塞尔III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因此,非标回表带来信贷投放的路径可能不会非常顺畅。

三、“信托降杠杆”的影响分析

从金融去杠杆开始,对于证券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配资权益的杠杆已经下降至1:1,仅信托资管仍执行58号文规定的“优先受益人和劣后受益人投资资金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最高不超过2:1”,各家信托机构具体配资比例不一。

根据资管新规同一资管行业标准的精神,最终信托的权益配置杠杆也将从2:1下降至1:1,从而可能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资金认购结构化产品的规模。

笔者认为最多挤出银行资金780亿,影响较小。截至2017年三季末,68家信托公司资产总规模24.41万亿,银信合作类资产规模5.43万亿,占比22.27%;实际资金信托规模20.6万亿,其中投向股票市场的规模为8858亿,占比4.29%;

笔者假定银信合作类资产中同样有4.29%投向股票市场,即规模2331亿。按照优先劣后比例从2:1降到1:1来看,最多将挤出银行优先级资金780亿左右。

无论是相对银行20万亿以上的表外理财规模,还是表内约22万亿的非标投资来说,规模较小,因此对银行业绩影响非常小。

非标资产配置规模将逐步下降,资金池业务模式、通道业务都将被叫停,表外业务规模下降。

非标资产配置受限后,资金流出端受限,同时资金的流入端也将规模下降,而且按照分析测算,这两类的规模大致都在4.6万亿左右,不会出现市场认为的理财资金流出效应。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