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金融新闻 >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最便宜的股票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最便宜的股票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最新资讯《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最便宜的股票》主要内容是最便宜的股票,本文详细写明了本人十几年股票投资经验,总结出的价值投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挑选好行业、如何挑选好企业、如何正确的估值、投资中的常识与原则。,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本文详细写明了本人十几年股票投资经验,总结出的价值投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挑选好行业、如何挑选好企业、如何正确的估值、投资中的常识与原则,这些几乎构成了“价值投资”的全部。首先要挑选出那些容易赚钱的好行业,再从好行业中挑选出少数优秀的好公司,进一步正确的估计其价值,最后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常识与原则。此文原本分为四篇,在之前也分别发过,但是由于之前没有原创权限,所以这四篇文章被大量抄袭。今天把这四篇集合成一篇,打上原创标签。(本文原创最早于2018年9月14日首发于公众号,而后又分别发于雪球网与今日头条号)原创作者:W安全边际

第一部:《股票投资之一:如何挑选好行业》

“有些行业赚钱就是比其它行业容易,尽管行业是否有吸引力并不代表企业价值的全部,但对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前景要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帕特.多尔西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

市场中有很多行业的股票,但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行业、每家公司都有所了解。所以选择少数几个行业,专注的去学习、去了解,才能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只有找到足够湿和足够厚的雪,才有可能把雪球滚大。只有在金矿中寻找金子才会比较容易,而不是沙子堆。今天就个人的经验见解以及这些年学到的一些浅薄知识,简单讲一讲行业的“天生的优势与劣势”的差别。哪些行业赚钱比较容易(容易找到金子)?哪些行业赚钱比较困难(不容易找到金子)?投资者并不是一踏入股市就会有能力圈的,你想了解某些领域都是需要通过逐步的学习与积累才能获得的。但是排除一些竞争激烈、赚钱困难的行业,可以使投资者少走很多弯路。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有些行业天生的就比较容易赚钱,而有些行业天生的就是赚钱比较困难,这是实实在在的现象,其实也并不难分辨!就像生活在中国的人,天生的就比生活在非洲一些贫困国家的人过的安全 滋润 幸福,行业也是这样,一些行业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另一些行业。既然人的经历有限,而行业的优劣又参差不齐,那么就很有必要去精心筛选一下。

当然,虽然说行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些行业天生的有着某种优势、赚钱容易,而有些行业则天生的处于食物链的劣势、赚钱困难,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是绝对的!有些行业虽然赚钱比较困难、竞争激烈、难以积累护城河,但是其中也会存在少数获得不错利润的公司。所以,这里讲的都是相对而言!并非完全否定某些行业!投资者更多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你在肥沃的土地上去撒种子,比在贫瘠的土地上撒种子,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你在一片金矿的地方去寻找黄金,要比在一堆沙子里面去寻找要容易的多!无论你相信不相信,行业间的差别确实挺大:有些行业赚钱很容易,天生的有着某些优势。有些行业赚钱则很困难,天生的处于劣势。赚钱容易的行业中的老三、老五、甚至老十,比那些赚钱困难的行业中的老大过的还要滋润!所以做投资的第一步,首先去挑选行业,挑选那些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赚钱比较容易的行业,排除掉那些复杂的、赚钱比较困难的行业。

为什么行业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因为行业天生的竞争优势不同,或者说有些行业容易形成积累优势,有些行业则不能!

按照价值投资的归类,我喜欢把行业分为三大类:

一容易赚钱、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公司的行业。

二赚钱困难、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公司的行业。

三很复杂 看不懂的行业。

竞争优势,这个词经常在价值投资的领域出现,这个在定性分析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容易出现在哪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称为护城河。有一本书叫<巴菲特的护城河>,里面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很好的解释。

大致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

1无形资产(品牌、专利、法定许可等),能让该企业出售对手无法效仿的产品或服务。

2成本优势(企业特殊流程、地理位置、企业规模或特有资产形成的成本优势),这些让他们能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产品。

3客户转换成本(企业出售的产品或服务让客户难以割舍),这就形成了一种让企业拥有定价权,又不怕客户逃跑的优势。

4网络经济,它可以依托网络效应,把竞争对手长期的拒之门外。

巴菲特的相关书籍中也有多次的详细介绍,说企业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消费垄断性企业,他们销售或经营品牌产品,或者在市场上享有独特的经济地位,就类似垄断一样,把竞争对手拒之门外。例如 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箭牌口香糖、吉列刀片、宝洁公司、富国银行、盖可保险、美国运通等等。。。

另一类是普通商品类企业,他们生产和销售其它企业同样可以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性产品。

另外,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优秀的企业更容易平稳的度过危机,而另一些平庸的企业则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所以选择企业必须找那些有着长期竞争优势、有着垄断地位的企业。

那么什么样的行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和“消费垄断地位”的公司?哪些行业又容易出现“竞争优势”和“消费垄断地位”的企业呢?

难以形成优势与垄断地位的行业有:航空公司、食品原料、木材企业、造纸企业、汽车零件、纺织业、电子行业、养殖屠宰业、农业种植、黑色家电、汽车、钢铁业、石油、自来水等公共事业、环保类公司等等(暂时就想到这些)。

容易形成优势与垄断地位的行业有:白酒、食品、银行业、地产业、家电行业、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水泥 水管等建筑材料、品牌珠宝类行业等等等等。

航空业,航空公司素来以价格战闻名,一般提供低票价的公司销售情况最好,经常大打价格战。很少有人因为某次航班是某某航空公司的,而愿意支付同等舱位但是票价高很多的机票。谁会说:哦,这个是西南航空的,或者这个是东北航空的,票价比其它航空公司贵一倍,但是我愿意为此而支付高价,估计没人会这么干!也很少有人会单点只坐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乘客一般购买机票(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的话),肯定会选择相对最低票价的,或者找寻购票最低的渠道。因为消费者购买机票不会去关心这班次飞机是哪家公司的,假如差不多的时间段内,大概率是谁家最便宜,就选择谁家。价格是消费者唯一考虑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并不在意坐哪次航班到达目的地。所以航空业经常大打价格战,并且资本开支巨大,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行业。

食品原料、木材、大米、小麦、玉米等生产种植企业呢,消费者并不会因为这是谁家某某加的玉米、这是某某家的小麦,就愿意支付比市场平均更高的价格。差不多品质的原料 木材 小麦 玉米,一般谁家的价格最低,就会买谁家的。当然,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精包装”的类似品牌的米类,也确实卖出了高于市场平均的价格,但那一则毕竟是小众市场,二则专门生产那种特殊产地、特殊包装的公司不能归为传统意义上的种植小麦 玉米的企业。更应归为食品行业。木材行业也是如此,相同的木材,几乎都是行情价在出售,很少有同样品类 同样大小 同样尺寸的木头原料价格还相差很多。家里装修的都买过原料木板,消费者在同品质的之中只关注价格,很少为了品牌支付溢价。这些东西难以形成品牌。

养殖屠宰卖肉的这类行业同样如此,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看看国家经常公布的猪肉价格行情,在猪肉价格行情不好的时候,你几乎不可能维持原来的高价去卖,完全的受市场整体的需求和养殖总规模的影响,自己是很难形成定价权的。消费者不太可能去菜市场之后说:给我来一斤双汇的猪肉20元,我不要金锣的猪肉15元,也不要雨润的猪肉14.5元,这个情况几乎不会存在。同样的都是猪肉,消费者会去看今天的肉好不好、新鲜不新鲜、还有最重要的价格多少钱一斤。如果你卖20元,别人都卖15元,你大概率销量不会好!(一些特殊的品种、或者特殊养殖方法的高价猪肉确实有,但那毕竟只是小众市场,消费群体与规模都有限)

造纸业与纺织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家都知道吧,最初就是纺织公司,后来变成了目前的保险投资集团。我想大多数价值投资者都读到过巴菲特的这个企业最初的案例。有个小故事,巴菲特在最初收购伯克希尔的时候,由于纺织业竞争激烈,所以巴菲特新购买一批先进的纺织机器。等批发商们来订货的时候,纷纷夸赞说:上了新机器就是不一样,纺出的布不仅比以前质量好,也更美观了。然后巴菲特说:既然这样,那么我每尺涨价1分钱怎么样?那群批发商瞬间脸色紧绷的回了一句:你在开玩笑吗!别人家也上新机器了,质量和你一样,还比你便宜1分钱呢,你还敢涨价?巴菲特瞬间感受到了作为纺织行业,是不存在定价权的,生存的唯一方式只有:不断的更新机器、不断的打价格战。不用多说了,纺织业彻彻底底的属于没有竞争优势的,没有消费垄断地位的企业。造纸业也是类似情况,上受原材料涨跌的影响,下有批发商 消费者的按价格对比选择,根本不会为你什么公司 什么品牌多支付钱!

汽车零部件 和 手机零部件 等行业,这些行业其实在其产业链中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即使世界上确实有少数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和手机核心部件供应商,但那毕竟是很少数的。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时候都要看整车厂的脸色,经常被整车厂压榨,很难有自己的定价权。手机 电脑 等电子零部件生产商就更弱了,就像买苹果手机消费者愿意为“苹果”支付品牌溢价,但那并不是因为苹果的手机用了某某品牌的零件,而是冲着苹果这个品牌,而不是零件品牌。即使苹果用其它的零部件,照样可以卖高价。即使是国内的华为 小米等,也是对零部件供应商非常强势的,因为消费者在意的不是你手机里面是什么品牌的零件,而是在意的手机的品牌,所以零部件企业在手机整个产业链都是处于弱势的。人家手机提价的时候,不会给你零部件涨价。人家手机降价的时候,却会压榨你零部件的进货价,甚至押你很长周期的货款。所以零部件供应商更像是寄生于这些大品牌手机商身上,人家好的时候,你过的还可以,人家如果不好的时候,你将比他们更为艰难。说到,又想到一家企业”奥瑞金“,这虽然是为别人生产饮料包装的企业,但是在本质上与那些零部件供应企业是一样的,属于“寄生类”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

汽车,这个行业在中国过去几年都发展的很好,看起来有着某些竞争优势。如果单纯从产业链来看,汽车整车厂上能压榨零部件供应商,下能欺负终端零售商,确实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处于强势的地位。但是实际上面对竞争对手,还是免不了价格战,有时候甚至别人降价,你就得跟着降,否则市场份额将不保。相对来说,汽车确实存在着品牌溢价,比如BBA等,但目前在国产市场,还没有看到能够卖到很大差别溢价的情况。这个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差别,更多的也是需要品牌 口碑 历史的积累。不过我还是相信,未来中国会出现几家全球性的汽车大公司,只是少数几家。是谁这个不好判断。见仁见智吧。不过单从目前国产品牌来看,还是属于普通的商品类企业,经常靠降价促销来竞争的普通企业,不存在什么大的竞争优势。

黑色家电,这个主要指的是电视机。为什么电视机不如空调、油烟机等家电那么容易形成优势呢?很多电视机的制造商竞争激烈,直到如今也没有形成像格力、美的、老板这样有着品牌优势的家电企业,或者即使曾经出现过,也是各领风骚三两年,没有哪家连续的主导行业。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的技术更新太快,所以电视机的生产商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积累,而空调 油烟机则不同。你技术变得太快,一个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研发,二个是容易被别人弯道超车,技术变化太快、很容易被颠覆掉的行业大概率积累不了长期的优势。相反总是一些变化慢的行业才容易形成积累,无论是口碑 份额 还是品牌力。

石油 自来水 这些公司本来是存在着天生的优势的,比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垄断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但是由于价格的管制,石油公司是不存在定价权的,这份垄断不能很好的为自己创造丰厚利润,所以这份垄断也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自来水等公司同样受到价格管制,所以也不太可不能赚取超额的利润,也只能当作是平庸的公司,如果股价很便宜、股息率很高的时候也是可以投资的。石油公司如果在油价特别低、还能赚取丰厚利润的时候,股息率也不错,还是可以投资的,比较不错的机会的,这个巴菲特曾经买卖中石油给了很好的证明。但是正常来看,由于国家的价格管控,所以他们的垄断没有太大意义。钢铁类公司也类似,虽然有些钢铁企业很大,但是经常的受到铁矿石价格和市场铁成品价格行情的影响,没有什么定价权。还经常产能过剩,这几年去产能之后或许好了一些,钢铁价格大涨也让他们这两年利润率很高,但是估计过几年又会是老样子。

环保类企业,我曾经非常看好这类企业。一个是因为国家政策方面的大势所趋,环保行业公司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再一个事实也证明环保类公司的业绩增速非常非常快,最具典型的就是碧水源与三聚环保这两家企业。但是,前景好也代表了竞争会更加激烈,利润增速快不代表现金流也同步增长快。现金流的原因尤为严重,不信去看看过去几年他们的业绩,利润增速很快,但是现金流增速完全跟不上,甚至账上一大堆应收账款。企业不得已就得不断的举债贷款,这些钱且不说能否足额收回来,就是拖上你这么多年,你付出的融资成本也足以把你拖垮。这要原因还是PPP模式的回款时间长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没有改变之前,我是不打算碰任何环保企业。

上面说了几个普通的行业,或者说是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行业。这里在重复一遍:我这里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没有哪个行业就一定完全不值得投资,只是相对而言有些行业更容易赚钱,而有些行业则容易一些。

这些普通的、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行业或者公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个从个人生活中感知和各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指标就可看出来。

这些普通的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行业他们的共同特征有:

他们销售或提供许多其它企业也同样能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和竞争者没有大的产品差别,有太多同类制造商。也没有什么品牌溢价或者客户粘性,大多数都是同质化经营,经常打价格战,谁的便宜谁就能占据份额。而不是谁品牌力强,谁就卖的更贵 更好。品牌忠诚度差,或者没什么品牌力。或者行业经常存在产能过剩等情况。还有就是他们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很低,盈利能力不强。不但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也不高。利润反复无常,有时候赚一年 亏一年的,利润十分不稳定。企业利润几乎完全靠着管理层有效利用厂房 设备 等有形资产,或者依靠市场行情吃饭。

所以投资这类难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难以积累品牌、难以差异化经营的企业,也就难以获得大的成功。所以选择行业,还是要去成功率高的行业之中。找寻金子就应该去金矿附近,而不是沙子堆。

说完了普通的行业、难以形成优势的行业,接下来说一说天生有着一些优势、容易形成优势的企业。这类要么很多企业有着天生的优势,要么容易形成优势,或者行业格局已定,其中的优势已成的企业。

先说说白酒类,在中国,这类企业最容易形成品牌优势的企业。其实不用多说,看看这个行业过去很多年或者现在的财报吧,不单单是贵州茅台与五粮液,去看看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甚至在差一些的白酒类企业。那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都是其它行业遥不可及的!其中优秀的毛利率达到80%甚至90%,即使是差一些的,毛利率也普遍在50%以上,净利率也是惊人的好!这不是短期一年两年的现象,而是一直如此。并且几乎大部分公司都很少有有息负债、甚至没有负债,现金流也都很充足。这是行业普遍现象,即使不用任何杠杆也能取得优秀的盈利。可以说白酒中的老五 老八 老十 比有些行业中的老大利润率还好。这主要还是由于白酒类企业容易形成品牌溢价,消费者愿意为不同的品牌支付不同的差价,甚至是几十倍的差价。企业甚至可以自由提价,并且其销量还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我想不用多说什么,白酒确实是一个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容易积累品牌的行业。另外,或许和中国几千年的饮白酒的文化也有一定关系,这个历史的品牌积累是很多行业所不可比拟的。

食品类行业,其实这类行业和白酒一样,是容易形成品牌的行业。不过多说了。

银行业,备受争议!有人说他们受政策影响太严重,有人认为天生高杠杆的模式太过危险,还有人认为银行业同质化经营严重。确实,这些情况都存在。但是这些却仍然挡不住银行持续的获取高利润,即使这两年经济不好、监管趋严,但是银行获得的利润水平(不是单纯的指规模)依然远远超过大多数行业。很多人只看到了银行的缺点,或许是因为银行股价表现不好吧。而忽略了银行的众多优点。银行是一个有着天生强大竞争优势的行业,而国内五大国有银行和几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几乎垄断了市场大部分份额,还有由于规模、监管、牌照等的限制,未来几乎不可能在出现新的大规模的全国性银行。毫不夸张,银行是躺着赚钱的行业。市场担心其风险有一定道理,但是他们确实是担心过头了!

那么银行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作为风险的管理者,银行有着相当大的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巨大的资本要求、巨大的规模经济、垄断的行业结构、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严格的监管与牌照限制,这些都是银行强大的竞争优势。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帕特多尔西的那本《巴菲特的护城河》。

医药行业,其实这个行业我不了解,所以我也不敢多说什么,也没有太多的关注。但是从数据方面看,医药确实是个容易出大牛股的地方。不过我感觉医药有点复杂,所以没有太多研究。况且目前市场中大把低估的行业股票,医药目前的估值我也实在提不起兴趣。不过我相信医药行业中确实存在很有有着强大优势的公司。

房地产行业,这个行业我认为邱国鹭的那段话解释的最好,所以套用一下:“房地产为什么好赚钱,部分原因就在于销售半径小。东莞的房子没办法搬来和深圳关内的房子竞争。华侨城片区的房子,街这边卖3万一平米,街对面卖6万,6万一平米的房子卖的比3万一平米的还快,这就体现了开发商品牌定价权。再比如高档手表,高档手表按理说是利润率最高的,但是一个全球竞争的行业,中国的手表商要和全世界的手表上竞争。而就算是一个只有3亿资产的小开发商,楼盘也只会和本区的开发商竞争就可以了,竞争激烈程度小得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很好的一本书。

家电行业,这里主要指空调、洗衣机、油烟机等行业。这些行业和电视机正相反。刚才说了电视机由于技术更新太快,所以技术和品牌难以形成有效的积累,一个技术没用上半年,别人的新技术又出来了,所以要不断的投入 不断的更新,难以形成积累,也很容易被新进入者以更新的技术弯道超车。但是空调 洗衣机 油烟机 则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容易形成技术品牌的积累,老大老二老三一旦形成,后来者很难超越。格力电器、美的电器、老板电器、方太、海尔、小天鹅等就是很好的代表。

品牌的珠宝行业,假如你为你的爱人买了一条项链,你说:看,这是我在一家不知名的珠宝店,以很便宜的价格给你买的项链,你喜欢吗?你爱人大概率不会高兴!但是如果你说:看,这是我在著名的老凤祥 周大生给你买的最高档 最新款的项链,那她肯定会高兴。所以珠宝这个行业天生的容易形成品牌溢价,消费者甚至渴望买那些高档的 品牌的 甚至贵的产品。

腾讯、百度、阿里等这些互联网巨头也在各自细分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不过我是哥老式派,对互联网类 或者科技类公司不太感兴趣,所以没有太多关注。

我这里不可能把行每一个行业都讲到,也不可能讲的很全面,更不一定讲的都很对。我这里只是对行业做一些浅显的初步分析。至于认可不认可,都无所谓。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如果要详细的讲的话,估计一个行业就要写上三五篇文章了!所以这里尽量简短。

结尾再次重申:行业的挑选不是绝对的,有些看起来不太好的行业,也会有少数的优质公司,这里只是相对来说。不过我始终相信有些行业确实赚钱容易,竞争优势容易形成,或者天生的有着某种优势,在这样的行业中去挑选公司,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有些企业有竞争优势,而有些企业则没有。并且有些行业中容易找到竞争优势的企业,有些行业则难以找到竞争优势的企业。还有开头讲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学习或者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初步的排除掉一些行业,专注于自己认为最好的少数几个行业,然后在深入分析其中的优秀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原创作者:W安全边际

以上就是价值投资的第一部,如何挑选好行业。



第二部:《股票投资之二:如何挑选好企业》

上面写了一篇《股票投资一:如何挑选好行业》:“就是要挑选那些容易形成竞争优势企业、容易形成垄断地位企业、赚钱比较容易的行业。这些行业中的老三 老五 老六活的比那些“赚钱困难的行业”中的老大还滋润。所以投资就要尽量去金矿中寻找黄金,而不是沙子堆。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

挑选完好的行业之后,如何在好行业中去挑选优秀的企业呢?借用查理.芒格的演讲风格我也来上一句:想要找到值得投资的好企业,首先应该学会避开那些不适合投资的差企业!

每个行业都至少有几十甚至上百家上市公司,如果一家一家的看也不太现实。况且即使是好的行业中,也有很多根本不值得看的很差的平庸公司,所以每个行业只要关注一小部分最优秀的公司就可以了。如何在每个优秀的行业中筛选出这少数的几家最优秀的公司?我一般会用“定量筛选法”筛选:就是用一些重要的经营指标、财务指标去筛选出相对优秀的企业,也可以理解为用财报上重要的定量指标排除掉大部分平庸的企业。筛选出优秀的行业中这剩下的少数相对优秀企业之后,我才会进一步的详细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商业模式、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现金流情况、管理层等等。

我一般会用这八组指标初步筛选企业:1.ROE净资产收益率与ROA总资产收益率,2.毛利率与净利率,3.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4.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5.应收账款,6.有息负债率,7.会计商誉,8.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比率。

有人可能会倾向于先用“定性分析”去筛选企业,但我认为直接去给每家公司定性很困难,并且效率也不高。更重要的是,假如即使你定性之后认为一家企业商业模式很好、有竞争优势、有前景,但是如果反过来看各种盈利数据、财务资产数据一团糟,那以价值投资的原则来看,这样的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美好的前景没有基本面数据的支撑,这样的企业还是远离比较好!如果企业所谓的竞争优势在过去和现在都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收入 利润 现金流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有的仅仅是美好的前景,那难说在以后会不会有所改观。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这样的公司都没等到转化成利润就倒下甚至消失了(当然,也有少数成功者,但价值投资者对一鸟在手感兴趣,而不是百鸟在林)。

价值投资者喜欢前景广阔的公司,但是不喜欢前景广阔但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公司。相反的,定量指标筛选出的数据漂亮的公司也不一定就全都是好公司,但是数据很难看的公司大概率不会是好公司。基本面好的不一定就是好公司,但是基本面差的一定不是好公司!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这里虽然说用定量指标去筛选好公司,但并不是说筛选完之后就不去定性了。定性企业的商业前景、竞争优势很重要,但是我倾向于先用定量指标筛选出基本面优秀的公司,而后再对少数的基本面优秀公司定性研究。

具体的如下:

1.ROE(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是用公司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所以我第一个用的就是ROE(净资产收益率)。我很在意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有两个好处:1综合性很强。2适用于所有行业。当然这个指标也有缺点,但是如果只选一个指标的话,相对来说这个指标要比其它指标好很多。

我会把过去连续5~10年平均ROE低于15%的企业全部排除掉,只关注那些长期平均ROE>15%的企业,当然有些行业整体ROE都很高,那么这样的行业我也可能会把标准略微提高到。另外一个我喜欢用这个指标的原因是: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优秀公司ROE都很高,而且是长期一直很高。比如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招商银行、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伟星新材、海康威视、老凤祥等等等等,这些优秀的企业都是长期ROE很高。而平庸的、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则ROE都长期比较低。(当然ROE高的公司也有比较平庸的,但是不可否认,那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几乎全是长期高ROE。)还是按照我的惯例风格来一句:长期ROE很高的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是长期低ROE的一定不是优秀的公司!所以我会用ROE(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排除掉大部分“不值得耗费精力关注的平庸企业”。(大多数时候我在考虑ROE的时候会同步的查看一下ROA总资产收益率,因为有些公司的负债高的因素会使ROE虚高,但是结合ROE+ROA同步观察则会避免这一问题)

2.毛利率、净利率:毛利率、净利率、ROE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三大指标。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毛利率是公司产品收入减去产品直接成本后的毛利润收益。同行业间,毛利率高的有相对的竞争优势,意味着企业产品销售价格高或者生产成本低,盈利能力强。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利率是企业在减去直接成本之后,再减去三项费用和所得税之后的净利润与营收的比率。同行业间,净利率高也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强。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毛利率高使得净利率也高。另一原因也可能企业销售费、管理费、财务费等比较低,证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好。

用ROE排除掉大部分企业之后,我就会在同行业间对比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两个指标(长期五年以上的对比),用以进一步筛选出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为什要同行业对比?因为这两个指标在不同的行业间差距很大,所以不能用不同行业的指标相互对比。但是在同行中,毛利率+净利率都高的一定比低的好,特别是那些毛利率 净利率长期很高 甚至持续稳定上升的企业,这是盈利能力强劲的表现。

3.关于盈利能力方面,还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这两个数据,这两个不难理解,都喜欢增长率高的企业。但是我更喜欢增长适度且更为平稳的企业,不太喜欢那些业绩忽高忽低的企业,有些企业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不错,但是期间忽高忽低,有时候增长100%+,有时候负增长,经常性的忽高忽低这样的企业一般我不太喜欢。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不要给予企业未来太高的增长预期,树不会涨到天上去,很少有企业能长期维持高速增长!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非经常性损益,一般看净利润增速都要看扣非后的净利润。

4.还有一个指标是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用来衡量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这个指标考量的方面比较多,和ROE类似,但比ROE更为细化和全面一些,计算也更为复杂。不过很多网站都有计算好的这个数据,可以直接拿过来用。一般优秀的企业都是长期的高ROIC!当然我也喜欢高ROIC的企业。另外,这个指标对于银行 保险 地产等这类天生高杠杆的行业不太适用。

上面用了盈利方面的几个指标来排除掉了大部分企业,剩下的这些企业都是相对盈利能力较强的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再从资产负债与现金流方面进一步排除一些资产状况差的企业。

5.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应该收取但还没有收到的款项。简单点来说,应收账款就是企业销售出去的商品没有收回来的钱,或者说别人买你的商品,但是钱还没给你,这个就会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科目上。

这个数额相对于净利润越高,则代表企业回款能力越差,所以当然是这个数据越小越好。人们常说:净利润是虚的!原因之一就在这里。假如企业今年净利润50亿,但是其中有应收账款占到了40亿,那么就代表企业实际只收到10亿的利润,有40亿是欠着你的。简单想想也能明白,别人拖着你的款项有很多害处!最主要的三点:1资金也是会贬值的,如果十年后再还你这40亿,那时候的40亿肯定不如今天的40亿值钱(欠你钱的人不会付给你利息)。2你日常企业运营或者扩张也是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的,如果你的利润每年只收回来一点点,那么你必然资金不足,而需要支付利息去借债,这个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经营风险。3这个应收款别人有可能还你,也可能不还给你,始终有着潜在坏账的可能。

有些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都在高位,甚至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比过去五年的净利润总和还多!典型的比如碧水源、三聚环保、东方雨虹等。这样的企业一般都需要不停的借债来维持运营。他们所赚的利润或许仅仅是纸上富贵,净利润或许是虚的。所以尽量避开那些有着大量应收账款的企业是明智之举!当然,这些企业天生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应收款多,但无论何种理由,实实在在的利润都比应收账款好太多太多了!

6.有息负债率:指的是 企业需要支付利息的借款与总资产的比率。有息负债一般指的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资产股债表中的“应付票据、应付账、预收款等”虽然也在负债行列,但其实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也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是企业强势的表现)

一般优秀的企业只有少量有息负债或者没有有息负债,所以我一般会避开那些有息负债率很高的企业,我喜欢低有息负债率或者没有有息负债的企业。(这里讲的不包括 银行 保险 地产等等天生的高负债 高杠杆的行业)

7.商誉:这里指的商誉不是“企业的经济商誉”,而是平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经常见的“会计商誉”,这个商誉绝对是个容易爆雷的地方!什么是会计报表上的商誉呢?会计报表上的商誉简单点来说就是收购 并购其它企业形成的净资产溢价。假如你收购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净资产是10亿,而你支付的收购价格是30亿,则会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商誉(30亿—10亿=20亿),企业收购支付的价格越高,这个商誉的数值就越大。这个“商誉”是财报上最容易懂手脚的地方之一,所以一定要远离那些会计商誉数额很大的企业!典型的有沃森生物、华谊兄弟等企业。

8.最后一个,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入 — 经营现金流出=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也就是经营性现金流。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我会拿过去5~10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与同期5~10年的净利润去对比,如果经营现金流的总和大于净利润总和,我就会认为这家企业的现金流比较健康,反之我则认为这家企业利润含金量较低。这个和上面提到的应收账款有一定的联系。

很多人喜欢看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但是其实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增长率更为真实可靠。因为净利润其实有时候是虚的,而这个经营性现金流就是可以用作考量净利润含金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指标!另外净利润这个指标很容易人为的调节,但是经营现金流这个指标则很难造假(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相比净利润确实可靠很多)。所以我很注重经营现金流这个指标!假如一家我看好的优秀企业今年的净利润增速不理想,但是只要经营现金流增速理想,我就不会担心。长期经营性现金流很差的企业我基本都会排除掉!

好了,基本的筛选企业,大概就是上面这些。经过这些筛选之后,虽然不足以证明剩下的就一定都是优秀的企业,但是绝对会排除掉大部分95%以上的平庸企业。剩下的就可以长期关注,进一步深入分析了。

在上一篇讲了如何挑选好行业之后,这里又简单的提了几个定量筛选指标,这几个指标可以排除掉大部分平庸企业,筛选出少数的“相对而言比较优秀”的企业。但是这还不是终点!接下来还需要对财报中其它很多数据进一步分析,还有对于企业定性方面的研究,比如企业的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发展前景等等,最后才能选出那些真正最优秀的企业!显然判断一家企业质量不是光靠这几个指标就能解决的,但是这几个指标却能帮助投资者得出一个相对优秀的股票“关注池”,节省很多精力,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定性方面的问题比数据定量更为复杂,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圈、商业洞察力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也许看法差异较大,我也不过多的说什么了。其实上一篇的“如何挑选行业”也算是定性思考的一部分,给行业的定性。有本书叫《巴菲特的护城河》讲的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另外,有些大师级的人物光靠数据定量分析筛选建一个很多只股票的组合就长期战胜了市场,我是相信的。当然,我还是喜欢定量筛选之后,尽量的去定性研究一番。

是不是选出好的行业,再在好行业中选出好的公司,就可以投资买入了?投资当然没那么简单!还有最重要的“估值”!借用霍华德.马克斯的话:“价值投资不但要买好的,更要买的好!”即使是优秀的行业中优秀的公司,也必须要考虑价格。因为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所以只有当价格与价值相比对你很有利的时候才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只要当买入价格大幅低于企业价值的时候才是一笔好的投资!下一篇就讲谈谈《股票投资三:如何估值,好价格》只有集合了 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才能称得上好的投资!!!原创作者:W安全边际



第三部:《股票投资之三:如何正确的估值》

前面写了两篇文章:《股票投资一:如何挑选好行业》和《股票投资二:如何挑选好企业》,这是第三篇《股票投资:如何正确的估值》。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

我认为估值这个话题有很多东西必需要讲清楚。否则就会走入误区!给股票估值不仅仅是数学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尽量把想到的东西都讲一讲。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股票估值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确,而非精确的错误。所以投资者要做的是如何使自己尽量接近正确,反过来说也就是尽量远离错误!

估值最重要的不是你如何估,而是如何正确的估,避免错误的估。重要的不是估值方法,而是正确的估值思维。

在真正写如何估值之前我必须讲几个前提,因为没有这些前提就无法给企业估值,或者说没有这些前提你的估值就容易走向错误,而不是接近正确。所以我这里讲的估值是以下三点为前提的。

前提一:经过了第一篇文章中好行业的定性选择,是那些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容易形成垄断地位、有发展前景、赚钱相对容易的好行业。虽然行业不能代表企业价值的全部,但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前景要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第一步!

前提二:也经过了第二篇文章中好企业的定量筛选,用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ROIC、有息负债率、应收款、会计商誉、现金流与净利润比率等这些财报指标排除掉大部分平庸的企业,筛选出好行业中相对的好公司。那些各项盈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现金流指标等都非常优秀的企业。这些指标可以排除掉大部分平庸企业,筛选出少数的“相对而言比较优秀”的企业。这些指标筛选出的企业不一定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但是绝对会排除那些平庸的企业。这是第二步!

前提三:要对企业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单纯的上面两条筛选显然还不够,你必须对企业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不了解的东西你如何去估值呢?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很重要。所以财报上的其它很多重要数据也要认真的看一看。最重要的你要知道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长期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是有着无法比拟的品牌力?还是有着难以超越的规模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或者有着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客户粘性?等等等等。如果你找不到一家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护城河),要么说明你对企业还不够了解,要么说明这家企业真的没有什么长期竞争优势,未来不确定性太高,很难正确的估值。即使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很好,数据很漂亮,也很难以确定其价值。另外还要适当的考察下管理层,至少看看在前几年年报上吹过的牛之后都有没有实现,以及过去的言论或表现看其是否诚实可靠能干(普通投资者也只能这样了解管理层了)。这是第三步!

前提讲完了,要经过前面的过程之后,你才可能接近正确的去给予企业估值,而不是随便拿一家公司,直接上来就套用各种估值指标或者估值公式,这点很重要!否则你必定会掉进“价值陷阱”或者“成长陷阱”里面!

接下来先看看大师们如何估值,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股神巴菲特,现金流折现估值法,这种估值方法是最受价值投资者追捧的,因为巴菲特说唯一正确的估计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就是“现金流折现估值法”。但是芒格却声称从未见过他真正的套用公式去计算。我倒是认为巴菲特讲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更多的是一种估值的思维逻辑,而不是要投资者真正的去运用复杂的公式计算。而是解释了:1净利润不代表企业的真实利润,现金流才是。2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归属于股东的可自由分配利润,因为大多数投资者都会忽略掉“长期资本支出”这一项未来必然会发生的硬性投入需求。3要充分考虑利润成本的因素,未来的一元钱不等于今天一元钱的价值。所以说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是一种估值的逻辑,而非具体的计算方法。实际上,如果你懂得并充分考虑以上因素,也能大致预测出未来业绩增速,那么用其它估值方法也是一样的。如果充分考虑了现金流、资本支出、通胀因素、也知道了未来增速,那么“直接用市现率”其实也一样。但现实情况是未来难以确定,你在计算中“未来增速和折现率”的一丁点变化,都会使计算结果千差万别。所以我从来都不会套用这个公式去精确的计算股票内在价值,但是我会时时考虑到“现金流折现估值法”带来的那些重要的估值逻辑。

彼得林奇,PE PEG估值法,就是用市盈率PE÷未来净利润增长率=PEG,当PEG>1代表高估,当PEG<1代表低估。这个用的也比较普遍。但是很多人也会误用。原因一是很多人忽视企业净利润的真实性,有时候企业的净利润是虚的,所以你计算的PE与PEG自然也是不准确的。还有人无论企业业绩增速多少,都敢于套上这个公式。实际上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业绩增速超过25%的企业,因为彼得林奇知道,没有企业能够以如此高的速度长期增长,树不会涨到天上去。如果生搬硬套,必定高估企业的价值。

约翰聂夫,低PE 增长率+股息率估值法。只选择增长率高于7%的公司,并且增长率+股息率最好是市盈率的两倍。假如推测企业未来业绩增速12%,股息率是3%,那么(增速12+股息率3=15总回报率,15÷2=7.5倍市盈率)。按照上面的增速和股息率,这加企业的股票只要在7.5倍市盈率估值附近或者低于这个估值他就认为值得买入。显然聂夫自己也知道,业绩增速两位数增长 股息率还理想的股票,很难有7倍市盈率入手的机会。所以他也会适当放宽这个标准。还按照上面那个例子,实际上市盈率略高一些也符合聂夫的标准。这个和彼得林奇的PEG有点类似,但是多了一个分红率的考量。另外聂夫与林奇最大的不同就是:林奇喜欢寻找成长股十倍股,即使市盈率略高。而聂夫则更喜欢低市盈率股,即使增速有点慢,只要增速超过7%就行。约翰涅夫称自己为“低市盈率投资者”。

乔尔格林布拉特,低PE+高ROIC估值法,选低市盈率排名靠前+高ROIC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建立一个投资组合,定期更新一次。被称为神奇公式。用乔尔自己的话说:高ROIC代表公司优秀,低PE代表便宜。这个方法如果是建立一个很多股票的组合,我想这个神奇公式长期应该是应该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的。但是我还是认为低PE 高ROIC只能作为估值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沃尔特施洛斯,低PB估值法,他的风格更接近于老师格雷厄姆的风格。非常重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我不太喜欢这个方法。再一个这种方法一般都是买入很多很多股票的大组合,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但是PB这个指标我倒认为可以当做是估值指标之一,适当的作为参考,特别是金融行业的估值。

讲完了大师的估值方法,下来谈谈自己的。我估值会用到几个常见的指标:PE、PB、PEG、市现率、长期资本支出比率,净利润增长率、股息率。

PE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PB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

市现率=股价÷每股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长期资本支出)

长期资本支出比率=长期资本支出÷经营现金流

净利润增长率:指预测的未来几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一般按照过去5~10年的平均增速,再结合企业商业前景 竞争优势 给出的一个保守的未来估计值。

股息率=每股现金分红÷每股价格

我一般会应用几种方法:1无风险收益比较法、2未来市场价值计算法、3历史估值对比法。多方面考量,综合评估。不同行业或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侧重点也许会略有不同。另外估值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在于对于未来的预测,因为你估计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所以关键点就在于企业未来的业绩增速的推测。对于未来业绩增速的评估我基于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保守”!尽量的保守!这样有可能会低估一些企业的价值,但是这样也能使自己尽量少犯错,也变相的提高了估值中的安全边际。

我的估值方法,下面举个例子,不谈具体公司,免得有荐股的嫌疑。这里假设一只股票经过了第一步好行业的定性筛选,又经过了第二步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状况指标 现金流指标等定量的筛选,并且你对企业的其它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等。那么这里就可以进行估值了。

例:这家企业目前的净利润10亿,净资产50亿,ROE20%,经营现金流11亿,平均资本支出所占经营现金流比率18%,目前的总市值是200亿。预期未来五年业绩增速10%。

那么这家企业的:市盈率PE 为20倍、市净率PB为4倍、PEG=2、(自由)市现率22倍。

一无风险收益比较法:

把市盈率和市现率反过来换算成“初始收益率”:市盈率20倍=1÷20=5%初始利润收益率、市现率22倍=1÷22=4.5%初始现金流收益率。接下来你预计下你个人能够从无风险渠道获得的最大无风险收益是多少?我想7%应该算是高的了。所以就拿7%作为你在其它无风险渠道可以获得的收益。再结合预期未来业绩增长10%来综合做一个对比。

这5%或者4.5%的初始收益率+10%的潜在增长率,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而另一方面7%是你可以轻易获得的无风险收益。两者相比对你有吸引力吗?显然没有!这样的对比之下,我宁愿去拿那7%无任何风险的收益。所以这只股票的价格大概率是不划算的,没有太大吸引力也就代表没有严重低估。

但是如果市盈率为10倍,市现率为11倍呢?那么你的初始收益率将变成:1÷10=10% 和 1÷11=9%,再结合10%的潜在增长率,这样的投资显然要比7%的无风险收益划算多了。这个时候你的初始收益率比无风险收益高,还有潜在的10%增长。所以这项投资大概率是低估的,也是值得投资的。

再如果市盈率20 市现率22不变,未来预期增长率提高到20%以上,那么PEG就是低于1的,这5%4.5%配合以潜在20%以上的增长率也应该算是一笔可以的投资。低估高估很多时候难以绝对判定,但是极度高估或者极度低估的时候则比较容易分辨。(其实这段讲的还是市盈率 市现率 PEG的问题,只不过把市盈率和市现率转换成初始收益率,因为这样要直观很多)

二:未来市场价值测算法:

你知道了这家企业目前净利润10亿,也保守的估计了企业未来五年的净利润增速是10%,那么你可以去推算一下五年后这家企业的净利润是多少,再给予一个适当保守的市盈率,计算五年后的市场价值。

按照这个例子,目前净利润10亿,每年增长10%,结果就是10×(1+0.1)的5次方=五年后16.1亿净利润。五年后的净利润是16.1亿,按照PEG=1的保守估计标准计算,五年后的市场价值至少为净利润16.1亿×10倍市盈率=161亿(我为什么不用15倍或者更高的市盈率呢,都说了估值要保守)。好了,目前的价格是200亿,五年后的保守价格仅仅161亿,显然这个投资不具备任何吸引力。那么什么样的投资才具备吸引力呢?按照最低标准,至少在五年后应该获得一倍以上的收益(也就是至少年15%的复利收益率)才称得上有吸引力的投资。也就是买入股价或者市值80亿左右。

三:历史估值对比法:

就是以目前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PEG、市现率,这些指标与自己过去历史上的估值对比。这个对比至少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因为如果你仅仅和去年 前年比,那很有可能去年前年本身是很高估的,但是时间拉长到十年,总会有被低估的某段时间。如果目前的估值处于十年的最低水平,或者接近十年的最低水平,那么则有可能低估。如果处于过去十年的中位以上水平,或许就没有被低估。(当然,这第三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第三种方法是用于辅助于估值高低判断的,而不是用作主要依据。)

另外市净率PB这个指标,对于一些轻资产的公司不太适用,比较适合那些重资产的公司,还有金融行业的公司 地产公司。市净率几倍才是合理,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我的观点是:市净率高于8倍的,无论是什么公司,我都不敢买!相反,银行那么优秀的公司,市净率竟然不到1倍,而且股息率普遍达到4%,无论怎么看都是严重低估的。还有市盈率这个指标,虽然不能单用这个指标来判断股价贵不贵,但是那些超过30倍市盈率的股票,无论看起来多么诱人,我也不会买!股息率,对于那些过了高增长期的企业尤为重要,如果一家企业的业绩增速很慢(甚至有些企业低于7%增长,这样的企业只要分红理想也是值得投资的),股息率对于这样的缓慢增长企业尤为重要!当然,相对而言,肯定是那些留存收益持续创造新增利润的企业更理想。巴菲特有过关于一美元留存收益的论述:“如果一家企业的每一美元留存收益不能创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场价值,那么企业就该把这些收益给股东分红。”也就相当于企业把利润留存在公司,但是却不能创造出满意的新增回报,那么就应该把这些收益给股东分红。这个考核标准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相当于年复利15%的新增回报收益率)。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增速很缓慢,但是却不增加给股东的分红,那么企业的净资产收益ROE必然下降,相反也就是 那些增速缓慢的企业只有增加分红才能把ROE稳定在优秀的水平。无论是企业业绩增速提高,还是分红提高,都对投资者是好事情,也都会维持或提高ROE的水平,所以那些优秀的公司都是长期的高ROE!

其实,说句实话,我平时并不会像上面那样一步步的计算每家企业价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因为实际上那些平时我持续关注研究的优秀公司,在价值明显高估或者明显低估的时候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

无论用何种方法估值,最最最重要的一点都在于对未来的预测,这个是最难的,几乎不会有完全百分百的精确,但是投资者至少应该基于两个前提:1尽量去了解企业,2尽量的保守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尽量远离错误!接近正确!模糊的正确!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对企业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实际上哪种估值方法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对自己十分了解的东西,一般很容易就会判断出其是高估还是低估,特别是在极端情况(涨的很高或者跌的太狠)发生的时候。就像你分辨那个人是胖子还是瘦子一样,即使没有精确测量他的体重,你也能判断个大概。

很多人会给予企业几个不同假设的估值,给出一个乐观的未来估计值,再给出一个中性的未来估计值,还会给出一个保守的未来估计值,于是得出了一个保守~中性~乐观的价值估计区间。但是我却从来不会乐观的去估计企业,我只保守的去估计未来,这样也相当于在估值的时候留有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再配合折价的买入价格,这个安全边际才是足够的。也许这样“保守的估计增速+保守的买入价格”可能会错过一些投资机会,但是也同时确保了自己尽量避免重大亏损。巴菲特说自己从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估值并不复杂,但是要估的接近正确却很难!很多估值指标或者是估值公式,都声称能评估企业的价值。但实际上企业的价值并不会像数学结果那般精确,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人能够精确估计企业的内在价值!投资者最多只能得到一个大概摸模糊区间,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是否足够,与市场价格相比是“明显高估”或者“明显低估”。

其实估值就是这样,你只能去寻找模糊的正确,而非精确的错误。如何去寻找模糊的正确?巴菲特说:“你不需要去准确测量一个人的体重,你就能看出他是个胖子还是瘦子。”是因为人了解正常胖瘦大概是什么体型,所以遇到极度的胖子或者极度的瘦子就不难分辨。评估企业也是如此,你要了解这家企业的方方面面,你就能知道这家企业大概应该值多少钱,等到它特别高估或者特别低估的时候你就容易看得出来,仅此而已。但是这样已经足够使你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一家企业需要你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证明其可能有些低估,那么相信我,其实这家公司根本没有被低估!或者说没有低估到值得买入,没有非常大的安全边际!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只有在那些非常明显的低估机会出现的时候才会出手。显然你很多时候无法分辨一个“略微有点胖”或者“略微有点瘦”的人到底应该归类于胖子还是瘦子,正如企业没有明显的高估或者低估的时候(市场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没有明显的机会,所以价值投资者都很有耐心,并且很少交易)。其实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去分辨,因为优秀的企业略微低估也不值得买入,略微高估也不是非得卖出。价值投资者应该像那个优秀的棒球手那样,只等待那些明显的好机会才会出手。所以价值即使没有精确的数字也没关系(当然,你以保守的态度计算一个“保守价值”作为依据参考也没什么)。你要等待的是那些明显的“胖瘦”,明显的“高估或者低估”。如果你对行业、对企业做了足够的功课去了解,在那些明显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即使仅仅用最简单的估值工具,也能分清“胖瘦高低”。相反,如果你对于不了解的行业、不了解的公司,即使你运用再复杂的公式,也无济于事!

我所做的估值不是去计算企业的“精确价值”是多少,而是得到一个大概区间值来作为标尺(当然,你硬要选这个区间的一个数字作为价值标尺也不是不可以),用做对比市场价格看价值是否足够低估!或者非常高估!假如我以保守的态度计算出价值结果是8元或者10元或者11元这个附近区间,那么这只股票市场价格是3元4元或者5元,我就敢判断其低估了。如果是20元22元或者25元的话,我就判定其是高估了。有人会问,如果是7元或者12元呢?你如何判定?我的回答是7元我不会买,12元我也不会卖,就是这样。不明显的胖瘦与我无关,不极端的好球我不感兴趣。价值投资的真谛是什么?就是当价格大幅低于价值的时候,当投资机会非常明显的时候,当安全边际足够的时候,才出手!

最后我想总结一句话:懂得如何才能够使自己接近正确的评估,明白估值的前提以及估值的思维逻辑,比学会了估值的公式更重要!!!一把再好的剑,你不懂得如何去挥舞,也是白扯!估值不是要去追求一个绝对的数字,也不是要得到一个绝对的结果,而是要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正确的思考、正确的评估、正确的推理、正确的计算!最终结果是:能够判断出“高估”或者“低估”,或者是“机会不明显”,这就足够了!

估值最重要的不是你如何估,而是如何正确的估,避免错误的估。重要的不是估值方法,而是正确的估值思维。原创作者:W安全边际

第四部:股票投资之四:投资的常识与原则

前面写了三篇:一如何挑选好行业、二如何挑选好企业、三如何正确的估值,但是投资光靠这些显然还不够。我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不是商业知识、也不是财务知识,而是一些投资常识与投资原则。如果不懂投资常识、没有投资原则,那么光知道前面的选行业、选公司、正确估值也赚不到钱。很多人看了许多书,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依然无法掌握正确的投资思想!或许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性格,或许是因为忽略了一些投资常识!所以这是第四篇《投资的常识与原则》。懂得这些常识与原则,才能更好的理解投资,运用投资。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

“得到系统的常识,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工具。电脑带来的危险非常多。人们计算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拥有常识不但意味着有能力辨认智慧,也意味着有能力拒绝愚蠢。”~查理.芒格

这里简单写了投资的25条常识,以及投资的15条原则。论投资的常识与原则,估计写一本书都不为过,所以这里不可能写的很全面,就算是投资常识投资原则的一部分吧,暂时就想到这么多,想到哪就写到哪吧。

常识1:股票投资的基础是要有“股权思维”。股票即是企业,买股票就是买生意。股票不仅仅是一种可交易的证券,而是一家企业的所有权凭证,每一股股票都代表着所拥有这家企业的一股股权,投资股票其实与投资企业一样,股票即是企业。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生意,要以经营者的眼光来看待股票,而不是交易者。”这就是价值投资最基本的认知,最根本的常识!

常识2:市场先生。市场只会告诉你交易价格,不会告诉你企业价值,市场并不是一直有效,相反,很多时候市场先生会报出愚蠢的股票价格。“投资者是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交易,每天市场先生都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或他想卖给你的价格,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有些日子很乐观报出很高的交易价格,有些日子却相当悲观只报出很低的交易价格。另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每天都会来提出他的新报价。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格雷厄姆的这段话就是很重要的投资的常识,市场先生只会给你价格,不会告诉你价值。不要相信市场是一直有效的。

常识3:波动不是风险。上面提到了“市场先生”会经常的给出愚蠢的市场报价,这个报价有时候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或者承受能力,所以股价剧烈波动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将短期波动视为风险是愚蠢的,短期波动并不等于永久损失的风险。风险意味着你若押错了宝,就得赔钱。而相对短时期内的上下波动并不等于永久性损失,因此也不是风险,除非你在市场跌到谷底时陷入恐慌,被损失吓得低价卖出股票,那就真的是“将短期波动变成了永久性损失了。”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股票,并且你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入,也会经常的面临短期剧烈下跌,因为市场先生就是这样。明白了“短期波动不是真正风险”这点常识很重要。

常识4:能力圈,不了解的东西不要买,不懂的投资不要做。如果你对一项投资毫无了解,或者知之甚少,那么你如何能够去评估价值呢?又如何知道这笔投资是否划算呢?所以做股票投资,一定要对行业 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不了解的投资尽量不要碰,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多么的诱人。当然,所谓了解,不是非要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更不需要成为所有行业的专家,你只需要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就可以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通过经验或者学习,已经建立对世界某些经常接触的领域有用的知识,有些简单的领域我们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或者学会理解。至于那些复杂的领域,难以看懂的行业,远离就好。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这个很重要。

常识5:安全边际。投资价值=价值 与 价格 的差距。而不仅仅是价值,也不仅仅是价格。很多人过度关注价值,认为只要买入高价值的优秀企业就是价值投资,即使再贵的价格他也敢买。还有很多人单单依据“看起来价格很低"就做出买入决策,其实这两者都不是价值投资。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依据“价值与价格两者的差距”行事,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条。当股票价格大幅低于企业价值的时候,才真正有了安全边际,才真正具备投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安全边际这一概念是价值投资的核心!(适当的保守评估企业价值,也能从另一方面提高估值的安全边际)

常识6:钟摆理论,物极必反。涨的太贵,大概率会跌。跌的太便宜,大概率会涨。无论是整体市场还是个股,都是如此。霍华德马克斯:“股票市场的波动类似于钟摆的运动。虽然中间点最能说明钟摆的平均位置,但实际上钟摆停留在那里的时候非常短暂。相反,钟摆几乎始终朝着一个端点或者相反的端点摆动。但是,只要摆动到接近极端端点时,钟摆迟早必定会返回中点。事实上,正是向端点运动本身为回摆提供了动力。我们能够肯定的事情之一是:极端市场行为会发生逆转!”物极必反,相信钟摆将朝着一个方向永远摆动(永远下跌或永远上涨),或者相信钟摆会永远停留在端点(永远熊市或永远牛市)的人,最终将损失惨重;了解钟摆行为的人则将受益无穷。低估的东西不会永远下跌,高估的东西也不会永远上涨,钟摆向一个方向摆的太高,迟早会向回摆动,价值迟早会回归。

常识7:趋势效应。高估的东西还在涨,低估的东西还在跌,这或许只是短暂的趋势效应。理解了上面的钟摆理论,还应该了解另一个常识,就是趋势效应。因为即使市场极度高估或者极度低估的时候,情况也不会立刻反转,因为趋势一旦形成,会有一定的惯性运动,有时候上涨趋势或者下跌趋势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这不代表不会反转,而是不会立刻反转。明白趋势效应这个常识有助于正确理解钟摆理论。有时候一只股票(或者整个市场)涨到非常非常贵的时候,却貌似还在一直涨。相反的有时候一只股票(或者整个市场)跌到非常非常便宜的时候,却貌似还在继续跌。这不是钟摆理论没有效,而是趋势效应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已。没人能够预测何时会反转,但是极度高估或者极度低估的情况最终一定会反转。所以投资者不能被趋势的惯性迷失了双眼!不要认为低估的东西会永远低估,也不要认为高估的东西还会涨到天上去,或许只是趋势效应在作怪。

常识8:短期股价涨跌不可预测,长期企业价值有迹可循,最终决定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价值。影响短期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短期涨跌很多时候都与企业价值无关,更多的受市场情绪 投资者偏好 短期消息等因素影响。而企业价值长期看则是有迹可循的,对企业各方面的深入分析都有助于评估企业价值。长期来看,一家优秀的业绩越来越好的企业,未来的价值也必定越来越高,未来的股价也必然表现不错,最终决定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企业价值。所以投资者应该把精力放在企业上面,而不是盯着股价。巴菲特说的“盯着比赛,而不是记分牌”就是这个道理。

常识9:忽略短期,注重长期。短期业绩或者消息对于企业股价的影响远远胜过长期。格雷厄姆说:“企业短期业绩(或消息)对股价的影响,远远超过长期。”比如一家过去五年平均利润增幅20%的企业,但在最近一年业绩增速5%,短期股价表现往往会很差。另一家在过去五年平均利润增幅5%的企业,但在最近一年业绩增速50%,短期股价表现往往会很好。投资者总是放大短期业绩的影响,忽略长期业绩的影响。行情不好的时候,低于预期的业绩或者一些利空消息会被放大,使股价跌的更狠。行情好的时候,超预期的业绩或者一些好消息又会被过度解读,涨的更高。大多数投资者都非常注重短期,而忽略了长期,这是事实。实际上,企业短期业绩什么也证明不了。正如短期股价走势不代表企业真实价值一样,企业短期的业绩也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企业价值。所以投资者应该更加的注重企业长期的表现,至少连续看五年以上,不能按短期股价涨跌论成败,也不能按短期企业业绩论好坏。好公司不可能因为一份低于预期的财报就变得很差,坏公司也不可能因为一份理想的财报而从此变好。

常识10: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垃圾企业的敌人。优秀的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润会越来越多。而垃圾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会越来越差。不要相信一家长期平庸的企业会突然变好,在投资领域,乌鸦变凤凰的事情很少发生。一家优秀的企业即使面临短期困境,往往也能顺利度过。而那些长期比较差的企业往往是一个困境接着一个困境的无法自拔,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厨房里不会只有一只蟑螂”。所以投资就要选那些优秀的企业,排除掉那些垃圾企业,这也是投资最基本的常识之一。

常识11:企业分析中的二八法则。塞思.卡拉曼在《安全边际》一书中说:“即使是一名投资者能够知道某公司的所有信息,也并不一定就能够从中赢利。这并不是说基本面分析没有用。基本面分析肯定有用!但信息通常遵循80/20原则,最初80%的信息可以在最初的20%的时间内获得。彻底的基本面分析会降低边际回报。”巴菲特也说过:“投资并不一定非要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只要对所投企业有足以制定投资决策的认识就够了!”

常识12:市场中的721定律。股票市场永远都是少数人赚钱的地方,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七人赔钱,两人保本,一人赚钱,虽然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是股市中确实是最终只会是少数人赚钱,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却是: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而在股市中,也有80%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水平是高于平均水平。

常识13:逆向思维。别人疯狂的时候你应该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才应该疯狂。你不能期待自己和大众有着同样的想法、做着同样的投资决策,还期望自己会胜出。正如上面那个721法则,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想法、一样的思维、一样的决策,那么你大概率会成为那70%的亏损者。所以期望跟随人群而赚钱,那是不可能的,否则人人都发财了。所以成功的投资者都是独立思考 逆向思维的人。当然,逆向思维也不光是单纯的逆人群而动,而是说要有第二层思维,比如:人人都认为好的,人人都追捧的,价格往往很高,也就没那么好了。人人都认为差的,人人避之不及的,价格往往很低,也许没那么差。这里的逆向思维重要的不是逆向,而是独立思考 坚持己见 不随波逐流的定力与决心。

常识14:投机是赚不到钱的。马克.吐温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在两种情况下他不应该去投机:当他输不起的时候,还有当他输得起的时候。”正是这样,理解投资和投机之间的区别是取得投资成功的重要的一步。投资者在衡量股票的价格与他们估计的价值之后做出买卖决策。他们会买进那些回报与风险相比看起来有吸引力的股票,同时卖出那些回报不能再抵御风险的股票。投机者则根据股票价格下一步会上涨还是会下跌的预测来买卖股票。他们对价格涨跌的预测不是基于企业基本面,而是基于对他人买卖行为的揣测。他们将股票看成是可以被反复换手的纸张,通常对投资的基本理念一无所知或者漠不关心。他们买入股票是因为这些股票的市场表现好,反之则卖出。这就像是在赌场的赌徒一样,更多的是靠运气,长久赚钱是不可能的。投机更像是赌博,对于一些表面看似获利高的事情过度追捧,频繁买进卖出,期望赚快钱,而不管胜率赔率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利。而投资则相反,投资只对那些胜率和赔率对自己有利的投资感兴趣,不然宁愿等待。

常识15:越是频繁交易,亏损的概率越高。有一个形象的例子:频繁交易就好比是拿着一块肥皂,频繁的放进水里,再捞出来,再放进去,再捞出来,结果会是什么呢?肥皂没了,水肥了! 这个摩擦成本是巨大的,并且你投注的次数太多,投注的质量就必然下降,哪有那么多好机会供你频繁的换来换去,况且,没人能预测短期价格走势。频繁交易只能肥了券商,坑了自己。有人做过统计,假如一万元本金每天全仓交易一次,全年下来交易费用再加上各种税费等至少需要两万,如何还能赚钱呢?我不知道这个计算是否准确,但是我知道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就是频繁交易即扩大成本损失,又让投资质量下降,最重要的还会使心态变坏!

常识16:远离市场,你离市场越近,受市场情绪影响就越严重!股票价格每天变来变去,各种真消息 假消息漫天飞舞,很容易影响投资者的心态。市场上90%的消息都是噪音,往往股价跌的很便宜的时候市场中全是悲观看空的声音,而股价涨的很贵的时候市场中又全是乐观看多的声音。你离市场越近,盯盘的时间越多,就越是无法正确理性的看待市场,情绪波动越大,犯错的几率也就越高。所以尽量远离市场,尽量少看盘,才能尽量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巴菲特远离华尔街,住在偏僻的奥马哈小镇,并且办公司连电脑都不安装,其实是有道理的。

常识17:从众心理很普遍,也很流行,但是市场越是一致的时候就越是危险。所以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个常识与”逆向思维“遥相呼应。

常识18:一次50%的亏损,需要下次的100%盈利才能弥补。所以巴菲特说他从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 不要亏损,第二 永远记住第一条。所以投资之前要尽量慎之又慎,多看 多想 多研究 少动。只有当难得一见的有利好球出现的时候,当有着足够安全边际的时候才出手。当然,这里的亏损指的是永久性损失,而不是短期波动,可参见前面的”波动不是风险“。

常识19:正视风险。投资的风险无处不在,股票投资没有什么绝对的100%的安全。有些风险看得见,有些风险看不见。所以投资者要做到尽量避开看得见的风险,尽量思考有哪些是可能的看不见的风险。当然,无论如何,股票投资不可能做到零风险,黑天鹅的可能永远存在,但是投资者要永远正视风险的存在。正如上面提到的安全边际,就是很好的为看不见的潜在风险而设的安全垫。

常识20:重视运气,在股票投资中,运气成分永远存在。越是短期,运气成分所占比重越大。所以不要因为三两年的业绩好就沾沾自喜 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三两年投资业绩不理想就垂头丧气 怨天尤人。有时候一笔错误的投资在短期却带来的理想的回报,而一笔正确的投资在短期却得到了糟糕的结果。即使是长期,运气成分也始终存在,确实有连续掷二十次硬币都是正面的可能(那是极端例子)。有一个手拿火把安全穿越弹药库的傻瓜,他自己感觉很良好,但实际上不是他多么的厉害,只是幸运而已。所以,投资尽量多想想运气成分对投资很有帮助。也许一些投机赌博者短期运气很好,赚了很多钱。但是长时间内,更多的是靠实力,而不是运气。不过有着价值投资思维的人长期的运气也不会太差。

常识21: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谚语。意指人不应为了追求另一个“不确定能否得到”的东西,而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用在股票投资中就是,企业的真金白银的盈利才是最实际,那些光有伟大前景却没有真实盈利的企业,即使看起来未来再美好,也最好不要投。伟大的前景如果没有真实的利润最为基础,价值投资者是不应该感兴趣的。

常识22:杠杆不会提高你的胜率。融资加杠杆只会放大你的收益或者放大你的亏损,不会提高你的胜率,但是却会使你承担满盘皆输的爆仓风险,还要支付利息。所以投资尽量不要使用杠杆。

常识23:长期持有不等于永远不卖,集中投资不等于非要集中买一只股票,分散投资也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长期持有没有错,但是当股价远远高于价值,高估的离谱,透支了未来若干年的潜在收益的时候,如果还不卖出,不但要承担高估下跌的风险,还会承担时间成本的风险,这个道理不难理解。集中买一只非常优秀、也非常低估的股票,在价值投资的思维看来也没有错,但是你必须要考虑到”未知风险出现的可能“,也可以称为黑天鹅出现的可能,有时候运气就是喜欢和你开玩笑,所以谨慎一点没什么不好。分散投资也不是不好,只是不要过度分散,不要刻意为了分散到不同行业而分散,过度分散一是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分析正确很多行业很多股票,二是买股票最主要的还是以企业是否低估到值得买入为基准,而不是为了分散而乱买一些不怎么低估的股票。

常识24:很多人总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把另一些复杂的问题想的过于简单。一位朋友讲的玩笑小故事很好的解释了前者:“说他加入了一个博士群,然后有一天一个人问到从高空中一滴水砸到人会不会把人砸死,或者砸伤?然后群里突然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定理、重力 阻力 速度等计算一个多小时....最后他看不下去说了一句,你们没淋过雨吗?没一会,这个朋友被提出了群。”虽然故事有点可笑,但实际上股市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总喜欢把简单的常识问题复杂化,好像太过简单的东西就一定没有效。。。另一个问题更加普遍,许多投资者企图发现一个简单并且容易成功的投资规则。人们的本性总想找寻解决问题的最简单办法,而不论问题有多复杂。所以有些投资者简单的以为只要低市盈率的股票就是低估的,或者简单的认为业绩增速高的企业就是值得买入的。实际上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投资是一个先从复杂的分析,再到深入的了解,而后再到简单的估值的过程。大师们讲的一眼胖瘦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但是当你了解企业之后,估值反而没那么复杂。

常识25:不懂常识、情绪不稳、不够理性、没有耐心,比其它危害更大!即使学习了很多如何挑选好行业、如何挑选好企业、如何估值之后,但是不懂常识、不够理性、没有耐心,依然做不好投资!

上面说了25条投资常识,暂时也就想到这么多。实际上投资的常识非常之多,写一本书都不为过,所以这里不可能写的很全。另外关于投资的原则其实也包含在了这些常识里面。

投资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什么?

最基本的:1投资要有股权思维。2投资要正确看待市场。3投资要有安全边际。4不懂的东西不要投。5投资要有逆向思维。6投资只选那些优秀的企业。7买好企业 更要买的便宜。8先检查风险 而后再考虑收益。9投资要注重长期 而非短期。10不预测市场价格走势。11不要频繁交易。12远离投机赌博。13不使用杠杆 也不做空。14不要过度关注市场。15投资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尽量保持独立思考,客观理性有耐心。原创作者:W安全边际

以上就是本人关于“价值投资”方法与步骤的讲解,这些构成了价值投资的全部,也是本人是十几年来的所学所得,谢谢!

股票价值投资的全部:好行业+好公司+正确的估值+常识 理性 耐心

相关阅读

  • 景洪市扮靓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云南景洪市

  • 百色金融新闻网理财保险
  • 云南景洪市,7月起,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雨林景洪、柔情傣乡”形象和品位,突出“热、傣、水、边”的亮点,不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